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热谈合作 不避分歧(新闻解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5:45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于宏建马剑

  德国总理默克尔16日对俄罗斯进行了“闪电式”的半天工作访问。由于这是默克尔上任以来首次访问莫斯科,加上两国关系此前又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人们在关注默克尔的外交风格时,也格外关注今后德俄关系的走向。

  从俄总统普京与默克尔3个多小时的会晤结果看,保持战略伙伴关系的连续性将是今后两国关系发展的核心。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坦诚、信任和富有成果的会谈表明,双方都将致力于推进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默克尔也表示,德国不仅要延续一贯的对俄关系方针,还要继续发展和深化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普京和默克尔还商定,将共同出席今年4月在俄西伯利亚城市托木斯克举行的两国政府间高层磋商。此间分析人士戏称,默克尔能讲流利的俄语,她与说一口流利德语的普京在一起,当然会很容易找到共同语言。

  普京与默克尔在会谈中一致表示,两国将进一步加强能源和经贸领域的合作。的确,互利的经贸合作为俄德政治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德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去年的贸易额达到了创纪录的320亿美元,德对俄投资累计高达93亿美元。此外,德国1/3的石油和天然气来自俄罗斯。去年12月9日正式启动的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海底直达德国的北欧天然气管道工程,成为进一步密切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在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能源安全的背景下,北欧输气管道的建设将对俄德关系的稳步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过,普京与默克尔的会谈也让人们看到了两国关系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微妙变化。首先,在棘手的伊朗核问题上,普京并没有像西方国家期望的那样与默克尔用“一个声音”说话。普京强调,国际社会在伊朗核问题上不应采取“过激行动”,俄罗斯将与欧盟和美国继续协调立场。对于最终是否将这个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普京只是委婉地表示,需等英、法、德、美、俄、中6国代表在伦敦磋商的结果。其次,在会谈中,默克尔明确提出了俄罗斯的人权和车臣等问题。普京则直言不讳地回应说,俄愿意公开讨论一切与民主建设有关的问题,但西方国家的民主发展和人权状况远不是没有一点问题。对此,默克尔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点上,双方不可能立刻就达成共识。而这种略带“火药味”的场面,在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时代是不多见的。

  去年11月默克尔出任德国总理前,舆论普遍认为,俄德关系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究其原因,除了双方从两国战略利益出发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互有需求外,普京与施罗德之间密切的个人关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近5年来,两人在各种场合的会见高达30多次。默克尔在竞选总理期间曾批评施罗德与俄走得过近,德俄两国关系中的“个人色彩”太重。因此,在这次访问中,默克尔在将两国关系定位为“战略伙伴”的同时,也毫不隐讳地直言俄的人权、车臣等问题,显然是要刻意突出有别于施罗德的个人外交风格,淡化“个人色彩”,更“理性”地与俄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国家领导人之间的私人关系是影响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肯定不是惟一因素,默克尔对俄罗斯的访问表明,俄德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本报莫斯科1月16日电)

  《人民日报》(2006年01月18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