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村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06:41 大众网-大众日报

  “农民的钱越来越多,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农民的素质越来越高,农民的权益越来越有保障。”这是来自广饶县王道村、干了32年党支部书记的王孟梅代表,在听取韩寓群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后的憧憬。

  王孟梅的话,代表了广大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渴盼与心声。山东的农村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对新农村建设充满信心”

  2003年12月和去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每次都对“三农”工作提出希望与要求。

  作为胡锦涛总书记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点,寿光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围绕农民增收这条红线,在农业产业化、推进现代农业、文明村镇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城乡统筹等方面做文章。在农民基本实现小康后,他们致力于提高其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推进村村“五化”(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五通”(通电、通柏油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两改”(改灶、改厕)、“一有”(有文体场所和设施)。寿光市长刘中会代表说:告别“十五”,迎接“十一五”,我们对新农村建设充满信心。

  寿光是我省农村的一个缩影。本次“两会”上有这样一组数据:我省2005年农业增加值达到1900亿元,粮食产量达到3717.4万吨,全省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00多家,标准化基地3000多万亩,农产品出口69.1亿美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近两年,全省改造农村公路8.8万公里,93.5%的行政村通了柏油路,98%通了客车,全部解决了农村历史性缺水人口吃水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2863万农村人口,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753万平方米。

  不难看出,我省农民增收渠道日益增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医疗、教育、社保等事业蓬勃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以工补农、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破题?

  广饶县委书记徐春福代表认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农村社会发展最突出的两个问题。对“三农”的扶持由主要靠“少取”转向“多予、放活”,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三农”,建立以工补农、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广饶所在的东营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基本实现了“三免五通五保五救助”。“十五”期间,全市共筹集资金65亿元投向“三农”,半数来自市县财政。

  “今年省级财政安排‘三农’方面投入45.2亿元,增长25.6%。”韩寓群省长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我省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今后财政资金将更多投向农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是列入省政府2006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之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政策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莱芜市房干村党支部书记韩增旗代表认为,搞发展,得苦干实干加巧干。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干,有困难先上,有任务先担,时时处处冲在前头,这是房干村的老传统。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党员干部有了积极性,就有了村民的积极性,农村才能发展得更好。

  “新农村建设要真正以农民为本”

  作为长期关注“三农”的老专家,今年66岁的省农业厅原副厅长郑守龙委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自己的见解:万丈高楼平地起。能否开好头、起好步,打牢基础至关重要。

  郑守龙委员说,所谓基础,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此外,农村改革不会因“皇粮国税”的取消而结束,要针对农村面临的新问题,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农村综合改革。还有,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次“两会”上,记者看到了一些县市区负责人带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草案”,目的就是借鉴他人经验,进一步完善。对此,郑守龙委员建议,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按照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低后高、注重实效的原则,明确分阶段目标,搞好试点,逐步推开。而不能搞形式主义,盲目攀比,强求一律,包办代替。人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新农村建设要真正以农民为本,尊重农民意愿,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让农民的各种权益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全面发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