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环境友好型攀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16:32 人民网

  近日,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在第一批中国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中,有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在内的7个重点行业的42家企业。攀钢以其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业绩,被列为5家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的钢铁类企业之一。

  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攀钢是攀钢发展的必然选择

  攀钢地处攀西大裂谷,矿产资源储量大,品种多,堪与非洲大裂谷媲美,有“地质博物馆”之称,拥有富甲天下的矿产资源优势,蕴藏着全球最大的钒钛磁铁矿,探明储量达200亿吨,(其中钒储量占世界的46%,钛占国内储量的93%)是我国三大铁矿基地之一,占全国总储量的1/5,占四川省的92%,钒、钛储量分别占世界的22%和35%,占全国的67%和90%。此外还拥有铜、铅、锌、钴、镍等13种其他金属和滑石、白云岩、石墨、硅藻土等非金属矿及丰富的燃料、建筑、冶金、化工原料。还有铬、钪、钴、镍等15种稀有金属。水能、煤炭及冶金辅料资源也很丰富,具有优越的建设大型钢铁企业的条件。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这里得天独厚”。

  攀钢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目前具备年产铁565万吨、钢630万吨、钢材575万吨、钒制品1.5万吨(以五氧化二钒计)、钛白粉6.4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国西部最大、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铁路用钢生产基地,中国品种结构最齐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钛原料生产基地和中国唯一的氯化法钛白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及世界第二大产钒企业。

  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处处聚宝盆的攀钢却感到了资源的危机。一是攀钢的主粮--钒钛磁铁矿的供给日趋紧张,供给攀钢生产所需的尖山、兰山等矿山经过30多年的开采,已逐步进入矿山生命的中晚期。据测算,到2010年左右,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后续矿山的开发,攀钢将面临着全面的铁矿资源供应危机。而曾经是攀枝花支柱产业之一煤炭,随着开采量逐年扩大,攀枝花煤炭资源在经过了近40年开采后,浅表资源消耗巨大,煤炭的储量捉襟见肘,十几年后,煤炭供应危机将随时威胁到攀钢的生产。因此,矿产资源是攀钢的生命线,这条线断了,这朵花也就凋谢了。许多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枯竭后面临的艰难困境为攀钢的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攀钢必须要节约有限的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攀钢的可持续发展。

  钢铁企业又是“污染大户”。攀钢作为老三线企业,受当时“先生产、后生活”指导思想影响,能否及早出铁是一个刚性的政治任务,因此一期建设对环保方面考虑相对较少,二期建设时由于国家的投资政策发生变化,攀钢靠自筹资金和向国际银行贷款,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在环保方面投入不够,存在一些历史欠帐。同时,随着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对环境的保护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对环境评价的标准也更加苛刻,攀钢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使员工的身心健康得到切实维护,员工的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也必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攀钢,

  二、攀钢始终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

  多年来,攀钢摒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路上快步疾行。基于这一思路,攀钢立足自身实际,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高炉渣和钢渣再利用、二次能源回收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

  攀钢自投产以来,高炉、炼钢转炉每年产生200余万吨的高炉渣、钢渣。过去,这些渣被当作废物倾倒在攀钢的西渣场、东渣场、巴关河三大渣场,日积月累达5000余万吨,不但给攀钢的生产顺行造成困难(攀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三个渣场服役期届满,攀钢将面临无地弃渣的局面),还给“母亲河”——长江造成一定的污染。为变废为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攀钢牵头组建了攀枝花环业冶金渣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高炉渣进行开发利用。研制开发出路面砖、矿渣碎石、矿渣砂、实心砖、空心砖、微粉、水泥、石油支撑剂等10大系列20多个品种的建材产品。目前,攀枝花环业冶金渣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攀西地区最大的矿渣系列建材产品生产基地,不但彻底断绝了攀钢高炉渣、钢渣对长江的污染,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有效遏制了金沙江流域天然砂、石的开采。

