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寒亭不寒贫困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1:27 人民网-华东新闻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山东潍坊市寒亭区的城乡困难群众感受到的却是融融暖意。

  “地毯式”排查帮扶

  连续几天的降温,愁坏了寒亭酿造厂下岗职工崔顺吉和耿晓英夫妇。眼瞅着一天冷过一天,刚给上大学的儿子凑够学费,一时连买取暖煤的钱也付不出了。看着因患风湿性关

节炎而不停揉按肿疼关节的妻子,崔顺吉只好到朋友处要回些废包装箱板取暖。正当他们愁眉不展时,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送来了600元“烤火煤”钱,令两口子感动不已。

  这是寒亭区在广大党员中开展扶贫济困活动的一个镜头。

  “经济越发展,越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寒亭区委书记李世光说。春节前夕,区里组织对基层困难群众进行“地毯式”排查。在此基础上,强化帮扶措施,在广大党员中全面开展以“真情系百姓,温暖送万家”为主题的扶贫济困活动。区直单位及乡镇机关根据每一名党员的年龄、能力、特长等,有针对性地与排查出的困难群众结成“一帮一”的帮扶对子,千方百计送温暖,献爱心。

  目前,该区近万名区乡干部全部深入到帮扶对象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了解掌握帮扶对象的实际困难情况,从吃饭、穿衣、取暖、医疗救治等方面入手,力所能及捐赠钱物,解决群众燃眉之急。区里还将享受低保的504户城市居民全部纳入冬季取暖的补贴范围。区财政按每户一吨煤的标准,每户补贴600元。既“输血”更“造血”,在采取帮钱、帮物等措施的基础上,该区广大党员干部更注重增强帮扶对象自我发展的能力,送信息、帮技术、指路子、教方法,推荐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的致富项目,深受群众欢迎。目前,全区共接头帮扶群众8631户,捐款、捐物折合资金87.32万余元。

  城乡统筹驱“高氟”

  寒亭区地势南高北低,大自然的造化让寒亭南部成为“贫水区”。特别是居住在南部埠上的群众,最真切地感受到缺水带来的诸多不便。而西部乡镇的部分群众由于常年饮用“高氟水”,一些人牙齿、骨骼都发生病变。

  为让清澈干醇的“暖流”涌入千家万户,寒亭区多方筹措资金2600万余元,实施“引峡上埠”工程,使处在南部“高埠”上的4处乡镇36个村2.4万群众相继告别“用水难”。同时,在深受“高氟水”危害的寒亭西部双杨、高里两镇,投资1200万元实施“防氟改水”工程。

  做好“引水”文章,是寒亭区统筹城乡的一个缩影。面对税费改革后的农村新形势,寒亭区从解决农民群众最不满意但又最易突破的问题入手,想方设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相继将乡镇干部、教师的工资以及农村“两委”干部的固定补贴纳入区财政统一拨付,保证基层工作的正常运转,减轻农民负担。此外,粮食直补、良种和农机补贴等措施全部落实到位。改造校舍危房、资助贫困学生、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惠农之举也悉数展开。

  村村通上致富路

  要致富,先修路。在寒亭,致富之路越修越宽、越修越长。

  2005年,是寒亭区道路建设大跨越的一年。全年共完成道路投资2.4亿元,域内形成以“十纵十横”为主框架,纵横交错、干支相联的公路网络。目前,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82.3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112.6公里。特别是“村村通工程”,全年共完成农村公路改造项目31个,完成投资2100多万元,使全区90%的村庄通上了柏油路。

  以“村村通”为切入点,区里大搞“六化”、“五通”、“两改”,积极建设“文明生态村”,在全区掀起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热潮;斥资改造背街小巷、改建“卡脖子桥”、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让农民群众搭上“幸福快车”。

  《华东新闻》(2006年01月18日第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