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浦东:管理开出文明花(城市文明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1:27 人民网-华东新闻

  

浦东:管理开出文明花(城市文明⑩)
志愿者组织在浦东新区社会服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文明建设过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图为青年志愿者在地铁站台上引导乘客。

  (浦东新区文明办提供)

  这里有祖国大陆最高的摩天大楼,有世界第一条商业磁浮列车;这里是全国集聚金

融机构最多的地区,也是国际资本及国际人士最青睐的家园。开发开放15年,上海浦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仅GDP一项,就从1990年的60亿元猛增至2005年的2020多亿元。

  然而,在浦东新区文明办主任胡建平眼中,浦东开发,不是经济的单兵突进,而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两翼齐飞。其中,城市文明建设,贯穿在浦东的整个发展过程中。

  浦东的文明建设,内涵十分丰富。2000年,浦东提出构建“管理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生态文明”的文明链。2005年10月,浦东荣获全国首批文明城区称号,“这一荣誉的获得,更多地得益于‘四大文明’中的管理文明”,以“探索政府精简高效的服务方式”为核心的管理文明,体现了浦东文明创建中的现代化眼光及国际性胸襟。

  国际标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开发开放伊始,浦东政府就要求各级干部要有国际眼光和战略思考,培养责任意识、开放心态、合作胸襟。在廉洁自律的同时,浦东干部更注重增强行政管理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于是,新区瞄准国际标准,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浦电路上有一幢两层小楼,并不起眼,里面却有民政、劳动、医保等7个政府部门,集中了72个办事项目。这里就是潍坊社区事务受理中心,20多名工作人员为社区内12万居民提供一门式服务。原先,这些部门分散在街道各处,工作人员达50多人,现在集中办公,不仅人员精简了,居民也连声叫好。“现在,市民办事频次从多于5次减少到2次,办事时间从平均20分钟缩短到8分钟。”

  在浦东,这样的受理中心已有3个,而浦东正在努力形成“1+24”格局,即区级层面上建立市民中心,24个街道、镇均成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形成覆盖全区的现场服务平台,构筑完美的社会服务体系。

  浦东社会服务的推进,体现出一个“先”字。“一门式”招商服务、外高桥保税区“大通关”、张江高科技园区行政审批和政府服务“零收费”等,都在推动政府从管理向服务转型。此外,浦东还于1995年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开设了全国第一条法律咨询热线,这一帮助弱势群体打官司的做法,荣获了首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同年,浦东在全国率先成立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形成了区中心、街镇分中心、社区调解委员会的三级人民调解工作网络。2001年,新区法院在上海率先推出民商事案件快速审结机制,设立简易案件审判庭。2002年,司法局与法院联手,尝试人民调解协议确认制度,并在全国推广。浦东还率先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国际承诺,建立了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和知识产权法庭。通过依法行政,浦东将城市管理水平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以人为本”细节彰显温情

  城市建设管理中,浦东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细节设计,文明之花在每一个细节上闪亮。

  胡建平至今仍记得原上海文联党组书记李伦新初次到浦东的情形。2002年4月,李伦新到浦东政府办公中心办事,司机驾车出了隧道,沿世纪大道直行到底,就怎么也找不着方向了,硬是在办公中心附近绕了15分钟。如今,这样的事不会再发生了。穿过黄浦江,随处可见清晰的指示标志,一路引向目的地。参照国际惯例,浦东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世纪公园、磁浮列车车站等公共设施、商务场馆和旅游景点采用了棕底白字的指示标志,主要道路则用蓝底白字的指示牌,两种用途的指示牌均有中英文对照,有的公交车站也采用了双语站牌。

  2003年,在最热闹的陆家嘴某大型商场内,出现了一个醒目的“i”型标志。老外对这个标志都很熟悉,因为它是国际通用的“信息服务”标志。如今,老外们还可以在“浦东新区国际访问者中心”享受到各种信息服务,通过接待人员的讲解、信息资料的分发、多媒体系统的查询,他们能迅速获得关于浦东经济、民政、社会、旅游等全方位的咨询服务。这一国内首家针对境外人士的信息服务中心,不仅受到境外人士的欢迎,也为不少来浦东旅游的外省市游客提供了便利。至2005年底,该中心共接待3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

  在浦东,现有38个涉外小区、3万多名外籍人士。因此,如何让“洋居民”融入浦东,并成为文明创建的一分子,成了摆在新区政府面前的新课题。让老外了解中国文化的“中外家庭文化节”、走进普通家庭生活的“做一天浦东人”等活动,让众多老外产生了“浦东情结”。

  红塔大酒店总经理安奕德来自美国,2003年,他参加了“做一天浦东人”活动,不仅与居民交了朋友,还希望为浦东作点贡献。2004年初,他牵头发起了“清洁东方路”的活动,每月一次带领全体员工到东方路捡拾垃圾,坚持至今。安奕德因此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志愿者”。

  人性化的细节,在浦东随处可见。花费1.3亿元资金的大规模无障碍设施、新区图书馆中专设的盲人阅览室、畸形路口(段)的集中改造等,都从硬件上书写着新区政府“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与此同时,更多的软件服务在不经意中让人备感温馨。2005年,区长张学兵来到浦东政府网站,通过网络与市民直接沟通,此后,这样的“区长网上办公会”每月举行一次。值得一提的是,会议内容由市民决定,网上办公会事先向市民征集主题,然后在网上解答,对于市民提出的建议和批评,都会责成有关职能部门跟踪督办。而早在2002年,新区政府公报就在全区28个开放点向群众免费发放,让市民了解政府工作。同年,政府网站开通了“网上直通车”,每年对政府实事工程项目立项向市民征集意见。

  “有限政府”拓展无限空间

  罗山市民会馆是在浦东登记注册的“0001号”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个会馆1996年成立时曾引起不小的震动,因为它是我国第一家委托社团管理的社区服务中心,政府不再参与中心的事务管理,也不再为社区服务“埋单”。这是浦东新区政府城市管理模式上的一大创新。

  开发伊始,浦东就探索“小政府、大社会”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并逐步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过渡。在此过程中,政府通过委托、授权和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团组织的社会管理服务功能,从而使政府从大量的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履行“小政府”的核心职能。

  1995年,浦东建立了全国首家区域性专业社工协会;2002年,“大家乐俱乐部”在张江镇诞生,专为外来务工青年服务;2003年2月,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成为内地首家提供专业社工服务的民办非企业机构;2004年1月,新区阳光慈善服务社成立,提供安老助残服务;同年,为外来媳妇服务的互助组织———“客嫂俱乐部”和“飞凤之家”先后建立。这些非政府组织和社团组织活跃在浦东5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市民提供着关爱、帮助和全方位的服务。

  此外,嘉兴大厦首创的“支部建在楼上”的联合党支部,梅园新村街道建立的全国第一个以流动党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阳光驿站”等,则创新了党建模式。

  在居委会管理工作这一层面上,浦东也“别出心裁”,借鉴新加坡经验,尝试让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工作中。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崔国琼,就是这样通过民选,在有150多户外籍家庭的小区当上了一名不拿工资的居委会主任。她还在家里特地装了一部电话,专接居民来电,因而被称为“主任热线”。每天早出晚归,为小区奔波,崔国琼乐此不疲,身为某世界500强企业亚洲地区负责人的丈夫常戏称道:“拿钱的都回家了,不拿钱的还没回家。”

  在15年的实践和探索中,浦东从管理文明起步,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扩展社会公共空间,在政府与社会的和谐衔接中,浦东的文明之花越开越繁茂。

  《华东新闻》(2006年01月18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