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大代表建议(议案)背后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07:28 红网-湖南日报

  

人大代表建议(议案)背后的故事

  何爱国(右)经常深入村组倾听民声,广纳民意。 成新平 摄

  

人大代表建议(议案)背后的故事

  谭显聪(左)在走访群众。 王继云 摄

  

人大代表建议(议案)背后的故事

  刘良君(右)关心环保问题。图为去年她在人大会议期间查阅有关资料。湖南统计信息网提供

  

人大代表建议(议案)背后的故事

  贺淑英(右)与农民在一起。 陈冠军 摄

  

人大代表建议(议案)背后的故事

  李照华深入农村调研。魏志勇 陈卫中 摄

  三下广东维权

  本报记者 夏似飞 通讯员 成新平

  代表姓名及身份:何爱国,衡阳县西渡镇赤水村党支部书记

  建议(议案)主要内容:近年来,在我省外出务工人员中,合法权益遭侵犯的情况屡见不鲜。何爱国代表在《切实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的建议中提出,各地有关部门在教育打工者增强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同时,要为外出打工者建立一种维权机制,建立类似“打工者之家”的常设机构,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公正的解决。

  建议(议案)背后的故事:何爱国的这份建议看起来非常简单,背后却有着他三次下广东为一位打工仔家属追讨抚恤金的辛酸经历。

  去年9月,衡阳县樟树乡罗洪村农民肖能生随同乡去广东中山市打工。岂料,在一建筑工地不幸被一货车撞倒,经抢救无效死亡,而肇事司机逃跑,基建老板也不闻不问。肖能生家人告状无门,哭哭啼啼找到何爱国求援。听了肖能生家人的哭诉,何爱国马上放下手中的事务,从银行取出2000元钱随肖能生家人抵达广东省中山市,找到交警部门协商。谁知对方不仅借故推托,而且嫌他多管闲事。无奈,何爱国只得忍气吞声回衡阳。

  回乡看到肖能生家人无奈孤苦的脸,何爱国过意不去,他想到自己是一个省人大代表,何不找广东的人大机关帮忙呢?于是,他又背起行李,二下广东。在广东省中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关心下,肖能生的事故赔偿被列入交警部门的议事日程。然而,由于肇事司机未抓到,何爱国只得回衡阳等待结果。

  前不久,事情终于有了结果:肇事司机被抓捕,并同意一次性赔偿肖能生家人抚恤金10万元。就这样,何爱国又第三次前往广东。

  在三下广东维权的过程中,何爱国广泛接触了在广东打工的湖南人,对他们合法权益被侵害的事屡有所闻。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他深感自己有责任为他们鼓与呼,于是便写下了《切实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的建议。

  三改建议

  通讯员 王继云 本报记者 彭楚舒

  代表姓名及身份:谭显聪,溆浦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建议(议案)主要内容:谭显聪的《关于稳定充实边远山区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建议》,希望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出台具体政策,保质保量为边远山区的中小学配齐合格教师;对现有的农村中小学年轻教师加强培训,同时招录热爱山区教学的教师,保证山区孩子享受质量比较高的教育;建议省政府切实解决教育资金配置不均的问题,对农村教师实行补贴制度,解决农村教师工作辛苦、条件艰苦、待遇偏低的问题。

  建议(议案)背后的故事:谭显聪向这次省人大会提交的建议,是他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三易其稿而成的。

  几年前,在一次对溆浦县岗东乡、油洋乡的走访中,谭显聪发现,有一些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镇的中小学校。根据这一情况,他起草了《关于在边远山区加大教育财政投入,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建议》,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缩小城乡学校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上的差距。

  经过进一步调查,谭显聪发现,一些山区孩子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的问题更需引起重视。于是,他对建议中提到的“加大山区中小学教育资金投入”这一款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希望尽快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让山里的孩子上得起学”的内容。

  去年10月,谭显聪参加溆浦县人大常委会教育法执法检查时了解到,全县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严重趋于老化。一些专业课教师如音乐、美术、英语教师极为短缺。边远山区小学将出现师资断层,有些课将无教师上课。于是,他又将以上内容充实到建议中,并将建议的标题改为《关于稳定充实边远山区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建议》。

  谭显聪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手段,我提这一建议是希望通过促进教育公平来改变边远山区面貌,实现山区早日全面小康。”

  七市调研不寻常

  本报记者 夏似飞

  代表姓名及身份:刘良君,株洲冶炼厂职工。

  建议(议案)主要内容:刘良君在其《落实“收支两条线”确保排污费专款专用》的建议中提出,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已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建议政府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加强对排污费管理,确保专款全部用于环境污染的治理。与此同时,尽快将环保部门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防止排污费成为“人头经费”。

