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家开坛设讲 细说河南“根”文化 淮水之畔还有一棵“大槐树” 山西有中原人的“大槐树”,中原的信阳有闽台人的“大槐树”,这就是信阳根文化的龙头所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4:57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编这个版时,耳旁响起了一个充满诚意的声音:“我和张新斌老师认识,也很想结识袁义达老师……我这就算报上名了吗?!”这个声音来自新郑的一个民间姓氏文化研究者,活动发布当日,他就通过电话表达了心中的这一渴望。声音中的恳切和热望,不亚于一个少年追星族。今天,“2006新百家姓商都大团圆”活动系列专家论坛就算在本版正式“开张”了,正好可让那些受文化号召力影响的企盼者先睹各位坛主的风采。从不同地域追寻“根”文化的痕迹并作出解读,是本次系列讲坛依据的主要线索。——编者

  信阳,位于河南的东南部,江淮之间。

  信阳文化中的兼容、动态与自在,对北方而言“新”,对南方而言“亲”。没有信阳的中原文化是有缺陷的,缺少了灵性。

  信阳有水牛、茶园、水杉以及极富特色的菜肴,还有厚重的姓氏文化,以及闽台人心中割不断的中原情,一棵闽台人眼中的“大槐树”——固始。

  淮水之畔的小国和大姓

  古代的四渎之一:淮水,发源于桐柏,流淌于信阳大地。商周时期,这里也封建了若干个诸侯小国以及城邑,并由此衍生出了中华大姓氏:

  黄商周时期的赢姓国。《世本》、《古今姓氏书辨证》均称,黄为赢姓,少昊金天氏之裔。由甲骨文可知,商时已有黄国,周朝的黄国,偶见于《左传》、《管子》等文献,在当时楚国的胁迫下,艰难生存,于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便形成了在新“百家姓”排名第7的中华大姓。

  黄国故城在今潢川县城西6公里的淮河南岸,为淮河与小潢河夹汇之处。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城垣长1650~1550米,南北城垣长1800~1720米,城墙夯窝明显。墙内东北部,还有“黄君台”,为黄国故城内的宫殿区。在光山宝相寺、罗山高店等地发掘出土了黄君孟夫妇墓以及贵族墓地,在潢川磨盘山也收集到春秋时期黄国青铜器,说明信阳为黄氏祖根地。

  潘出自己姓。西周末由黄河岸边南迁到淮河上游,并建立番国。春秋时沦为楚国的附庸,《史记》、《左传》上偶有“潘子”的记载,公元前504年吴、楚争霸而被吴国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因番国近淮水而称潘氏,在新“百家姓”中排名第36位。

  番国故城在今固始县城及北郊一带,分内城与外城。外城周长13.5公里,内城位于外城东北部,周长6.5公里。番国故城原在信阳附近,后迁固始。在信阳长台关杨河等地出土的东周墓中出土有番国铜器。在固始侯古堆1号大墓中出土有带“鄱子成周”铭文的青铜器,为番国夫人墓。反映了信阳为中华潘氏祖根地。

  蒋为姬姓之国。《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在谈及蒋国时称,“周公第三子伯龄封于蒋”。依照专家研究,蒋国地点最早也在黄河流域,西周宣王时为征伐淮夷诸国,而将蒋国迁到淮滨县。《汉书·地理志》:“汝南期思县蒋乡,古蒋国,楚灭为期思。”《读史方舆纪要》也记载了蒋国与期思的关系,“期思城,县西北七十里,古蒋国”。在今淮滨县有期思集,还保留有平面呈长方形的蒋国故城,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宽400~500米,在这里还发现有西周时的铜器与陶器。蒋国后为楚所灭,灭亡后其子孙以国为氏,并衍生而成新“百家姓”中排名第45位的中华大姓。

  廖古代蓼国有东、西之分。西蓼在南阳唐河,东蓼则在信阳固始。《世本》记载,蓼为姬姓之国。古代蓼、、廖通用,东蓼与番国故城实为一地,所谓固始县的“番国故城”前身为“东蓼”,固始有“古蓼湾”、“蓼东平原”之称,均与东蓼有关,而东蓼也是廖姓的一个源头。廖氏在新“百家姓”中排名第61位,在南方有广泛分布。

  赖为姬姓国。《世本》载,“赖氏,国名,以国为氏。”《左传》等文献中有少量的“赖子”的记载,说明赖国为子爵,公元前538年为楚所灭。赖国故城在今息县包信镇的闾河南岸,现存城垣有的高达2米,方形城垣均有100余米见方。在其附近的玉带河滨,有高约2.5米见方的土,传为“赖子墓”,其不远处有8座古冢,为赖国贵族墓地。因此息县为赖氏祖根地,赖氏在新“百家姓”中排名第90位,在台湾与东南亚等地有赖氏工商界名人。

