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京首家平价医院陷生存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3:16 人民网-江南时报

  2005年12月19日,北京首家平价医院海淀上地医院试诊。卫生部发言人表示,如果平价医院机制运行成功,公立医院也应照此运行。由此,平价医院被视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样板。

  三周以来,门诊量一路飙升的同时,也带来了医务人员相对不足等隐忧,此外,“平价”医院标准缺失及补偿方案尚未明了,也给医院的运行和发展带来疑问。

  隐忧门诊量飙升逼近限额

  2005年12月19日,试诊首日。海淀上地医院统计,当日接诊了100多位患者。

  1月13日,试诊3周后,上地医院院长王玲向记者透露,目前每天的接诊数已经达到了300名。

  试诊3周门诊量翻了3番的势头,让王玲兴奋而忧虑。王玲介绍说,上地医院共有病床158张,按照国家二级医院1:1.4的配比标准,人员编制应该达到221名。但目前实际到位人员只有130名。

  “现在人员还没有完全到位,而且医务人员还处于磨合期,门诊量再增长下去,医院会有些受不了。”王坦言。实际上,上地医院的医务人员很大一部分来自外地的合同制人员,执业资格证仍在审批程序之中。

  截至1月13日,在妇产科的登记本上,自开业试诊以来,共有43名产妇在该院临产。而其中外来人员达到了38名,而本地居民只有5名。

  王玲说,造成目前本地患者和外来患者比例的悬殊,医院暂时还没有申请到医保,等医保下来,预计病人的结构还会发生变化,附近居民将迅速增多。

  但一个事实是,按照158张床位的配备标准,上地医院所能承受的最高日门诊量为病床数的3倍,即374人,如今300人的日门诊量已日渐逼近这一限额。

  面对上地医院门诊量一路飙升,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专家表示出了忧虑,创办上地医院的宗旨就是解决城市流动人口和当地贫困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目前上地医院的惠民措施并不设门槛,任何患者都可以享受其廉价的服务,早晚会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看病难的问题反而又会再次出现。

  争议“平价”没有统一标准

  1月10日,在国家卫生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平价医院可能是我国首批真正的公立医院,等公立医院回归平价后,“平价医院”这个名字就可以取消了。

  毛群安第一次将目前混乱的名称归一为“平价医院”,但到底什么才算平价医院?毛群安说,目前平价医院的建设、运行是靠地方政府,因此其标准由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来制定。但卫生部将来会综合各地的情况统一制定标准。

  没有统一的标准,“平价”招牌一时被蒙上了雾纱。

  郑州二七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程涛接受采访时再三强调“我们的平价只是针对个别农民群体的平价”,而上海海江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则直接拒绝了记者关于这个话题的采访。北京首家打出平价概念的东方博大医院院长吴健华则直言,“东方博大的平价是为了培育市场,不排除某些平价项目是阶段性的”。

  “有时候会觉得‘平价医院’的名字似乎对其他的医院不那么公平。”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助理蒋协远说,其实不少医院虽然并未挂出“平价”之名,但实际上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降低部分医疗费用”的作用。

  北京一名业界人士说,提出平价医院的概念实际上是哗众取宠,只要按照国家核定的标准收费都应是平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目前平价医院的概念还是炒作的成分居多,平价医院的平价只可能是有限的平价,是与其他医院相比的平价。

  上地医院院长王玲透露,医药费包括挂号费、诊疗费、检查费、住院费和药费。上地医院针对贫困人群提出“八优惠和六减免”的措施,也仅仅是免去了挂号费和诊疗费,但前两者在整个医药费中占的比例很小,而医药费也只占到30%,真正的大头是检查费。

  “无谓的检查和过度用药是造成目前看病难的最大的疾因,但这是无法用一个标准来确定的,真正能给患者带来实质的平价,完全依靠医生的自律。”王说。

  疑惑赢利还是补偿成两难

  作为平价医院,上地医院是赢利还是等待补偿,院长王玲表现出了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她否认医院“倒贴”的说法,另一方面,她对补偿方案表示出了极大的关注。

