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白人出走”又在美国出现了吗?(侨界新闻·一周视点·1月9日-1月15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03:4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白人出走”的事件,曾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那被认为是因为非裔美国人抢占了城市的空间,白人大批搬向郊区。不久前,《华尔街日报》发表一篇有关“白人出走”的文章,指称在加州古柏蒂奴市的蒙特维斯塔和林恩布鲁克两所高中内,因为亚裔学生近年来大幅增加,升学竞争加剧,导致白人学生出走,“白人出走”的话题再次被提出。这立刻在华裔和亚裔社区掀起波澜,争论硝烟再起

  一篇文章引发的风波

  针对文章的这种观点,亚裔有话要说。

  其一,美国是否果然在上演第二次“白人出走”?对此,古柏蒂奴市议员胡宜兰有不同看法,认为如果某个家长决定不要让孩子在竞争大的环境下学习,这是个人选择,不是“白人出走”。

  其二,文章因果推论的严密程度如何?借用“白人出走”一词,是否客观公正?

  菲蒙联合高中校区委员汤显洲指出,自文章刊登以来,他听到很多民众的抱怨,指其有挑动种族冲突之嫌,亚裔家长还要求校区委员采取具体措施。

  湾区几位著名的民选官员发表联合公开声明,指该报道有多个暗示种族偏见的陈述。前加州大学校董李心培更是分析说,这一现象的根子就是对亚裔的歧视和不满,与早年那种排华、白人至上的心态比并没有多大改变。

  与此同时,李心培还指出,歧视亚裔现象始终存在。他回顾说,加州高等学校早年曾经实施的平权法,其标准是以不同族裔的人口比率录取高校学生,该法从某种意识上讲就是一个歧视亚裔学生的不平等法案。该法后来虽在多方努力下被废除,但像旧金山的一些知名高中,却一直把亚裔学生的入学比率限制在40%以内。

  白人缘何成了“笨孩子”

  文章认为,在蒙特维斯塔高中,亚裔学习成绩优秀,白人孩子被认为是“笨孩子”,会产生挫败感。这是“白人出走”的主要原因。

  亚裔成绩优异不是这两所高中或是加州所独有的。有调查显示,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学生,无论是接受高等教育还是普通教育的程度,都普遍超出其他族裔。对于文章得出的结论,很多亚裔家长表达了不满。古柏蒂奴市的朱太太就表示,亚裔学生成绩优秀应该被鼓励与表扬,而不是被指责。

  李心培指出,好学区吸引了重视教育的亚裔学生就读,并进一步提升了该学区的教育水准,不存在因为亚裔学生人数增多反而影响其他族裔学生就读的问题。如果歧视亚裔学生的心态不改变,一旦除去亚裔学生在公立学校的优异成绩,包括加州在内的美国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将会大幅度下滑。

  那么,亚裔与同龄人在学业上的不同表现,能否简单地用智商作解释呢?

  最近,一对韩裔姊妹在美国出版的一本畅销书《全班顶尖:亚洲父母能你也能》,试图解答这个问题。该书分析,亚裔之所以在课堂上比同龄人表现更优秀,完全与他们怎样被抚养长大有关。亚裔家庭中,父母最优先考虑的是教育。这是一种观念和文化上的差别。

  族裔变迁与失衡的心理

  文章还援引学校的主管罗利先生的话,认为亚裔学生比例高,有时候所谓的“白人少年症候群”确实存在,白人孩子感觉自己在主流文化之外,有一种受冷落的感觉。这也导致了“白人出走”。

  对此,古柏蒂奴联合校区校区委员廖本荣认为,他相信一些白人家长有这样的感受,但事情没有文章讲得那么严重。

  事实上,族裔变迁在美国的确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社会现象。美国现有移民3400万,其中亚洲移民约占美国移民总数的1/4。亚裔的比例快速增加,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当地的族裔状况,而族裔的变迁也必然会带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全国亚太裔美国人法律联合会艾梅·巴尔迪洛就指出,“在亚裔人数迅速增加的地区经常会发生文化冲突”。

  故而,正如罗利先生所言,族裔比例的改变带来社会心理的不适,一些白人少年有这样的感受是不足为奇的。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能不能成为作者所言“白人出走”的充足理由和动因呢?

  在文章为不堪忍受压力而出走的白人叫屈的同时,美国司法部的最新统计数字却表明,在美亚裔学生经常遭到殴打、恐吓和辱骂。这就说明,亚裔比例的增加并不是导致一些白人家庭搬走的充分必要条件。

  “熔炉”与“沙拉”的矛盾

  这场“白人出走”的争论,至今仍旧没有平息。

  实际上,这场争论并不是纯教育层面的问题,也不是真要来个智商大比拼,隐含在背后的还是多元文化的碰撞以及不同种族的冲突与融合。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从制度学的意义上说,美国是一个“熔炉”。从人种学上讲,美国是一盘“沙拉”。虽然众多的种族生活在同一个国度、融合在一起,但许多移民都顽强地保留自己本身的生活习惯与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种族和文化冲突也是美国社会不能回避的问题。

  此次关于“白人出走”的争论,从表面上看,是分数之争,实际上是包括教育观念在内的多元文化的碰撞。当然,这并不是一时一地所独有的现象。比如前一段时间包括巴黎骚乱等发生

  在欧洲的一系列事件,实际上都与多元文化冲突有关。

  无论是不是有人出走或是什么人出走,都没有绝对的胜利者。没有文化上的畅通无阻,就无法实现建立在多元之上的一体化。

  解决之道何在?加州胡桃市的一位市长,曾经喊出了一句在该市广泛流传的、令人充满希望的口号:融合是我们的力量。无论是欺凌或是逃避都不能让问题消失,宽容、平衡才是化解文化冲突之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01月17日第五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