  白为赢姓之国。春秋时为楚平王所灭,后设置楚国白邑。《路史》有载,“白,蔡之褒信西南白亭是。楚平王灭,以封子建之子胜,曰白公。”白公胜在当时手握兵权,为报杀父之仇多次欲发兵伐郑国,后发动政变而杀入郢都,囚禁惠王,后来叶公攻杀白公胜。白公胜的子孙便以先祖的封邑为氏。白邑的地点应在今息县的夏庄境内。而白公胜之后,为白姓的源头之一,白居易亦称为白公胜之后,白姓在新“百家姓”排名中居第79位。

  中国最早的水利专家与孙氏之根

  在多水之域,人们要找出更多的治理水利的方法。春秋时期的信阳老乡孙叔敖,成为了楚庄王时的宰相(令尹),他不仅治国有方,品行高洁,敢于直谏,而且在水利方面作出了大的成就。当时信阳及相邻的安徽地区,地势低下,他带领民众不但以渠系水利系统代替沟洫系统,完成了“期思陂”工程,而且还规划开凿芍陂,蓄水灌田,发展农业生产。

  孙叔敖为孙氏诸多源头中芈姓孙氏之祖,如今在淮滨不但有期思陂故道,在该县期思村还有占地500平方米的孙叔敖墓,其附近还有孙公祠。孙叔敖的传说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固始人主导下的两次中原大移民

  1981年,厦门大学的语言学教授黄典诚来到河南固始,作专题考察并首次点明了固始与闽台在语言及多方面的关系。自此以后,在谈到闽台开发时,人们便想到了固始。或者说人们不能不说固始。

  在唐代初兴与灭亡的两个时段里,有关固始人南迁的情况,在正史中并无更多的记载,但在民间却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对于东南的民众而言,固始是根之所在,是文化与血脉的源头。唐高宗时期,当地发生了少数民族的叛乱,时任岭南行军总管的固始人陈政奉命到此平叛,局势平定之后,他与同去的3600名官兵并没有返回故乡,而是就地屯垦,陈元光也因初设漳州并任刺史而被后世尊为“开漳圣王”。如今在福建与台湾都有敬奉陈元光的开漳圣王庙。唐朝末年,固始人王潮、王审、王审知兄弟参加黄巢起义,入福建后王潮任泉州刺史、威武节度使,后由其弟王审知在闽地建立闽国,并由后梁封为闽王。王审知在闽地发展经济,与民休养,使福建地区的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随同王氏兄弟入闽的27姓5000人,全部在当地定居。

  有关方志所载,陈氏入闽迁入的中原姓氏64个,王氏入闽迁入的中原姓氏27个。根据我们从闽台姓氏家谱中所找出的自称为固始籍的姓氏有王、陈、杨、郭、叶、廖、何、萧、罗、高、儋、魏、孙、曹、傅、蒋、姚、石、汤、欧、邹、丁、韩、钱、柳、刘、黄、李、郑、周、许、方、曾、吴、谢、尤、沈、施、颜、吕、龚、柯、蔡、彭、宋、潘、康、涂、苏、赖、卢、董、洪、戴、庄、张、侯、林等60余个姓氏。

  固始的陈集乡,为陈元光的故里,在陈集、河山等村庄还有许多与陈元光有亲缘关系的陈氏族裔。陈集村保留的陈将军祠是一个带有南方特色的宗祠建筑,有前庭、正堂、厢房等建筑,正堂内有陈将军彩塑。在陈将军祠东南不远处有陈元光祖父陈其耕等陈氏先祖,在将军祠正南的安阳山主峰浮光顶有新近复建的纪念陈元光祖母魏夫人的大山奶奶庙。在固始县东南的分水亭乡有王家寨,这里有王家老祠堂、王家老井,以及许多残垣断石,据考证这个具有水乡特色的老村为王审知知里之所在。

  闽台人眼中的”大槐树”,信阳可以做大文章

  信阳不但有因古国名人分布衍生的中华7大姓氏祖根地,而且仅仅因为“固始”这样二个字,让许多人苦思冥想了多少代。

  ——福建人只要一听说“固始”就激动。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固始第一次派人去福建云霄时,当地人敲锣打鼓迎接着老家人的到来。

  ——几乎每个福建人的家谱都可以将自固始入闽的始祖以来的族系,全部记载详尽,而此前的世系,只是一个概念性的支离破碎的东西。

  ——世界苏氏宗亲总会的会歌中,专门有一句歌词:“固始县,寻根源……”

  固始,是永远的根,是闽台人心中永远的“大槐树”。

  这些年来,黄姓、赖姓等海外宗亲到信阳祖地寻根,固始县也迎来了远道的客人。但是,信阳总体的姓氏文化资源还没有开发。

  信阳要加大对寻根资源的开发力度,在进行单姓祖地开发的同时,叫响“固始”这个大品牌,要使固始成为河南的寻根基地,吸引闽台及客家人来信阳寻根。

  要理顺关系,健全组织,深入研究,强力开发,要做大、做实、做细,将“固始寻根文化节”打造成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寻根品牌。

  山西有中原人的“大槐树”,中原的信阳有闽台人的“大槐树”,这就是信阳根文化的龙头所在。

  □张新斌

  特别提示:明日敬请关注“2006新百家姓商都大团圆”专家论坛之二《淮水之阳,中华姓氏的滥觞之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