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东金融:变“大”为“强”的着力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9:30 南方日报

  热门话题

  话题缘起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金融业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各主要总量指标一直位居全国之首,但“大而不强”也许更能概括广东金融业的现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维系社会经济运转中起着越来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搞活了,全盘皆活。广东省委、省政府立足科学发展,为大力推进经济强省建设,已作出了建设金融

强强省的战略决策。如何从大到强,真正形成广东的金融竞争优势,是广东金融业下一步发展的关键。究竟金融强省的具体内涵涵是什么、广东建设金融强省有何优势及制约因素,其着力点在哪?我们特约专家探讨,以期为建设金融强省献策。

  建设金融强省优势在哪

  郁方

  “十一五”期间广东金融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从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的转变。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看看经过这么多年的积淀,打造金融强省我们具备了哪些基础与优势?

  存贷款总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从业人员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自20世纪80年代起,广东金融机构存贷款首先在全国确立了榜首地位,并一直保持至今。截至2005年11月,广东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7501.42亿元,占全国的13.6%,并超出第二、三位的总和。

  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从业人员数量均居全国首位。金融业人才力量雄厚,从业人员素质较高,金融服务灵活便利。目前广东拥有各类金融机构的数量及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广东还是我国金融市场(包括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金融开放度较高。到2005年12月,共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54家,仅次于上海。国际金融业务增长迅速,全省金融业外汇存款175.49亿元,占全国总额的19.8%,外汇贷款210.46亿元,占全国23.8%。

  资本市场已具规模,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已形成

  广东证券市场融资总量和证券机构总数均居全国第一。截至2005年7月,全省共有上市公司151家,上市公司总股本1078.07亿股,占全国总股本的13%。其中流通股本和流通市值分别占全国的16%和18.11%。全省基金公司资产与基金份额均占了全国市场的50%左右。广东民间资本雄厚,有良好的发展资本市场的供求基础。

  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联合监管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政策性银行、其他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已形成。金融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在不断改善,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的问题被日益重视。

  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收益结构开始出现变化

  银行业正逐步突破存贷款获利格局,尽管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仍是传统的存贷款利差收入,但中间业务经营收入占全部经营收入的比例正不断提高,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广东省分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经营收入的比例增幅均居全国各家银行系统的前列。

  广州、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雏形基本形成

  广州作为华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融交易的总量居华南地区榜首,作为区域性的银团贷款中心,票据、债券、外汇交易中心,金融支付结算中心,保险市场中心的态势逐步强化。深圳得益于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经济特区的开放政策,金融产业已具规模,中外资银行数量、整个城市的资本竞争力均位居内地前列;深圳聚集了大批的资金、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并形成以深交所为龙头的资本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上开始发挥集散地的作用,作为全国证券交易中心和风险投资中心的态势正在显现。

  具有很强的金融业创新能力,金融精品迭出

  广东有相对自由、灵活的市场机制和多元、开放的文化环境,长期以来是我国金融创新活动的主要发源地。全国金融业每一项金融新品,几乎都是广东率先推出或由广东作为新产品试验地获得成功后向全国推广。广东创造了中国金融业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全国第一张信用卡在1982年由广东首先推出,并在金融电子化上创造了许多“全国之最”;成立了第一家证券公司;建立了全国最早的地区性票据清分中心;建成了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跨银行ATM网络系统;在全国率先推出住房按揭贷款;率先在银行业进行贷款五级分类;广东还是全国银行业推出各类理财新品和创新营销手法的试验地,金融精品迭出。

  区域金融合作与融合不断增强

  广东有毗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缘优势,香港是全球最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亚太区主要的集资和财富管理中心,金融实力雄厚。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融合的大趋势下,区域金融合作与融合的需求不断增强,整合金融资源,实现粤港澳金融融合、建立金融走廊的战略正在研究策划中,若能突破制度障碍,充分利用香港的金融资源,在优势互补基础上推进粤港澳金融融合,以香港为龙头,以广州、深圳为支点共同打造大珠三角金融圈,推进金融机构跨境合作,广东金融强省目标将逐步实现。而CEPA的签署为大珠三角金融圈的建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经济发展为金融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刘少波贺庆春

  广东是金融大省,对此持异议者不多。但普遍认为广东的金融是“大而不强”。对广东如何建设金融强省,业内人士已有诸多建言,但为何要建金融强省、特别是何谓金融强省,则被大多数论者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本文拟就此谈点看法。

