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年龄是距离,欺骗更是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11:56 信息时报

  时报新闻眼

  李斌

  杨老先生的一出“杨翁恋”,不仅为“忘年恋”做出表率,也让以前只是“有贼心无贼胆”的向往者有了参照系,纲举目张之下效仿者自然众多:“身价千万六旬富婆欲整容

,想变成30岁少妇嫁35岁网友”(《重庆商报》1月16日)。而这条新闻比较有新鲜感的要素,在于网恋魅力难挡,老树欲发新芽憧憬一场“穿梭时空的爱情”,刻在她脸上的年轮却成了心里最大的障碍。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忘年恋本无可非议,为爱而整容的精神更可嘉。但还是让人嗅到了一丝铜臭味,请看文中的描述,“该妇女气质高雅……几乎每根手指都戴着明晃晃的钻戒,服饰华丽,属于典型的贵妇人形象”———这,恐怕更像是典型的暴发妇形象吧?

  有网友提议,该妇女不如将整容的预算换成现金直接将男方“砸”倒。在这个物质消费时代,“视个人物质生活的改善为人生最大目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得到极大张扬。只要该妇女把千万家底一亮,我想还是有不少男网友是不会嫌弃她的年龄的,谁会在乎真金白银的发行日期呢?不过,人要是穷得除了钱就什么也没有的时候,钱也是没用的。金钱可以换来爱情吗?也许能,但换来一份不真实的爱情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钱或许可以买别人的青春,却买不到自己的青春,即使是在医学发达的今天。年龄毕竟是一道坎,不是那么容易逾越的。他爱的是照片上30岁时的你,还是现在60岁的你,假如他知道你的真实的年龄他还会爱你吗?爱情毕竟是在双方的信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不是靠欺骗,如果有一天他知道了即使不说出口在心里也已经蒙上了一重阴影。首先是自欺然后是欺人,即使骗来了感情又能维持多久?这样的付出,难保到时候不会人财两空。在我们这些旁人看来,有钱人的烦恼还真是难解。有那么多的钱,活得轻松点多好啊,要么坦诚面对,要么果断放弃,何必自寻烦恼,让肌肤也承受无谓的痛苦?该妇女的彷徨,真正障碍在于她只讲心,而不愿讲金讲年龄,而过于理想的矜持,在这些现实问题面前都不堪一击。

  乡干部为何有“制服情结”?

  “陕西一乡镇干部统一配警服,称工作遇阻可保安全”(《华商报》1月16日)的新闻向我们展示了一出现代版的“狐假虎威”大戏。《人民警察法》明确规定,人民警察的制式服装,由国务院公安部门统一监制,其他个人和组织不得非法制造、贩卖。人民警察的制式服装为人民警察专用,其他个人和组织不得持有和使用。那么警服为什么会变成了乡干部们的“官服”了?

  当地乡党委书记表示,他们穿警服是为了保证干部的人身安全,而且“事实证明确实很有作用”。那我们倒要问问几个为什么:乡镇干部也是正经的公务员了,公务员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这样的人到老百姓中间反而不安全了,为什么?穿上警服就可以保安全,穿上警服以后无论开车、过收费站、开网吧……都很安全,为什么?警服可以随便买到,而且是乡镇政府在买、乡镇干部在穿,为什么?

  乡干部到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地步,又没警车开道,只有穿警服了,值得同情,建议如果穿警服再不行,就配枪,乡政府的围墙要装电网、修炮楼,看那些刁民还敢乱动!不过他们的安全是保证了,老百姓的安全又由谁来保证呢?陕西府谷县老高川乡的农民兄弟们是否得去买上几套军装,再找人做几本军官证?!事件凸显某些乡干部其为民意识淡薄,法律观念全无。笔者以为这些乡干部们还是夹着尾巴做人的好,否则人民警察的形象,都让这些“公仆”给扭曲了,当警服沦为一个普通乡政府机关的“官服”,国家机器符号的威严何在?长此以往,终有一天穿警服的都要换便装了。

  “一视同仁”是根没肉的骨头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终于让我们听到了来自官方的“拨乱反正”的声音:“北京本地人和外地人就业将一视同仁”(《新京报》1月16日)。只是看来看去,这个规定更像是根没肉的骨头。“无论何种群体,无论本地人、外地人,在就业权方面都将一视同仁。例如免税政策、小额贷款等11项政策。”受益面及受益程度存疑。而在当下,外地大学毕业生要找一家北京单位,不少单位的第一个要求是毕业生必须是北京生源的,否则一律免谈。政府说行更不代表企业说行,部门的执行力度令人怀疑。而联想到普遍性的“歧视外地人”还写在“北京市民守则”、北京市各部门各单位的“服务规范”、专家、学者、教授的“道德准则”上的现实,上述承诺更显得虚妄和苍白。

  相形之下,“河南全省统一城乡户口管理,将按居住地登记户籍”(《人民日报》1月16日)的新闻,则将“一视同仁”贯彻得更彻底:“招公务员将不限户口,外来工和“城中村”的从业人员被纳入社会保险,凡有稳定住所,包括购房和协议租房的外来进城从业人员均可申请郑州户口。”你可以质疑

  此举会相应的会给当地教育、医疗等配套的社会保障投入带来现实压力,毕竟如此大步迈进是要庞大的政府支出和经济实力做基础的。只是当一个人口大省都有勇气创新户籍制度、践行公民平等待遇时,作为首善之地,它是在顾虑什么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