  建议(议案)背后的故事:“当过多年的省人大代表,提过不少的意见和建议,但这个建议是我花时间、费精力最多的一个,历时半年、调查行程达7个地市。”1月16日,记者在采访刘良君代表时,她连发感慨。

  2004年,根据国务院纠风办的统一部署,我省环保系统被列入行风评议对象。为体现公正,加强监督,省纠风办和省环保局联合向社会聘请了10名特约评议监督员,刘良君就是其中的一员。为真实了解社会对环保部门执法水平、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评价,半年多时间里,她先后赴永州、常德、郴州、衡阳、张家界、益阳、邵阳进行明察暗访和问卷调查,成为10名特约评议员中跑地方跑得最多的一个。

  刘良君在明察暗访中发现,不少基层环保部门由于经费得不到保障,重收费、轻管理,“吃排污费”现象严重。如常德市某环保局共79人,财政每年只拨3万元人头经费,加统筹2万元,其余开支费用都是从收取的企业排污费中解决,严重影响了企业缴纳排污费的积极性,阻碍了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企业普遍要求排污费公开、透明,收费标准、使用情况都在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污染治理费用安排要考虑费源地区环境污染治理,不能“爱哭的孩子有奶吃”,谁叫得凶就给得多。

  排污费的收支管理问题,受到省环保局的高度重视,但最终解决还得需要政府通盘考虑。今年,恰值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于是,刘良君代表便写下了这一环保建议。

  制度建设需要锲而不舍

  通讯员 杨志勇 本报记者 彭楚舒

  代表姓名及身份:姚建平,常德市武陵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建议(议案)主要内容:姚建平在他的《关于制定湖南省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工作若干规定的议案》中建议,省内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城市街道办事处设立人大工作委员会,受区(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按照区(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和部署,结合本街道的实际开展工作。

  建议(议案)背后的故事:姚建平是一位“老人大”,对制度建设“情有独钟”。元旦放假三天,她差不多都是在办公室度过,不为别的,只为对这份议案进行最后的“精雕细刻”。

  这份议案萌芽于姚建平1988年的一次调研。当时任常德市(现武陵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她在街道调研发现,街道一级人大工作是一个空白。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推进,大量单位人、企业职工变为了社会人,部分农村人口迁入城市,街道办事处的管理任务越来越重。另一方面,街道办事处职能的不全又常常使其无能为力。由于代表选举方式的变化,在街道办事处设立相应的人大工作机构进行协调、联络和服务已十分迫切。随后,她又把目光投向全省和全国,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走访、资料收集工作后,在2002年、2003年两次向省人大会议提交了关于尽快制定湖南省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工作若干规定的议案。

  议案提交后,都被转为建议办理。对此,姚建平有足够的心理准备。2003年下半年,她对全省和山西、北京、安徽等地街道人大建设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同时请教了有关方面的专家,数易其稿,完成了更具说服力的议案稿,在2004年1月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前,第一个交上,被列为那次大会的第一号议案。随后,这件议案被大会主席团交相关专门委员会审议,但一直没有结果。因此,今年她又第四次向大会递交了这份议案。

  姚建平说:“制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锲而不舍。”“因为城区人大工作需要这一制度,城市民主政治建设更需要它。”

  补鞋匠对贺代表的考验”

  本报记者 夏似飞 通讯员 陈冠军

  代表姓名及身份:贺淑英,湘乡市梅桥镇喜鹊村党支部书记。

  建议(议案)主要内容:现在农村中欠富裕的地方并不少,这些地方的群众已经有了环保意识,不愿意烧柴,但烧煤或烧气因缺钱又烧不起。因此,迫切希望使用既省钱又卫生的沼气。为此,贺淑英代表在《关于在欠发达农村普及沼气池的建议》中,建议政府把扶持农村沼气池建设的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

  建议(议案)背后的故事:为了写好这份建议,贺淑英代表先后在家里接待了来自附近乡镇的40多位群众,她对每一位来向她反映意见的人,不管是本村的还是外村的,都给予热情接待。随着贺淑英事迹的传开,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也有对贺淑英热情接待群众的事不相信而来故意考验她的。