  广东金融大省名副其实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金融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各项金融总量指标一直位于全国的前列:至2004年末,广东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3252.01亿元和21955.28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3.14%和11.62%,金融业从业人员为29.1万人,这些都远远高于北京的23781.3亿元、13577.4亿元、15.4万人,上海的19994.05亿元、14972.01亿元、13.5万人和浙江的17855.05亿元、14982.54亿元、18.7万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网点数1.6万多个,居全国首位;上市公司151家,约占全国的11%。这些庞大的金融数据都显示出目前广东已是我国名副其实的金融大省。

  市场经济深化发展内在要求建设金融强省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降低了交易过程中的交易费用,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在交换中,货币充当了社会财富的总代表,其流动实现了资源在社会的配置。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以货币为代表的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和金融市场的深化,以满足市场中不同主体的需求,支持经济快速发展。美国著名的发展金融学家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本积累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储蓄者的收益,而这两方面都可以推动投资的增长。同时,高效的金融体系还有助于社会资金投向资本边际报酬率高的项目,使稀缺的资金在市场中得到合理的配置。近些年来,广东经济的市场化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市场主体对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和金融服务现代化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但是2004年广东金融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却只有2.88%,远远落后于上海的9.95%、北京的13.97%和浙江的4.27%。这显示出当前广东金融的发展水平仍无法满足市场主体要求,限制了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金融深化的步伐。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互为因果

  美国著名学者帕特里克通过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初期,金融的发展会导致实体经济的增长,当经济趋于稳定成熟时,经济发展会反过来拉动金融的发展。戈德史密斯的研究也发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相关率(FIR)一般会稳定在1.5左右。而格林伍德则通过形式化的模型证明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并且他认为金融体系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广东的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经济的货币化水平也不断加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金融资产,建立了较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并形成了深圳和广州两大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自2001年GDP突破1万亿元以来,经济一直在稳定增长之中,2005年GDP和居民存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这不仅为广东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也为广东金融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金融强省的本质内涵是通过高效率的金融运作,使金融对经济的渗透广泛而深入

  建设金融强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把金融做大做强,其本质内涵是通过高效率的金融运作,使金融对经济的渗透广泛而深入。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金融强省的内涵至少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较大的金融规模,在金融资产总量与质量、金融机构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方面要居于全国的前列;二是丰富的金融产品,能满足不同偏好的投融资者的投融资需求;三是较高的金融贡献率,金融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应能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四是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市场的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市场主体具有较强的自律性;五是较高的金融运行效率,以使金融市场交易的成本较低、金融资产的定价合理和金融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六是完善的金融监控体系,通过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与区域性的监管体系,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七是良好的信用环境;八是合理的金融制度安排,金融机构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有序运行;九是区域内存在具有较强辐射力的金融中心,能够支持和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十是较高的金融开放度,能够较快地吸收先进的理念,对所在的经济区有较强的吸纳和辐射力,资源的流动迅速、有效;最后是具有充足的高素质金融人才,能满足各种金融业务和金融创新的需要,具有先进的金融技术手段和现代化的金融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尤为迫切

  余甫功

  建设金融强省,是广东建设经济强省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支撑,是事关广东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设广东金融强省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大力提升广东金融业的产业地位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部门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金融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决定”与“反作用”的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尽管随着广东经济的起飞推动了金融业的迅速发展,但广东金融的产业地位仍不突出,广东省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显著,金融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的比重不仅低于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市,而且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来提高对金融业的产业地位的认识,把金融业作为广东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发展整体规划,研究制定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和支持全省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发展、金融业务创新、高级金融人才引进以及金融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适当政策措施,创造有利于提升广东金融产业地位的良好体制和环境。

  着力完善广东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是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广东金融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推动广东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全面、协调发展和金融工具与金融业务的持续创新,实现广东金融产业组织的科学化和金融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一是要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风险投资业全面发展。坚持大中小并举、中外资并重原则促进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同时,深化金融机构改革,促进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鼓励各种性质的社会资本参与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将农村信用社改组为农村合作银行,优化农村金融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三是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探索组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推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业务合作与创新,做大做强广东地方性金融机构。四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全面发展。要以证券市场、产权市场和风险资本市场为重点,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改善我省长期以来过分依赖间接融资的非均衡融资结构。

  积极推进区域金融合作

  广东金融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区域金融中心地位不突出。加快广东金融业对外开放,推进区域金融合作,特别是加强对香港金融业的开放与合作,对于促进广州、深圳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增强对国内外金融资源的吸引力、集聚力和带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进一步降低香港银行进入广东的门槛,广东提前向香港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吸引香港的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进入广东,探索在深圳建金融保税区,采取适当政策鼓励境外跨国银行在广州、深圳设立地区总部,逐步形成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为龙头,广州、深圳区域金融中心为两翼,珠江三角洲其他中小城市为依托的现代金融服务业分工合作体系,增强广州、深圳金融业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提升广州、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增强我省金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金融核心竞争力。

