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创新型干部充分施展才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09:21 南方日报

  建设创新型广东

  郑运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广东,除了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要培养、造就和使用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

新实绩的领导干部,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生机勃勃、充满希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营造“三个环境”锻炼干部

  营造民主科学的思想环境。领导干部要为下级带好头,讲大局、讲民主、讲科学,广纳群言,不强求下属同自己唱一种调、吹一把号,而是充分尊重他们的创新愿望。要正确对待和处理讲真话与尊重领导、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关系,对那些实事求是、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干部要给予保护和鼓励。

  营造奋发向上的激励环境。要形成创业有功、守业有过、败业有罪的氛围,只要有利于发展事业、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事,就要鼓励干部放手、放胆、放开去做,把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尽情地发挥出来。对那些敢闯敢干、创业有功、实绩突出的干部,予以重用;对那些瞻前顾后、贻误时机、一事无成的干部,予以批评。同时,要建立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机制,让能干事的人干成事,让有实绩的人得实惠,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营造宽松包容的从政环境。鼓励创新,就要允许失败。宽松包容的环境,是激励干部将创新进行到底并最终走向成功的原动力和最大保障。要把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中出现的失误与官僚主义、失职、渎职区别开来,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将他们的努力全盘否定,将创新扼杀在萌芽状态。

  打造“三个平台”培养干部

  加强学习,打造知识平台。只有博学勤思才能找到创新的智慧源泉。作为领导干部,要不断向书本、向前人、向群众、向实践学习,通晓百家,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成果。除了要刻苦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夯实理论功底;还要广泛涉猎现代经济、科技、法律、历史、哲学等知识,使自己的头脑更加充实,眼界更加开阔。

  加强培训,打造素质平台。要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对干部教育培训,要加大投入、敢于投入、舍得投入。要突出重点,依托国内著名高校和境外培训机构的雄厚师资力量,加强现代经济、国际金融贸易、城市经营、招商引资等内容的培训,进一步拓展各级领导干部的眼界,使他们能正确把握发展的方向,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

  加强实践,打造发展平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创新能力必须在实践中验证,在实践中发展,真正实现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可有意识地让领导干部从多侧面、多领域、多部门、多岗位参加实践锻炼,逐步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外派、上挂、下派等形式,让他们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扩大知识面;通过交流、轮岗、调整分工等形式,让他们有更多的锻炼空间,以积累领导才能。要有意识地把干部放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炼意志,放到经济发展的重要岗位去开拓局面,放到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去施展才能。

  立足“三个坚持”选拔干部

  坚持德才兼备。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创新型干部,看其“德”,即看创新的意识强不强,思想观念能否与时俱进,是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创新的动机对不对,是不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地从事创造性活动。看其“才”,即看发展的办法多不多,能否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改革有新突破、发展有新思路、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

  坚持任人唯贤。要坚决摒弃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不合时宜的做法,树立“看主流、看大节、看本质”的观念,辩证地、全面地、客观地看待干部在创新过程中的“合理失误”,只要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新突破的人,就要大胆起用。

  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在选拔任用干部的过程中,必须让创新实绩突出的干部首先得到重用。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全面、客观、历史地看待干部的创新成果:一要看是否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既要看推动经济发展的成效,又要看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情况,注重社会的全面进步,防止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二要看历史成效。有些干部的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可能一时不被人们所认识,甚至不被人们所理解,但被实践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对曾经被视为突出成绩但被实践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追究责任,防止干部的投机心理和短期行为。三要看客观环境。对取得成绩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要因地而异,纵横比较,既看当地的发展变化,又看过去的基础条件,看实现创新的难易程度,防止“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作者系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