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面对丁爱梅的遗像,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0:06 红网

  2006年1月15日晚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34岁的护士长丁艾梅的事迹。当画面上出现丁艾梅6岁的女儿躺在父亲怀里哀哀哭泣的情景时,笔者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

  丁艾梅的事迹媒体早有报道。2005年12月14日晚上7点20分,丁艾梅停止了呼吸。就在去世前一天,她还在辛勤地工作着。她的同事和病人、病人家属都说,她对待工作一丝不

苟,待病人似亲人。但是,孱弱的身体和过度劳累使她最终没能抵御住噬人的病魔,她过早地离开了爱她的亲人和同事,离开了急需她的病人和医院。

  面对丁爱梅的遗像,个别医务工作者是否该扪心自问?不能否认,我们的医务工作者绝大多数是好的,丁艾梅就是这个群体的优秀代表。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医界的个别人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缺乏应有的定力,被铜臭污染了灵魂,做出了收受“红包”、药品“回扣”等许多令正派的医务工作者所不齿的事情。在我国,人们对医疗这一职业的定位,用得最多的是“医者仁术”和“医者父母心”这样两句话,这既是社会对这一行业的期望,也是医界本身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多少从医者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为挽救患者生命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事迹。谈到这个问题,笔者认为目前有一种值得警惕的现象,就是每当谈到医务人员中出现的不正之风时,总有人振振有辞地与医务人员的报酬太低扯到一起,并以此来作为收受“红包”和“回扣”的理由。当然不能否认有些地方仍然存在医务人员收入过低问题,但总得来看,改革开放初期那种“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现象,已经不再大范围存在了。医务人员即使收入再低,总比那些亲人住院时,缩在墙角下啃煎饼咸菜的农民强吧?总比那些挤在住院处门口,从怀里掏出一卷卷散发着体温的小面额人民币交住院费的下岗工人强吧?面对被贫困和疾病双重折磨的他们,你怎么能下得了用大处方“宰”他们的手?在许多时候,“天使”与“魔鬼”只有一念之差,一步之遥呵!在评价腐败官员时,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想发财就不要当官”,事实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医疗界。没有一颗仁爱之心,就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或者护士;而膨胀的贪欲,更是使“天使”沦为“魔鬼”的原动力。同样是医务人员,丁艾梅走了,但她的生命因融进了社会的记忆而得到延续;有的人虽然活着且身体强健,但因人格卑劣操守低下,却如行尸走肉,生不如死。

  面对丁爱梅的遗像,我们医疗机构的领导者是不是该扪心自问? 在您们管理的单位里,有没有潜在的丁艾梅?在一次座谈会上,笔者曾经听一位医院院长说过这样的话:“作为院长,我不但要以病人为中心,还要以员工为中心!”这“两个中心”论令笔者钦佩之至。当然,“以病人为中心”是完全对的,但是这个理念毕竟要靠医务工作者来体现,没有一支包括身体素质在内的各项素质俱佳的医务人员队伍,所谓的“以病人为中心”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看,也只有忠诚的员工,才有忠诚的顾客。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就要关心他们的冷暖,就要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丁艾梅们的英年早逝,对个人和家庭是悲剧;对需要他们的患者,是无可挽回的损失;而对医院的领导者来说,则是应该认真吸取的教训。

  面对丁爱梅的遗像,我们的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媒体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一个时期以来,个别媒体对医务人员的评价就像一个得了疟疾的病人,一会儿冷的要命,一会儿又热得不行。面对“非典”的致命威胁,媒体上“白衣天使”的颂扬之声不绝于耳,一旦危险过去,“白衣狼”的咒骂又充斥报纸版面,活脱脱一幅势利小人的面孔和做派。和其它任何社会群体一样,医疗界同样既有“天使”也有“魔鬼”,问题的关键在于媒体该如何避免瞎子摸象式的以偏概全?该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保持自己的理性?该如何摈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该如何避免在浮躁心态引导下单纯追求“热点”和“卖点”的错误倾向?该如何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保持自己的社会良知?至于个别出于个人目的而歪曲事实、故意丑化医务工作者的人,那么除了正常的反思之外,更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媒体代表着社会的理性、正义和良知。媒体的从业人员,也有个做”天使“还是”魔鬼“的角色选择和定位问题。

  据有关媒体报道,在丁艾梅病逝后,她的家人为了不让她6岁的女儿太伤心,就告诉她说:“你妈妈去天堂给人看病去了,等你上9年级了,她就会回来。”孩子居然信以为真,悄悄告诉教她弹琴的老师:“我妈妈去天堂给人看病去了。”读到到这个细节,任何有有良知的人都不免一掬同情之泪。由于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过大,许多年轻的医护人员早早地患上了职业病甚至英年早逝。广大患者和她们的亲人,都需要千千万万个丁艾梅健健康康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因此在爱洒人间的时候,医务人员也应珍惜自己的健康。

  生命,毕竟只有一次。

  (稿源:红网)

  (作者:王秀华)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