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领导和群众的看法为何会不一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0:03 红网

  “人啊,一生中碰到好领导是福气。原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领导、群众对我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工作后不行了,领导觉得你好,群众觉得你不行;群众觉得你好,领导又觉得你不行。对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得出结论,不是我变了,我没变,我还是我,是社会大环境变了。”刚从教育部副部长职位上退下来的张保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1月17日《南方人物周刊》)

  张保庆退了之后,新闻媒体还在不断地挖掘他这座“新闻的富矿”,并屡有收获。他刚说的这段话,显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即以张保庆为例,众所周知,张保庆是以敢说而著称的,其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是正直敢言的,是为老百姓说话的,也就是“群众觉得好”。而在某些领导看来,就可能不是这样了,他或者要被归入“另类”官员之列。

  张保庆的这段话,无疑也能给人以很大的启示。

  人还是那个人,对其的认识,却由昔日的领导与群众看法一致,变成了领导与群众看法常常不一,这到底是由什么导致的?领导与群众的看法,为何竟是如此的不同?

  领导与群众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也就是说,关于行与不行、好与不好,某些领导与群众是有着不同的标准的。群众的标准,只能是官员能不能为百姓做实事、能不能为百姓着想、能不能清正廉洁。而领导的标准,大约就要复杂得多。是不是合乎自己的喜好,可能是标准;是不是听自己的话,可能是标准;给没给自己送钱,可能是标准……一个标准简,一个标准繁;一个标准较为整齐划一,一个标准弹性极大。谁的看法更接近真实,并不难作出判断。

  进而言之,单个人的看法,是容易失之于偏颇的。而且,当领导当得久了,也容易形成不良的习惯,容易获得失真的信息。“待予心肯日,是汝运通时。”这是唐太守李世民作的诗,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快感跃然纸上,在这样的心态下,看问题还能完全做到客观吗?“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这是乾隆时代的重臣孙嘉淦指出的为官者易形成的三个习惯。“三习”养成之后,会怎样呢?“喜小人而厌君子也”。如此一来,看问题又如此能做到客观?

  随之而来的就是用人的导向问题:是要群众觉得你好,还是让领导觉得你好。如果两者通常是不一致的,那就有一个抉择问题。但在领导看法主导用人的情况下,人们只能选择让领导满意,而不是让群众满意。

  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同,对同一个人,领导和群众有不同的看法,也属正常。但问题是,在用人及作决策时,以谁的看法为准,有没有一个交换看法的平台。

  领导看法与群众看法之间的关系,就是少数人看法与多数人看法之间的关系。无数的事实已证明,以少数人的看法作为用人标准,也即“少数人选人”,极易导致腐败,并在用人上出现偏差,腐败官员在民怨沸腾中边腐边升,就是极好的例子。

  而“多数人选人”却完全不同,因为多数人的反应要远比一个人的反应要敏感得多,多数人的看法要远比一个人的看法准确得多。因而,这样的用人模式更科学合理,而且即使用人出现偏差,也容易得到纠正。

  由是观之,“群众觉得行”更应该成为用人的标准。如果群众的看法不能左右官员的升谪,那就意味着群众话语权和监督权的丧失,那实在是极其危险的。

  (稿源:红网)

  (作者:孙立忠)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