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永春村民遭遇骗婚 结婚仅一天新娘就跑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9:26 东南早报

  新闻背景

  老婆跑了。

  结婚仅仅一天,老婆就没了身影,这让杨小军(化名)傻了眼。

  今年28岁的杨小军是永春仔口镇村民。去年底,他凑足1.8万元,与一名广西女子结婚一天后,老婆就跑了。此前,同村另外一名村民的广西老婆也跑了。杨小军怀疑这两名广西女子系骗婚,于是赶紧向永春当地公安机关报了案。

  目前,公安机关正立案侦查。

  “这是一起典型骗婚案件。”当地警方称,这种方式俗称“放鸽子”,即以婚姻为饵诈骗钱财,是一种最常见的婚姻诈骗形式。

  去年下半年以来,泉州永春、安溪等山区县,接连发生类似婚姻诈骗案件。

  当地村民的说法是:见一面就“缘定终身”;第二面就“谈婚论嫁”;第三面就“登记结婚”;第四面就“生活在一起”。

  华侨大学社会学副教授肖北婴说,这个事情从侧面反映出偏远山区文化落后——花几万块钱就可以买个媳妇这是一种文化陋习,体现的是把婚姻状态降到最低层面。正是由于文化落后,才会促使这类行为的出现。

  山村出了“大事”

  1月11日,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杨小军所在的小山村。

  这个村离坑仔口镇区有16公里。但狭窄蜿蜒的盘山公路,总会让初来乍到的人产生一种错觉:好远呵。此话不虚,这个村有个煤矿区,每天数以百计的载重大货车拖着满满的黑煤,在这条公路上行走,我们采访车跟他们交会时,往往要“礼让三先”,找个地方停下来,让货车先过。因此,行完16公里的路程,往往要花去几十分钟。

  冬日笼罩下的山村,一片和谐宁静:梯田交错,鸡犬相闻,村民坐在门前的矮凳子上聊天,享受着和煦的阳光。但这宁静和谐的一幕下,村民间却悄悄流传着一个说法,杨小军的广西老婆跑了。

  一石激起千浪,消息迅速在这个只有700多名村民的村庄之间传开。人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作孽啊”,“太没良心”,村民感叹着;“太可怜了”,村民为被骗了钱的人感到惋惜。

  说起骗婚的事情,在村民杨小军堂嫂家里一起喝茶聊天的几个村民都凑了过来,都说起自己知道的相关情况。

  杨小军的父亲老杨拿着一份报案书给我们看。“一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事情。”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杨说起这事,觉得不可思议。

  按照该报案书的说法是,村民杨小军的妻子叫肖芳芳(化名),结婚时29岁,原籍广西融安县。

  事情要追溯到1个多月前。

  “天上掉下林妹妹”

  2005年12月8日,同村的杨某某娶了广西籍女子小红(化名)为妻。27岁的杨某某娶了个外省媳妇的消息,没多久,在这个小村庄就家喻户晓了。

  已是28岁的杨小军,心里有点着急。在农村,这个年龄算是大龄青年了。与他同龄的村里人有的都已经当了“爸爸”。家人也催促着杨小军早点成家。为人父母,谁都希望儿子早点成立家室。况且杨小军年龄也不算小。

  机会来了。

  12月14日,杨某某向杨小军介绍他妻子的表妹愿意来本地找对象,征求小军是否愿意。在后来接受采访时,杨某某否认了这回事。

  杨小军起初担心女方不愿意在山区待一辈子,恐怕受骗,就答复说待女方来后,看看再说。

  两天后,肖芳芳和另一名女子来到小红家。

  “她穿着朴素,个子有1.5米多。”回忆当初的第一次见面,杨小军还是历历在目。

  第一次见面感觉还蛮好,杨小军说看过后没什么意见。于是肖芳芳与小红等三人到杨小军家中探看。当天,按照当地风俗,杨小军付给肖芳芳红包400元,小红和另一名女子各100元。

  事情的发展,让杨小军一家颇为满意:肖芳芳也同意了这门只见了一面的婚事,表示愿意嫁给杨小军。“肖芳芳很懂礼貌,跟婆婆说你煮的饭挺好吃。一个姑娘家远离亲人,愿意嫁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也挺高兴。”杨小军的一名堂亲说。

