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两会”上掌声少议论多是好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4:57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1月16日召开的江苏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发生了一个新变化,出席会议的人大代表和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时,鼓掌的次数少了,认真阅读报告的人多了。整个会场不时听到代表们翻动报告的响声,一些代表甚至在现场就议论起来。(见新华网1月16日消息)动辄掌声雷动是以往“两会”上常见的情景,有时一场政府工作报告听下来,中间总是要有十几次掌声的,有时甚至要把报告者的声音给打断。久而久之,代表们和会议的组织者都会产生这样的潜意识:会议如果没有掌声,就说明气氛不够热烈,会议就像少了些什么

似的。媒体在报道会议的时候,也往往习惯于描述或者拍摄热烈鼓掌的场面,借以表现会议的成功。诚如一些人大代表所言,“两会”毕竟不是表彰会,更不是联欢会,用不着处处用掌声来烘托气氛。对政府工作报告掌声少了,并不表示人大代表看不到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或对政府工作不满意,而是说明代表们不想像从前那样热衷于做“鼓掌代表”,而是更注重对报告内容进行认真的研读。

  毕竟,人大代表的职责是履行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他们更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上面,把基层的心声反映上来,多对规划草案、政府预决算以及“两院”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甚至提出异议。

  因此,“两会”上代表们鼓掌的次数少了,议论声多了,这是一种积极的进步,说明代表们参政议政的自觉性在不断加强,责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而这一切,才是人大代表角色意识的真正回归。□辛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