  首日试诊后,北京媒体给上地医院算了一笔账,最终以《目前日倒贴约2万元》的标题进行了报道。王玲对此提出了异议。王玲说,如果按照目前每天300名门诊量计算,上地医院一年的收入能达到1000万元。而医院包括医院工资在内的运营成本在600万元左右,如此还有不少的剩余。

  但是,上地医院开诊之初,海淀区政府就已明确,作为定点的低保人群就诊医院,区内低保居民在上地医院看病,每年超过500元以上的诊疗费用由政府补贴。

  于小千告诉记者,上地医院的医疗体制走的是一条创新之路:收支两条线,政府在医院运营中实行收入上缴、亏损补偿机制,避免医院以赢利为目的而导致“看病贵”,而且医生收入完全与处方脱钩,能避免医生开大处方。

  针对外界提出的平价医院的投入将是一个无底洞的说法,于小千则回答说,一家医院的运营成本是由其固有的人员和硬件配备决定的,相应的接诊能力也相对固定,因此不会出现政府无度投入的情况。

  据悉,上地医院的差额式拨款方案还未最终出台,但于小千表示出了乐观———“缺多少补多少。有可能缺口很大,也有可能发现差额并不大,或根本不需要政府补贴。”

  有关人士担心说,目前医改最大的问题是政府投入不足,导致公立医院不得不变味自谋生路。而如果平价医院给政府带来包袱,最后是否又会甩给市场,这一问题值得关注。

  尽管海淀区政府承诺,即使医院亏损,医务人员的工资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但身为院长的王玲对医院每年的差额拨款政策表示出了极大关注。“收、支走两条线,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思路。但运营成本、运营收入和差额补偿三者究竟如何计算?谁来计算?谁来监督?值得政府好好揣摩,毕竟这关系整个改革的成败。”王说。

  问题平价医院推广困难

  “不管多难,能否让公立医院回归为平价医院,是检验医改是否成功的试金石之一。”

  海淀区主管卫生的副区长赵建忠认为,上地医院显然无法满足全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在海淀区政府2006年的公共卫生规划中,另两家惠民医院已初显雏形。

  在建设惠民医院的同时,海淀区公共委还希望对辖区内所有公立医院进行政府主导的资源调配。“比如海淀医院和海淀妇幼保健院,在现有医疗项目发展的基础上,政府统一引导它们单独开辟一个区域,向周围社区的平民提供廉价、基本的医疗服务。”于小千透露,海淀区公共委目前已经草拟了针对“平民医疗、政府补贴”的具体政策,目前已提交区人大审议。

  就在海淀惠民医院的建立及公立医院开设部分平价服务的改革思路身处外界质疑和褒扬之时,卫生部高层的发言给予海淀区政府极大的信心。

  1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的一段发言耐人回味———“平价医院就是我国首批真正的公立医院。”“‘平价医院’的名称只是暂时性的,将来就是公立医院。”

  而改建平价医院也存在现实阻力,王玲认为,在效益较好的医院,阻力会更大。

  如果将医生收入和服务收费完全脱钩,医生的收入标准则很难界定,“一个有几十年经验的医生,和一个刚毕业的医生,如何来衡量他们的劳动价值呢?”

  王玲认为,即使只是在公立医院开展平价门诊和病床,实施起来也面临巨大难度:首先,医院有那么多科室,不可能都设立一个平价门诊,即使设立了,接诊的医生也不可能将药方分为两种:一张日常,一张针对贫困患者。而在大医院环境下设立平价医生,可能性更是为零。

  而一名业界人士分析,从整体来看,要把已经市场化的公立医院改回“平价医院”,是一个难度系数更大的改革。因为,这可能面临财政要把卸下的包袱再背上,一些医改的获利者牺牲自己的既得利益,这谈何容易?

  “不管多难,能否让公立医院回归为平价医院,是检验医改是否成功的试金石之一。”这名人士还是寄予了希望。

  据新京报报道

  《江南时报》(2006年01月18日第十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