  更让杨小军一家吃下定心丸的是,肖芳芳身上还携带着户口簿和身份证。这两样东西,无疑证明了一个人的身份。“我看这些证件,不至于是假的吧。”

  即使如此,杨小军还是多了个心眼。他通过一个朋友,在网上查询是否有肖芳芳这个人。朋友查询后告诉杨小军,确有其人。杨小军对肖芳芳的身份更加确定无疑了。

  “培养费”1.8万元

  你情我愿,既然双方都同意了这么婚事。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三天后的12月19日晚,杨小军找到小红谈女方培养费一事,小红说,与丈夫付给她一样,培养费2万元。杨小军答复最多付给1.8万元。

  即使是1万多元,但对杨小军一家来说,实在是一笔巨款。亲戚朋友这时伸出了援手,你几百,我几百,加上家里还有点积蓄。没多久的时间,杨小军终于凑足了这笔钱。

  次日,杨小军与肖芳芳到永春县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正式成为合法夫妻。

  办理完整后,杨小军将1.8万元拿给肖芳芳。但令杨小军感到奇怪的是,肖芳芳立即到永春城关邮政所办理邮政汇款。

  事情都办妥后,杨小军和妻子肖芳芳一同回到了村里,当晚,这对彼此仅仅认识几天的夫妻就生活在一起。

  新娘“飞”了

  第二天,杨小军夫妇早早起床了。吃过饭,妻子肖芳芳提出要买几件衣服穿穿。杨小军想想也是,毕竟他们的婚事还是有点仓促,妻子提出买衣服,也在情理之中。

  杨小军怀揣700多元,骑着摩托车载肖芳芳来到了坑仔口镇区。镇区的衣服并不少。肖芳芳挑来挑去总说不满意,说要到永春县城购买。

  杨小军不同意,说快到中午,要不吃完午饭再说。肖芳芳这时有些生气,不等杨小军把摩托车寄存好,就一个人跑到公路上拦车准备去县城。杨小军拗不过她,只好跟着肖芳芳乘车到了永春县城。

  到了县城,杨小军夫妇先找个地方吃饭。其间,肖芳芳叫杨小军一个人去吃饭,自己要上厕所。无奈饭店刚好没卫生间,此事才暂罢。杨小军说,现在想来,当时妻子就是想把他支开,自己跑掉。但当时,杨小军并没意识到妻子真的会离开他。

  饭后,肖芳芳提出要买金戒指、金项链。杨小军说身上带的钱不够,以后再买。肖于是提出要买衣服,但挑来拣去,她总是没找到一件令她满意的,并责怪丈夫为什么不帮她。最终,肖芳芳挑选了一双皮鞋。杨小军帮忙付了50元。

  这期间,肖芳芳打了四五个电话给别人。因为她说的是方言,杨小军听不懂。一会儿,肖芳芳说有个朋友要来找她。杨小军就陪肖芳芳来到车站,两人在车站等了近两个小时,但肖芳芳一直未等到所指的朋友。

  这时已近18时。两人于是准备回家。

  当走到永春县环岛车站时,肖芳芳又说一女友今天要回广西,路费不够,等一下她来时,叫杨小军帮她凑足。肖芳芳随手从身上拿出一个电话号码,叫杨小军找一个公用电话与对方联系。杨小军挂第一次时,回复是“号码过期”。杨小军返回对肖说号码过期挂不通,肖叫他重挂一次。当杨小军再挂不通返回时。肖芳芳已趁这短短的几分钟跑了。

  遭遇婚姻骗局

  谈起这些,杨小军说,种种迹象表明,肖芳芳的逃跑是有预谋的,精心策划的。

  妻子突然不见,杨小军赶紧在现场四处寻找,仍不见踪影。冬日瑟瑟的寒风,让杨小军心都凉了。

  媳妇跑了,老杨说,事后,他们发动在县城的亲戚朋友一起帮忙寻找,但肖芳芳如石沉大海,一直杳无音讯。

  报警后,杨小军一直未得到有关信息。

  拖着沉重步伐的杨小军回到村里,一找,发现肖芳芳已将两本结婚证一齐拿走。杨小军此时更加确定,肖芳芳的逃跑是有预谋的,而从头至尾,所谓结婚,所谓留在山区陪伴他一辈子,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婚姻骗局。

