学者:打破文化管理上存在的“官本位”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16:52 人民网 |
文化体制改革是以弘扬中华文化,倡导先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意义深远的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界定文化这一社会现象。 当前在管理层和学术界存在着这样的误区,那就是把文化区分为雅俗两类,政府出资支持高雅的文化艺术,而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实行市场化改革。这种改革的结果是,政府投入巨资兴建的所谓高雅文化的演出市场门可罗雀,而普通老百姓自发创作的民间 艺术作品则占领文化市场。如果不改变这种投资方式和管理模式,那么,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将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反映一个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形态。政府官员在文化面前应充当忠实的观众和听众,不应该人为地区分雅俗文化,根据自己的主观偏好,决定政府文化投资的方向。 大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小到文艺作品的评价,都应该接受市场和群众的检验。如果高高在上,听不进群众的意见,或者不屑于征求群众的意见,盲目决策,那么,中国的文化事业不可能健康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的含义非常广泛,但目前我们必须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从政府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入手。当前我国文化管理存在着“越位”和“缺位”并存的现象。一方面,政府在大型城市投资兴建了大量文化场所,组建了众多的艺术院团,扶持所谓的高雅文化;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政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普通老百姓很难分享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这几年,政府主管部门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通过市场化改革,将中央所属的艺术团体进行改造。同时实行农村“村村通”工程,帮助边远山区农民接受现代文化信息。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文化主管官员的心目中,仍然存在着雅俗文化的区分,他们认为政府应该把大量的资金用于扶持高雅文化,而对通俗文化的发展缺乏必要的关注。 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必须打破某些政府官员内心深处的所谓雅俗文化的界限,必须让他们伏下身子,认真倾听普通民众的意见。坦率地说,文化体制改革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打破现在文化管理上存在的“官本位”观念,将文化发展的蓝图重新交给普通民众,由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中国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 文化不可能脱离公众而存在,公众是文化产生的深厚土壤,同时也是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只有把文化的发展权赋予普通老百姓,由他们按照民主的原则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才算步入正轨。 文化是民主的,文化的管理也应该是民主的;文化是精神的,文化的管理也应该考虑到广大民众的精神需求。如果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所谓高雅艺术发展之中,而忽视了民间文化艺术的存在,那么,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一定会出现“损不足以补有余”的现象。中国的文化管理必须还原文化自身的精神本质,从民间发现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并且从民间吸取文化发展的丰富养料。 其次,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文化的多样性,采取措施保护传统民间文化,为中华民族留下历史的文化印迹,但同时必须注意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立足当代,大力发展符合时代需要的文化事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电影和其他媒介催生了大批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的民间戏剧曲艺和其他文化表现形式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在现代视觉文化的冲击下,有些传统的文化现象已经荡然无存。文化体制改革不是无视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将古代的王侯将相或者封建迷信重新搬上舞台。而是要在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将那些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传统文化请到博物馆中,拨付经费加以保护。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需要不同的文化载体。在小农经济时代,需要传统的戏剧样式,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则需要互联网络、电视等其它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果因循守旧,将大量的政府资金用在不合时宜的文化项目方面,那么,文化体制改革就会脱离现实需要,大多数民众就会有一种被剥夺的感觉。在任何国家,弘扬传统文化不是让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前的“文化古董”始终盘踞在人们的脑海之中,而是要通过政府资助,将需要保留的文化项目搬进博物馆,供后人瞻仰。 我们有些文化主管官员害怕受到批判,所以在谈论传统艺术形式的时候,宁左勿右。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文化现象自身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果文化产品被历史淘汰,那么,政府有责任将这些文化产品请到博物馆中,而不是花大力气将这些文化产品包装上市。 坦率地说,随着历史的变迁,过去的通俗文化会变成现在的高雅文化,现在的高雅文化也会变成未来的通俗文化。文化现象的高雅与通俗,不能取决于文化现象存在的历史长短,而只能接受市场的检验。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于促进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最后,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伴随着价值观念的改革。当前中国文化市场存在着许多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政府投入巨资净化互联网络,防止各类淫秽物品传播;可是另一方面,文化市场上各类带有人体展示的商业性文化演出层出不穷。一方面,政府出资奖励的文化作品无人问津;可是另一方面,政府限制生产的文艺作品却悄然流行。这些现象说明了我国某些文化管理官员固步自封,价值观念落后,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经过文艺复兴洗礼的西方国家,在对待文化这一社会现象的时候,普遍存在着宽容的心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体制改革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没有繁荣的文化市场、良好的文化心态,那么,政治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没有健康的文化消费,那么,中国物质生产就变得毫无价值。所以,文化体制改革关系到精神文明发展的好坏,关系到政治文明的成败,关系到物质文明的兴衰。 如果说克服文化管理中的“官本位”现象,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和前提,那么,把握现代文化的内涵才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改变传统落后的文化价值观念,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