  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二次能源往往被白白浪费。在攀钢,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目前,攀钢最大一台利用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电,装机容量5.5万KW的发电机组建设正式开工。据了解,攀钢已先后建成了三台总装机容量为4.05万KW的全烧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发电机组和装机容量为0.61万KW的高炉TRT发电机组。

  (二)加大环境整治,实现环保生产两促进

  攀钢结合环保历史欠帐多、老污染源治理任务重的实际,坚持偿还历史欠账,与抓好新建项目环保设施同步配套建设并重的环保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好历史欠账和老污染源整治,抓好三期新建项目的环保设施配套。重点针对一期建设的历史欠账,加快环保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和研发,认真解决遗留的老污染治理欠账。近年来,攀钢先后投入巨资,完成了33项废水治理项目、48项废气治理项目等环保项目,企业环保指标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攀钢统计,1978年至2004年,攀钢“三废”资源综合利用累计回收利用含铁尘泥达1170多万吨,其它固体废渣2亿多吨,废水废液60多亿吨,放散高、焦炉煤气6800多万方,余热蒸汽200多万吨,共创造节能价值45.93亿元。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攀钢,提高攀钢的竞争力

  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已被提高到政策的高度。而据权威人士透露,国家还可能专门针对发展循环经济制订法律。在这一背景下,在未来几年循环经济产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出现行业性的高速发展,涉足循环经济的上市公司也将被主力机构反复挖掘,其蕴涵的投资机会将会全面爆发。攀钢将紧紧抓住被列为5家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的钢铁类企业之一的良好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攀钢,提高攀钢的竞争力。

  (一)加大自主创新,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攀钢用作钢铁生产的矿为钒钛磁铁矿,富含钒、钛等多种稀有元素。以前,由于技术原因,钛被白白抛弃,钒无法提炼出来,国家每年都需要花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钒钛产品。为改变这一局面,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攀钢不断加大钒钛生产的科技攻关力度。为充分发挥攀西地区资源优势和攀钢科研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攀钢,2005年,攀钢成立了包括矿产资源、钒钛矿冶炼、氯化法钛白研发、硫酸法钛白及钒等5个分队在内的资源综合利用攻关队,并确定了阶磨阶选工艺技术完善及推广、钒钛矿在1000m3以下高炉冶炼技术完善及方案确定、钒钛矿非高炉炼铁技术研究、2000m3高炉原料及冶炼技术研究、氯化法钛白原料制备技术等重点项目。“作为中国最大、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企业和国内最大的钛原料、钛白粉生产基地,攀钢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国家”,在今年4月召开的纪念攀枝花钒钛资源开发40周年报告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吴建常对攀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成就赞不绝口。而在“十一五”期间,攀钢将优先发展钒钛产业,计划将钒产业做到规模和技术领先于世界,钛产业做到国内最大最强,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

  (二)变气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005年,攀钢先后启动了装机容量为1.2万KW的高炉TRT发电项目和装机容量5.5万KW的全烧煤气发电项目。同时,另一台装机容量5.5万KW的全烧煤气发电项目也正在筹划中。这些利用煤气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后,相当于一个中型发电厂的规模,每年可节约标煤40余万吨,创经济效益2亿元以上。由于煤气不再放散,还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攀钢适应环保形势发展要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肩负起政治和社会责任。针对环保欠帐问题,攀钢高度重视并通过技术改造花大力气进行整治,特别是党中央提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来,攀钢领导班子从实现城市和攀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环境保护的重大政治意义和社会责任:攀钢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畔,抓好环保工作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政治要求;国家环保政策法规要求越来越严格,搞好环保工作是攀钢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搞好环保工作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职工满意工程的客观要求。

  环境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攀钢将进一步增强环保责任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围绕冶炼系统烟尘、粉尘治理、废酸废水处理等环节,加强环保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加快环保项目建设,按照四川省政府、攀枝花市政府的“创模”要求,计划两年内投入14.5亿元彻底治理老污染,2007年还完老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高效化和生产发展的清洁化,全面提高攀钢环保水平,建设“清洁攀钢”和“绿色攀钢”,为改善环境质量,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政工部)

  (文章仅供学术交流,文中包含的立场、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所持,不代表人民网立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