  杨小军在报案书中写道:“我是一个山区贫苦朴实的农民,没有社会经验,被肖芳芳诈骗款项是多年辛苦的积蓄。为此恳请公安机关给予立案侦查,对诈骗者给予严厉打击,挽回本人经济损失。”

  妻子跑了,血汗钱被卷走,杨小军茶饭不思,“现在再也不敢娶外省媳妇了。”

  老杨好不容易把儿子的婚事给办了,可儿媳妇就这样跑了。老人拿着肖芳芳和杨小军的合影照喃喃自语:怎么就跑了?

  而为了娶媳妇,杨小军借来的巨款,还等着偿还。

  老杨的家,是一所土石砌成的四合院,走廊里堆着杂物,房间则大多关着门,房门上都是灰尘。杨书典打开儿子的房间,房间内一盏黯淡的电灯,里面摆着一张木床,红色的席梦思,上面绣着大红的花朵,看上去还是崭新的。喜气还在,可新娘不在了,怎不令杨家伤心。

  本地媳妇难娶

  村民说,除了杨小军的老婆跑了外,另外还有一个村民杨光(化名)的广西老婆也跑了。

  村民杨师迎说,2005年下半年,村里总共来过4个外省女人,和村里人结婚的有3个,现在已经跑了2个,还有1个是村民杨某某的妻子。

  该村村委会委员杨丁全说,杨小军是这几起骗婚案件的典型受害者。

  村民为何要娶外地媳妇?怎么防止骗婚的事件再度发生?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在村里,攀比的是同龄人谁先当“爸爸”了。村民认为,过了25岁还没娶上媳妇的,就有点晚了,更别说到了二十八九岁了。

  因为这个村固有的地理条件,外地媳妇现在鲜有愿意嫁来的,除非夫妇两人在外面打工,认识后谈成的。

  村民跟我们算了一笔账,娶个即使是隔壁村的媳妇,没个三五万元是办不来的。

  外省媳妇接连跑掉,对这个村庄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说起这个事,现在我们对外地媳妇都怕了。”年轻的村民杨师迎称,如果有人跟他介绍外省女子,就算不用花钱他也不敢要。

  “怕啊。”他说,像他们娶来的女人,不挑人、不挑地方,也太不慎重了。

  “结婚也太快了”

  村里接连发生外省媳妇逃跑的事情,村委会委员杨丁全说,这是有原因的。

  杨丁全说,其实村里留下来生儿育女的外省女子还是有的,有的年轻小伙子在外面打工,谈了女朋友,娶回家后并没出现逃跑事情,这说明双方两情相悦,感情基础深,彼此互相了解。女方的来路明朗。而拿钱后逃跑的人,说句实话,她们的身份总是让人怀疑,哪有认识几天,就结婚生活在一起的呢?

  而为何这些人会盯上这里呢?杨丁全说,关键是这里太“山”,交通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缓慢,村民大多不是很富裕,即使是同一个镇的女孩子,都不怎么愿意嫁到这里;而这里即使要娶隔壁村的女孩子,没花个三五万元,是办不成事的。在这种背景下,骗婚的人就有了可趁之机,利用大龄青年未结婚又急于结婚的心理,诈钱得手后,就一跑了之。

  警方:警惕“放鸽子”

  “我们已经立案,正全力侦查。”提到杨小军妻子肖芳芳逃跑的事,永春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石云峰说。

  石云峰说,这种以婚姻为饵诈骗钱财,俗称“放鸽子”,是一种最常见的婚姻诈骗形式。在实施时,“女子”就成了诱饵,钓你上钩,钱到手后逃之夭夭。而上当受骗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地处边远山区的村民,他们家里贫穷;一种是残疾人,不好娶本地人。

  据警方介绍,这种案件主要发生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屡有出现。从破获的案件来看,骗婚女子主要来自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这种案件有个特征,即地区性,比如有个贵州媳妇嫁到泉州来,生活下来后,她就可以介绍他们那边的女子嫁到这里来。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条外省媳妇嫁到本地的操作链。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这个资源,实施诈骗行为。

