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和谐社会建设的全新实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5:51 大众网-大众日报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相对于以往的历次五年计划,一个鲜明的变化,是加大了社会发展的内容和要求。

  长期从事政府工作规划的发改委工作人员赵峰介绍,以往的五年计划,有关经济方面的规划和论述通常占2/3甚至3/4的篇幅,而社会方面的通常只占1/4左右。而本次规划,社会内容基本与经济内容是对等的,甚至某些方面超过了经济。这一方面体现着政府职能转变

的应有之义,即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越来越体现在宏观指导上,计划色彩大大淡化;同时也意味着,政府将把主要职能放在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上,用更大的精力和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翻开规划纲要(草案),开篇的任务目标中,7条指导方针关于社会发展的就占了3条: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7项硬性指标中,涉及社会发展的有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民主法制4个方面。

  人民生活、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环保、安全……通篇贯穿科学发展观的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对上述社会发展指标的描述,达到了非常详尽的程度——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和5300元,年均增长7%左右。

  就业:坚持就业优先的原则,力争城镇每年新增就业120万人,新增农村劳务输出人员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社会保障: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到2010年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200万人、1500万人、900万人、900万人和600万人。

  教育:认真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的子女就学难问题。中西部地区农村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99%、98%以上,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在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全省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5%。2010年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160万人,在校研究生5万人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

  卫生: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部改造一遍。稳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2007年全省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0年覆盖90%以上的农民。同时城市全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十一五”末每千人拥有医生数提高到2人,病床数2.5张;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

  安全:到2010年,亿元GDP死亡率降低到0.5以下、10万人死亡降低到7以下。胶东沿海地区、胶济线沿线基本实现农业标准化,全省瓜菜果茶等基本达到无公害标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所占比重大幅度提升。

  ……

  对这些指标,长期从事五年计划(规划)编制的赵峰更多的是感慨。他说,过去的计划中,制定目标重点,几乎全部放在经济增长上,基本上就是一个经济计划,对于社会发展,一般都是笼统讲“要加强某某方面工作”,大而化之地概括过去。而现在,整个“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几乎处处都能发现各方面明确的的社会目标。这是个质的区别。

  对于这种区别,权威人士指出了其深层内涵:一方面,“十一五”时期既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时期。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阶段,社会结构快速变动,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会不断增多并趋于复杂化。因此,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这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竞争期”。在应对风险挑战的过程中,这些目标的提出,都极具针对性地直指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审慎、科学地提出积极可行的量化目标和明确的具体措施,能够表明一种鲜明的态度,富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这说明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达到适合经济发展水平的较高社会进步程度,更加注重统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这次规划的转变,意味着“十一五”一开局,我省和谐社会建设这个宏大命题,已从初步破题进入全新的实践阶段。

  ■相关链接

  “省管县”改革试点

  从2002年起,浙江、湖北、河南、广东、江西、河北、辽宁等省先后开始了“强县扩权”改革,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在经济管理方面形成了近似于“省管县”的格局。

  广东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已下放给地级市的审批权,除另有规定外,一律下放到县(市)。下放的权力主要涉及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外商投资、资金分配和管理、税收优惠,认定个人的技术资格及部分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还出台了加强县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有关文件,真正从人、财、物入手,加强省管县及激发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

  河北出台的政策是:第一,坚持能放都放。扩大管理权限的基本原则是“责权统一、重心下移、能放都放、依法合规”,逐步做到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以外,原需经设区市审批或管理的,变为由扩权县(市)自行审批、管理,报市备案;原需经设区市审核、报省审批的,原则上变为由扩权县(市)直接报省审批,报市备案。对国务院有关部门文件规定须经设区市审核、审批的事项,采取省、市政府委托、授权等办法放权。扩权县(市)取得相应的管理权限后,同时承担与管理权限对等的责任。

  海南省出于土地面积和人口较少的因素,已经完全实行了“县市分治”,市只管理城市本身,县则由省直接管理。重庆直辖后,也完全过渡到直管区、县。

  韩国的“新乡村运动”

  上个世纪后半期,韩国发起了一次“新乡村运动”,改变了韩国农村的落后面貌。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970年,韩国政府开始发起“新乡村运动”,设计实施了一系列的开发项目,以政府支援、农民自主和项目开发为基本动力和纽带,带动农民自发的家乡建设活动。政府不仅是强有力的组织者,而且是积极的直接参与者,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新乡村运动”经过几个发展历程:

  基础建设阶段(1971~1973年)。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如改善厨房、屋顶、厕所,修筑围墙、公路、公用洗衣场,改良作物、蔬果、畜禽品种等,初步改变了农村的生活居住条件。

  扩散阶段(1974~1976年)。新村建设的重点从基础阶段的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发展为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修建了村民会馆和自来水设施,以及生产公用设施,新建住房,发展多种经营。这一阶段,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充实和提高阶段(1977~1980年)。在这一期间,政府推进“新乡村运动”的工作重点放在鼓励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产农业,积极推动农村保险业的发展。

  国民自发运动阶段(1981~1988年)。这一阶段,政府调整有关政策与措施,建立和完善了全国性新乡村运动的民间组织,培训和信息、宣传工作改由民间组织来承担。当时,农村居民普遍认为,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已接近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准。

  自我发展阶段(1988年以后)。繁荣气象从城市开始逐步向四周农村地区扩散,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达到了城市居民收入的95%以上,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新乡村运动”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项目开发和建设工程,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主要表现为:改善农村公路。到1970年代后期,除了个别极为偏僻的农村,全国都实现了村村通车。

  改善住房条件。1971年,全国250多万农户中约有80%住茅草屋。到1977年,全国所有的农民都住进了换成瓦片或铁片房顶的房屋。

  农村电气化。到1978年,全国98%的农户都装上了电灯,上世纪90年代全国已实现了电气化。

  增加农民收入。1970年,农户年平均收入为25.6万韩元(当时可折合成824美元),按每户6口人算,人均收入137美元;1978年农户年平均收入为3893美元,人均649美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