  切实优化广东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成熟健全的金融生态。广东金融大而不强问题的背后也存在着金融业外部生存环境问题,在建设广东金融强省过程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显得尤为迫切。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是要推动相关法律制度调整和完善,以法律规范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二是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建立金融发展与稳定的协调机制。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建设金融强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方面要通过信用价值规范、地方立法规范、企业制度规范、宣传舆论规范建设诚信文化,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全省社会征信体系,规范中介机构,完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遏制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打造“诚信广东”,形成有利于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信用环境。四是完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鼓励和支持金融部门加强金融信息化的规划和建设,不断完善现代化支付系统,建立数据交换、电子金融、电子商务等电子金融服务平台和金融监管信息平台。五是建立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绩效考核制度,促进全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大而不强”背后的制约

  刘沛

  广东建设金融强省,无疑具备了足够的经济基础以及诸多方面的优势,但制约因素也是明显的,综合金融生态环境还不够理想,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发展中的竞争力不强

  自1993年以来的十多年间,广东虽然各项存、贷款在全国各省、市中一马当先,但在人民币存贷款的增长速度上均低于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也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随着金融增长相对速度的变化,广东金融总量与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的差距不断缩小。

  近年来,全国的资金交易中心、外汇交易中心、黄金交易中心等落户上海,再加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资金清算中心,上海国内、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经奠定。而广东的金融改革和创新的步伐略显迟缓。

  金融开放程度有所落后

  近年来,上海、北京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量持续增加。相比之下,驻粤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量却停滞不前。2003年末,上海市有外资银行45家,代表处74家。上海外资银行在全市商业银行外汇贷款中的占比已达五成,在当年的国际结算业务量中的比重也达到了四成左右,中外资商业银行平分秋色的局面已然形成。广东2003年有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49家,代表处21家,外汇贷款业务占15.6%,人民币、外币贷款都不同程度减少,与上海营业环境仍有一定差距。

  省内金融结构失衡问题突出

  金融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金融发展不平衡,与广东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相适应。金融资源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而且存在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从存量看,2003年6月末,珠三角地区各项存款占全省比重为85.4%,比GDP占的比重高7.9个百分点,各项贷款比重为87.3%,比GDP占的比重高9.8个百分点。有学者以东莞、珠海为发达地区,以清远、潮州、阳江为欠发达地区作回归分析显示:发达地区利用贷款促进GDP的增长更有效,欠发达地区的GDP增长受贷款以外的因素影响多。欠发达地区这种金融资源少且利用率低进一步加强了经济与金融不良发展的恶性循环。二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调,2004年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重为96.1:3.9。

  历史包袱拖累发展

  虽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广东金融机构系统性的支付风险已经得到遏制,但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金融风险压力依然很大。大量停业整顿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尚未找到市场退出的可行办法,部分运营中的地方金融机构仍然处于高危状态,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稳定。金融机构资产风险包袱还相当沉重。2004年末,广东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率比浙江、江苏高13.74和7.06个百分点。另外,新的风险苗头有所暴露,如近来证券公司的风险问题频频曝光,金融面临新的不稳定因素。

  金融产业贡献度较低

  虽然近年来广东省金融业在发展,但步伐慢于其他行业,金融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量远低于其他盈利性行业。要提高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提升其产业地位困难重重。虽然金融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从1997年的6.6%上升至2003年的10.3%,但上升的过程异常迟缓,是所有盈利性行业中所有制结构优化最慢的一个行业。

  从纵向比较来看,2003年广东省金融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比重分别为8%和3.1%,近五年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下降趋势。从横向比较看,2003年广东金融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的比重分别比上海低12.6和6.9个百分点,也比江苏、浙江和山东低,说明金融业在广东仍是一个相对较弱的产业。

  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信用环境对金融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广东金融风险问题极为严重,支付风险一度蔓延,甚至曾被列为全国的金融高风险地区。然而,在广东金融业深受信用缺失的痛楚时,上海、江苏、浙江等政府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却相当重视,近年来在社会征信系统建设、打击逃废银行债务以及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而广东省目前仅有14家贷款担保公司,占全国1.7%,在全国排在海南前面,居倒数第二,与广东金融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博士

  图:

  金融强省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大力发展。本报记者梁文祥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