  前年7月的一天中午,贺淑英正要出门去主持村里的抗旱工作会,家门口来了一位背着帆布袋的老人。贺淑英热情地问老人有什么事,老人说要反映情况,但一下子讲不清。贺淑英忙把老人让进屋里,沏茶装烟。当得知老人还未吃中饭时,她又从邻居家借来热饭,煮了4个鸡蛋让老人吃。然后对老人说:“同志,我约了群众开会抗旱,不能让他们久等。您先歇着,我很快就回来。”老人点头说好。约2个小时后,贺淑英回到家中,却见人去屋空,而晒在窗台上的4双旧鞋子却全部补好整整齐齐地放在了厅屋中间的一张报纸上,贺淑英常穿的那双老式平底皮鞋也被钉上了厚厚的鞋底。邻居告诉贺淑英,这位老人是个流动补鞋匠,一路走过来,听到不少关于贺淑英热情接待群众的事,老人有些不相信,故意来试一试。一试,发现贺代表果然名不虚传。于是,补鞋匠便把贺淑英家的鞋子修补好了,以表示自己的敬意。

  情牵孤寡老人

  通讯员 谭燕 阎萍 袁志勇 本报记者 彭楚舒

  代表姓名及身份:侯彪,石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建议(议案)主要内容:建立五保户动态管理机制,使符合条件的五保老人都能够迅速得到保障;各级财政给乡镇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和护理人员予以补助,建议每10名五保老人配一名护理人员,每40名五保老人配一名管理人员;提高五保户的生活保障标准,适当增加乡镇敬老院的建设经费和房屋维修费———这是侯彪的《关于加大对乡镇敬老院后续扶持力度的建议》中的主要内容。

  建议(议案)背后的故事:近年来,石门县先后建起了9所乡镇敬老院,入住了400多位老人。去年12月,侯彪听到一些基层选民反映,乡镇敬老院建起来后,面临很多新的困难,他便当即决定牵头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一番实地调查。

  侯代表一行先后来到县光荣院、夹山镇敬老院,发现每个敬老院虽然都入住有十几或二十多位老人,但基本生活设施较为缺乏。如一个敬老院只配备一台电视机,一些老人常因抢频道而发生矛盾。老人生病了没钱医治的现象也较为突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侯彪带着这一疑问来到县民政局、夹山镇政府等单位调研后发现,石门县由省财政转移支付的五保老人一直是1600多人,而据县民政局去年3月摸底,实际符合五保条件的老人已达到4900多人。由于两者差距太大,“应保尽保”难以做到。每所敬老院的建设资金虽然按省里10万元、市里4万元、县里4万元配套到位了,但远远不够,有的敬老院扩改建资金投入达到50多万元。目前五保户仍然按照每年825元的标准给予生活保障,明显低于当前最低生活水平。由于乡镇政府均财政拮据,请不起人,每所敬老院都没有正式的管理和护理人员。

  此后,侯代表又通过对一些兄弟县市的调查了解到,以上情况其他县市普遍存在,也不是基层能够解决的。于是,他便在今年的省人大会上提出了上述建议,希望能引起省里有关部门的重视。

  “城里代表”三农情

  本报记者 夏似飞

  代表姓名及身份:李照华,省工商局助理巡视员、娄底市工商局党组书记。

  建议(议案)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科学规划、政策配套和社会力量的共同推进。为此,李照华在这次省人大会上提交了《关于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建议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地位;建议省政府分别作出《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短、中、长期规划》和《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系列配套政策》,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有章可循。

  建议(议案)背后的故事:37年前,李照华一直在冷水江渣渡镇铁山村生活,还担任过大队干部。农村的经历使他深深懂得,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真正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足,就没有国家的持久繁荣。娄底市工商局下面有37个“农村工商所”,李照华每次到工商所检查、指导工作,都要深入农村,征求农民对工商所的意见和建议,倾听农民的所盼所愿。有的农民跟他反映,由于没有和市场接轨,没有经纪人,种了仙人掌却卖不出去,长在地里吃又吃不得、碰又碰不得……于是,李照华结合工商部门的本职工作,在娄底培训了170多名农村经纪人,帮助农民架接市场之桥。

  跑扶贫点,是李照华了解农村的又一个重要窗口。2005年,该局的扶贫点就选在新化县一个海拔1400多米、既不通电又不通路的穷山村。他说,扶贫不仅仅是去送点钱、修条路,关键是要让住在城里的干部时刻不忘农业、农村和农民。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李代表兴奋不已。为使自己的建议有理有据,学文件、找资料、搞调研,会前他忙得不亦乐乎。去年12月6日,他还专程赴娄星区的万宝、茶园等村进行走访;大会前夕,他又组织娄底市农口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