  另外一个特征是,这种骗婚方式,往往少不了中间人这个环节。在中间人操作下,同样的一个人,如果没被发觉,她可以先在永春诈骗得手,随后跑到安溪,接着又跑到德化去诈骗。这种“游击式”的骗婚,流动性大,往往给侦破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偏远山区的村民,往往防不胜防。

  石云峰说,虽然有些人拿着身份证和户口簿等证件,来和当地人结婚,但这些证件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从已破获的案件来看,这些证件往往是假的,“到头来,你还不知道跟你结婚的人到底是谁”。

  少数案件是,一些女子本来是被拐来卖给本地人,但习惯以后,她们反过来骗别人。“从受害者变成施害者,她们的行为令人感叹。”

  那么这些人若拿到钱就逃了,到底触犯了什么法律?石云峰说,他们已经涉嫌诈骗罪?中间人若知道情况并参与其中,他们也难逃法律的惩罚。

  结婚别太草率

  男女要结婚,少不了要结婚登记,才能成为合法夫妻。在这个环节,有没有办法可以制止骗婚的发生呢?我们采访了永春县民政局。

  永春县民政局负责全县男女的婚姻登记。永春县民政局民政社团事务股黄礼煜股长说,结婚双方要符合法定婚龄,手续齐全,并提供身份证、户口簿原件,还要双方亲自来现场登记,填写声明书———声明自愿结婚、盖手印。只要有这些正式手续,就可以登记。但这没办法体现出骗婚行为。

  而其中至关重要的两个证件———身份证和户口簿,在婚姻登记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黄礼煜说,身份证可能是假的,但户口簿不会是假的吧?民政局要求结婚双方提供的身份证与户口簿原件,上面的名字、住址等都是要一致的,一个字都不能差。身份证还可能是假的,但户口簿是要有当地公安机关的公章,比较不容易做假。

  在甄别身份证与户口簿真假上,永春县民政局局长周良伙坦诚地说,并不具备技术条件。他说,银行有验钞机可以鉴别钞票的真伪,而民政局并没有技术条件去鉴别身份证与户口簿的真伪。不法分子就利用这个空子,持假的证明与人结婚诈骗钱财了。

  周局长认为,其实村民被骗婚,其本人也有责任。像这种被骗婚的,太“马大哈”了。警惕性不强,人家介绍个女的给你,没几天的工夫就结婚,也太草率了。

  周局长说,男方要娶外省籍女子,要核实对方的身份,提高自我防卫意识。女方如果提供了证件,上面都有地址,男方至少应该按照上面的地址去调查,看看有没有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有没有这个人。如果证件都是假的,到时人真的跑了,你也就没地方去寻找了。

  “几十年都等了,还在乎核实身份多花几天时间吗?”结婚照仍在,但新娘已无踪影。

  专家说法:

  村民要改变结婚陋习

  华侨大学社会学副教授肖北婴在分析骗婚这类事件时,认为其主要是经济原因在起作用:骗婚者和被骗者一方是为了骗取钱财,另一方则是为了节省钱财。这类事件更多发生在偏远的经济落后的山区。

  从法律方面来分析,说明双方都对法律法规不熟悉,甚至不懂法。娶不到老婆的都是年龄偏大的青年,他们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娶到老婆。这从侧面反映出偏远山区文化落后——花几万块钱就可以买个媳妇这是一种文化陋习,体现的是把婚姻状态降到最低层面。正是由于文化落后,才会造成这类行为的出现。

  从其影响来说,骗婚行为对于当事双方都会造成心理阴影。骗婚者心理是畸形状态;而被骗者则很难解脱,自己的血汗钱就这样落入别人设置的圈套,结婚这一喜事反而变成了一桩闹剧,他的心理难以获得平衡。

  这类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农民是弱势群体,偏远山区的农民更是弱势人群。不能把骗婚事件当做个案,而要综合性地考虑问题,农民只有“经济上有改观、文化上有进步”,人才会有变化。这就是我们政府所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越来越考验社会发展的健康程度。

  在农村普及社会主义文化,基层政府不仅要进行普法,还应从法律途径以外去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因为文化、文明是会变迁的,其传承和发展需要政府加以引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