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别让大熊猫太“沉重”(观沧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5:4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木鸣

  国宝大熊猫近期成为两岸关注的热点。大陆民众掀起取名热,台湾则是对于大熊猫能否赴台的争论热。不论管它们叫“团团”、“圆圆”,还是“春娇”、“志明”,它们都只是与政治无关的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是大陆民众向台湾同胞表达情谊的礼物,是份“重”礼,但并不应该沉重。

  反对大熊猫入台的一种说法是怀疑大陆赠与动机。大陆同胞为何要送台湾同胞大熊猫?从国台办陈云林主任受权宣布这个消息时的解释,到目前大陆网友如火如荼的取名热潮,都可以看出其中的善意。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情深意重,才会重礼相赠。送国宝大熊猫赴台,展现的是大陆民众对台湾同胞的血肉亲情,展现的是大陆消除两岸隔阂、促进两岸交流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反对大熊猫入台的另一种说法是,台湾若接收有损尊严。这又是无稽之谈。这对大熊猫是大陆同胞送给台湾同胞的,虽然还有待台湾当局的批准,但台北、屏东、台中三家动物园都已明确表示愿意接收,并纷纷投资筹建各种设施。这样你情我愿、两全其美的好事,何来大陆强送台湾、“对台湾非常不尊重”之说呢?

  当然,岛内某些人的这种反应应当说并不意外。既然春节包机曾被臆测为满载武装军人到台湾,两岸正常媒体交流被怀疑为“统战”岛内媒体,大陆增加进口台湾水果被指称在“统战”台湾农民。那么,对于大熊猫赴台,同样可以无须借口即加之罪。而正是这种对抗的态度给两岸人民往来增加了阻力和成本。

  和解还是对抗,折射出对两岸关系的不同定位———双赢或零和。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双赢”,带来的是共同成长、双方获益,这已成为全球经济交往的基本原则,也是趋势和潮流。与之相反的是基于一方得益、另一方必受害的“零和”,为了防止对方获益,设置种种障碍,结果是使自己也失去了机会。以“零和”定位两岸关系,台湾的教训还少吗?小到两代大熊猫年华老去未能赴台,大到从“戒急用忍”到“积极管理”的两岸政策,使台湾错失了成为亚太营运中心的良机。

  两岸需要通过交流来化解历史隔阂,也需要通过合作来抓住机遇、创造双赢。让两岸往来回归本来面目,从技术层面衡量大熊猫赴台湾的可能性,从经济层面衡量两岸经贸的利弊得失,我们才敢期许这对大熊猫宝宝可以在台湾落户生根,才敢期许双赢是两岸的未来。

  《人民日报》(2006年01月18日第十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