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警示世人 朱力亚公开艾滋日记(百姓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4:1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警示世人 朱力亚公开艾滋日记(百姓故事)
艾滋女生朱力亚

  2004年4月,正在武汉某大学外语系读二年级的朱力亚,确诊为感染艾滋病病毒,被迫休学。去年9月,她重返校园。现在,大四上学期课程已经结束,寒假过后她就要着手准备毕业论文。

  2005年8月,她的日记开始在网上流传;今年1月,新书《艾滋女生日记》与读者见面。日前,在《艾滋女生日记》(以下简称《日记》)的首发式上,记者见到了她。经历了绝望、痛苦,眼前的朱力亚平静而坦然。

  ■噩梦:邂逅在放飞梦想的大学

  “在大学校园,90%的人大致知道它的传播途径。可是大家一直觉得它离自己很远,没人相信它就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中。”

  ———摘自《日记》

  朱力亚对记者说,《日记》之所以选择从大学生活开始写起,是想痛切地告诉人们: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

  朱力亚出生在西安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省吃俭用,把她送到当地较好的学校学习。朱力亚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初中毕业时考取湖北荆州一所中专学习外语。她用两年时间学完了3年课程,中专没毕业就被保送上了大学。

  大学是放飞梦想的地方,然而也会有噩梦。入学后不久,外语口语不错的朱力亚邂逅了后来的男友———一个来自巴哈马、在武汉某大学医学院求学的青年。两年交往中,男友向她隐瞒了自己的疾病———艾滋病和肺结核。2004年4月,这名男士被遣返回国。随后,朱力亚被查出携带艾滋病病毒。

  ■警惕:疏忽把自己推向深渊

  “我只想用活生生的经历唤起社会的警觉,用自己的教训给人们立一面镜子。”

  ———摘自《日记》

  朱力亚休学回家,不忍伤父母的心,她隐瞒了实情。一次感冒发烧,她不敢去医院,病得瘫在床上数天。妈妈说:“孩子你得的什么病?把妈的骨髓捐给你都行。”父母的爱扎得她心疼。她不敢再待在家里,便又回到武汉。

  她后来去了河南文楼村。在那里,一双双渴望援助的眼神,给了她振作起来的动力。相比之下,她感到自己是幸运的———至少还有文化,还年轻。她觉得自己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在远离都市喧嚣的宁静小城,朱力亚痛定思痛:当初由于无知,在享受生活快乐时,不懂得安全生存的规则,这个疏忽把自己推向深渊。我要给人们敲一记警钟:艾滋病就在你我身边!

  2004年10月,朱力亚联系《南方人物周刊》,讲述自己的故事。当她把这一做法告诉医生时,得到的是善意的否定———他们要保护病人目前的生存处境。

  但她没有犹豫,决心用自己受难的经历树起一块警示牌,告诉同伴:这里有坑!

  几个月后,她的日记开始在网上流传,又几个月后,新书《艾滋女生日记》与读者见面……

  ■觉醒:别让生命在无知中凋零

  “只有切肤之痛时才‘相信眼泪’,可代价太昂贵了!在大学校园,艾滋病防治宣传如何能做到入脑入心,是一个急迫的问题、一个严峻的挑战。”

  ———摘自《日记》

  朱力亚坦言,如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也许至今仍不会关注艾滋病。在校园里,同学们感兴趣的是艺术、考研、英语培训等讲座,对艾滋病等健康科普讲座兴致不高。她的身份公开后,在学校引起很大震动,许多同学悄悄到网上搜索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全校师生对艾滋病的认识空前提高。

  作为掌握先进文化知识的大学生,艾滋病防治意识为何如此淡薄?网上的有关讨论轰轰烈烈,“大学生与艾滋病”论坛备受关注。朱力亚现象在校园里掀起一场关注艾滋病、善待艾滋病人的热潮。

  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朱力亚认为,新生入学不久就应该给他们“上课”,除了讲授知识外,如果能请到像自己这样的同龄人现身说法,效果更佳。至少能让他们有这方面的基本常识,知道怎样保护自己。

  朱力亚说,也许只是一个环节上的疏忽,我们就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01月18日第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