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这一年,你们的报道都影响了谁?(年终盘点系列之七(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3:15 人民网-江南时报

  A

  采访对象本报驻苏州记者姚萍娟

  代表作品《居民“请拆”凸显古城保护之惑》(2005年8月10日)

  《救助徐州女教师杨柳系列报道》(2005年8月至12月)

  自我评价记录城市变迁,关注民生百态,一直贯穿在本报记者的工作思路中。从2004年开始,有一名青年医生接连在苏州市规划局的网站中呼吁将自家的古城老宅拆掉,他的理由是:保护古城风貌的同时,也要解放古城中生活条件太差的居民。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一对城市建设过程中日益凸显的矛盾,正是苏州古城发展的一个缩影。真实地记录这段发展过程,就是记录我们城市的足迹。

  因为苏大附一院的血液科全国有名,所以各地的白血病患者集聚苏州。本报救助徐州白血病女教师的一组报道,无意中掀起了苏州各媒体救助白血病患者的一轮高潮。一个由苏州市红十字会发起的救助白血病专项资金“义善”计划由此建立,它将为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媒体的一次爱心倾注,有可能改变别人一生的命运。

  B

  采访对象本报驻连云港记者应志刚

  代表作品《民办教育“生死门”谁在掌控》(2005年12月16日)

  自我评价选择这篇稿件说事,在于无意中闯进了一个官场的怪圈,同样喜忧参半。在采访中,一再听到有官员说,那是某位x长制定的政策,明知有错也不好意思去纠正。言下之意,“同朝为官,相煎何太急”。揭开一个事实的真相,总归需要兜兜转转,忧就忧在有人故意制造障碍或是等着看笑话,就是没有人愿意把那层窗户纸给捅破。连云港市灌云县一份限制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政府文件,就连当事部门的官员都说“有点过了”,但就是这个怪圈使然,一年之久竟没有一位官员敢说出个“不”字。这是一些官场上的怪现象,把它说破了,好过就事论事交一篇稿子了事。

  并不是拿事说人,毕竟最终有人大主任出面表示,“不要羞羞答答的,有了错改过来就是”。然而,究竟还有多少这样“羞羞答答的事”呢?作为记者,或许揭开这些遮羞布比某篇稿件获得一个什么奖要重要得多。既然你担负着社会的良知,沾沾自喜或许没有冲锋来得畅快。

  C

  采访对象本报驻盐城记者姜振军

  代表作品《大丰麋鹿喊“渴”》(2005年7月7日)头版头条加大图导读,今日重点两个版。

  自我评价2005年仲夏,我从盐城当地一媒体获得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麋鹿因为干旱而遭遇饮水困难,生存面临酷暑考验的消息后,冒着30几度的高温,驱车赶往地处盐城滩涂区域的麋鹿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自1986年成立以来,目前已有麋鹿819头,有效种群已达到50个,保护区已形成了世界第一家麋鹿基因库。2003年3月,世界上第一头纯野生的麋鹿在大丰麋鹿保护区内出生。20年来,保护区的几十名职工同甘苦、共患难,将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从20年前的39头发展到现在的819头。

  在现场,由于前几天刚刚下了一场及时雨,让保护区的天气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干旱难忍。即使如此,保护区内的819头麋鹿因为长时间干旱的缘故,饮水出现了困难,它们的野外生存正面临缺水的考验。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的生存状况确实牵动了记者的心。

  文章见报后,麋鹿的生存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单位、个人给本报致电,希望能尽自己一点力,来帮助麋鹿摆脱饥渴状态。有的市民直接想通过捐款来达成自己的心愿,更有甚者,通过热线来为麋鹿的生存献计献策,许多好点子也在有关专家当中引起了共鸣。记者真诚地希望,麋鹿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D

  采访对象本报驻苏州记者中游

  代表作品《一元钱质疑铁道部》(2005年11月22日20版深度调查)

  自我评价能够采写并发出这样的新闻,应该说是一种了不起的机缘:首先是读者对本报给予了真切的期望和期待,他们的投诉对象是国家部门,但他们向本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愿望时,却异常自信,这种自信使记者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也使我们的编辑受到极大的触动;其次是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个月后,铁道部改变了退票规则,并对新年的春运规则作了微调,这可以说是该部审视老规定并真正有所行动的发端。据此我们可以相信,在未来,民声通过媒体的传播将会被进一步放大,作为记者,我们将会更加珍惜与新闻的因缘际会。

  E

  采访对象本报驻盐城记者施广权

  代表作品《东台安丰镇选美聘官惹争议》系列报道

  自我评价自从2005年6月13日《安丰将选美聘官进行到底》的第一篇报道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近千家报纸、电视纷纷转载或追踪报道。安丰镇由一个不知名的小镇变为“中国名镇”。一时间,媒体近乎众口一词:选美聘官。

  如此多的媒体云集,在我从事新闻工作以来还是第一次见到,或许是因为新闻的本身,但也不排除某些人、单位的自我炒作。阵阵“热浪”之后,我不能不客观地反思所报道这件事情的利弊和得失,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广大公众负责,让人们平心静气地去分析、去判断,安丰这个苏北小镇评选“东淘佳丽”,是偶然还是必然?“东淘佳丽”出任招商办副主任是做实事还是作秀?是谁在滥用甚至践踏女性美,又是谁在煽情、炒作?等等这些问题,只有在经过风风雨雨之后,让时间来评说是与非。这一切,只有真正走进整个事情的全过程,参与采访事情的原和委,才会对此有最真切的感受。

  《江南时报》(2006年01月18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