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民幸福来自制度保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1:27 人民网-华东新闻

  

农民幸福来自制度保障
联西村“联民花园”一角。

  申佳摄

  61岁的姚雪元是上海嘉定区黄渡镇联西村的一名普通农民。

  不过,如果把他放到全国,就一点也不普通了。第一,姚老伯住花园别墅,性质是动拆迁安置房;第二,姚老伯有每月508元的“退休金”;第三,姚老伯还是股东,他投给村里的5万元股本每年可获得5000元现金的分红。

  当然,江南不乏富裕的农民。但很显然,姚老伯的“富足”更多来自基层政府的制度保障。

  人人就业

  ———不挑不拣,3个月内保证就业

  不可否认,联西村民享受的制度保障,离不开联西的经济实力。

  和江南许多富庶的村庄一样,联西村的机遇,最早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

  联西地处312国道,南濒吴淞江,两侧拥有开阔的土地,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上世纪80年代后期,对于联西这样的村庄,机遇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是招商引资,二是乡镇集体经济。前者如昆山,后者如华西村。

  联西村无意间走上了昆山模式。

  现在从沪宁高速黄渡出口下,不到10分钟就到了联西,工业集中区主干道两边也不时闪现某某公司某某厂的标牌。但曾几何时,联西只有一家冒黑粉的矿石磨粉厂,据说有年一位领导考察上海途经此地,为此曾严肃质问:“上海郊区还有这样污染的厂?”

  看着黑粉不断污染空气,污染农田,村支书唐祝平第一个爬上了“黑烟囱”,掀掉了石棉瓦屋顶,也切断了村里主要经济来源。

  穷则思变。几经周折,联西和上海化轻公司初步达成协议,把空置厂房改建成了一个化轻仓库。出租厂房就此成为联西承接上海市区工业转移的主要方式,之后又成为该村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据统计,20年来,联西陆续建造了十几万平方米的厂房,共引进各类企业62家。目前仅这些厂房的年租金收入就超过了1000万元。

  企业增多也带来了就业机会。每引进一家企业,联西总会要求企业按比例优先录用本村村民。到后来,村两委索性设立就业登记处,公开向村民承诺:只要不挑不拣,3个月内保证就业。

  姚老伯也委托就业登记处帮他联系看门之类的后勤工作,每月还可以多挣几百元。

  家家别墅

  ———先住后付,逐步清账

  招商引资到达一定规模后,联西村工业集中区与村民集中区及农田之间相互交错的情形逐渐显现出来。

  1998年,联西村两委经过仔细分析后决定,撤并自然村宅,设立中心村,建造市郊一流的花园别墅———“联民花园”,除分批次搬迁全村330户人家外,部分投资者也可以入住。

  姚雪元就是在这一次动迁中搬进花园别墅的。虽然他原先有栋三层小楼,但他还是觉得如今住的才是别墅。别墅由村里统一规划建造,每户人家除一套欧式小洋楼,还附带小花园,公共区域则栽种着各色花草树木,形成园中有园的格局。

  更让姚雪元满意的是,入住这样的别墅小区,他一文不花还赚了3万元。原来,根据动拆迁政策,姚雪元原先168平方米的小楼获得了近16万元的补偿款,而购买村里统一建造的别墅,173平方米只需要13万元。

  当然,假设姚家经济困难,补偿款不够,村里还是会为他提供免息贷款,让他先住后付,逐步还贷,甚至帮他筹谋生计。

  这里有个非常感人的故事。1998年,联西同时在别墅群外围建了一批门面房。一开始没有村民愿意购买,虽然60平方米左右的价格只有3万元。村两委只好动员村干部买。

  不想没过几年,门面房租金看涨。此时,村里竟然再次动员当初购房的村干部,劝他们把门面房按原价转让给贫困户。一位干部就因为当时有位老人向他哭诉儿子好吃懒做,就出让了门面房,甚至允诺等老人的儿子生意赚钱后再还那3万元。记者前去采访,这位干部却坚决不吐露姓名。

  户户入股

  ———5万元一股,5年内保底年收益10%

  住别墅,有固定收入,对今天的联西人来说,已是喜出望外。黄渡镇党委副书记归华芳有时去联民花园,村民见了她都眉开眼笑。

  但农民笑了,不等于村干部无忧。经历了近20年招商引资,虽然农民都有了就业机会,但也逐步失去了土地,特别是搬迁进联民花园后,农民往往连种点小菜的自留地也没了。

  如何根本上保证村民的未来生活?这其实是联西村“户户入股”措施的本意。经过多年发展,联西村级公共财政相对充足,除用于村民水、电、卫生、教育等实事外,前几年主要修路扩建厂房等用于投入再发展,这几年,村民委员会则逐步尝试对外投资。

  正是这些再投入获得的可观收益,让唐祝平他们看到了制度保障农民收益的潜力。在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也就是俗称“镇保”的基础上,联西村设立了大病补助基金、救助基金等一系列辅助制度。

  1998年大动迁时,为保障失地农民权益,联西村为农民预留了一笔土地“养老金”,同时宣布,凡动迁地村民,以5万元为一股,都可以以现金的方式自愿入股村经济,5年内保底年收益10%。

  姚雪元当初就投了一股,结果如今和每月508元“镇保”一样,每年个人账户上都会多出5000元“股息”。他和乡亲们闲谈时,都有点想继续增加投资的意思。因为,根据这些年的变化,他们深信:未来更美好。

  《华东新闻》(2006年01月18日第一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