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星尘”号幕后华人设计师邹哲:25年只等这一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17:03 新华网

  

“星尘”号幕后华人设计师邹哲:25年只等这一刻

  邹哲

  装有彗星尘埃样本的美国“星尘”号飞船返回舱,于北京时间1月15日18时20分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顺利降落。这是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首次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

  与此同时,“星尘”号飞船返回舱冲入大气层的速度也创造了所有人造飞行器返回地面时的最高速度。“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着陆,完全按照计划进行。”在犹他州现场刚刚确认返回舱安全着陆的“星尘”项目设计者、美国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华人资深研究员邹哲博士的话语中难掩激动。

  提案12次被否决

  谈到自己提出的“星尘”计划,作为项目副首席科学家的邹哲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我1981年就首次提出了这个构思,但直到1986年才被NASA接受,这已经是我的第13次提案了。”

  他在介绍这个计划的背景时说,当时“哈雷”彗星回归,才使NASA开始重视彗星,否则提案还可能夭折。他说,不少科学家提出了研究计划,而他的“星尘”计划因为构思巧妙、成本低而获得支持,并成为NASA旨在以低成本探索宇宙的“发现计划”的一部分。

  如何捕捉太空中高速运动的彗星物质粒子呢?邹哲设计了一种介质—————硅气溶胶网格,他比做“苍蝇拍”,而喷气推进实验室则被比做“网球拍”。这是一种由99.8%空气和0.2%硅组成的超轻物质,“几乎可以在空中浮起来”。邹哲解释这样的物质“可以像拍苍蝇一样粘住和保存彗星物质粒子,还不影响粒子本身的特性,回到地球上可以研究”。

  付出没有白费

  邹哲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系统工程博士学位。一个偶然的机会,邹哲被介绍进入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从事宇宙工程研究。

  为了弥补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不足,“星尘”号项目组还是请了在彗星研究方面有较高威望的布朗李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家,邹哲作为他的副手全面负责计划的实施工作。

  20多年的付出没有白费,当听到回收现场传来同事们的欢呼声时,65岁的邹哲说:“我等了25年就是为了这一刻。”新华社记者陈勇

  来源:京报网-北京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