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10:14 红网-三湘都市报

  【规划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业产业化

  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环节,建设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和烟草5大产业链条,抓好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等5大关键环节,力促上规模、上水平,创品牌、增效益。

  “十一五”期间,粮食总产稳定在2800万吨以上。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培育形成1000家示范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紧密型农村专业合作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到2010年,新增通乡公路改造8000公里,所有县到乡镇通沥青(水泥)路;新增通村公路改造76000公里,具备条件的行政村100%通公路,70%通沥青(水泥)路。农村电网改造覆盖率力争达到100%。新增沼气用户150万户以上,解决50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

  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逐步缩小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

  到2010年,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杂费全部免除,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服务、计划生育体系基本建立。80%的乡镇建成融科技、文化、教育、广电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村文化活动中心。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扩大农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逐步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施“百万培训工程”,重点建设10大劳务输出品牌、150个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到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70元。★全面推进农村改革

  消除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到2010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配套改革。【专家解读】

  省社科联副主席 周发源: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全省在“十一五”期间要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向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要反哺农业;农业、农村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又增加了社会的消费拉动力,持续拉动经济增长。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同享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扩大农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逐步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既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又要求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农村公路、饮水、水利、沼气等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实行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的政策,逐步建立符合省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促进农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上述措施,为农民直接和间接增加收入。

  农村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应与城市产业有所不同,结合乡村实情,可以开办农闲企业、离田不离乡的企业,让农民在不抛荒、不离乡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身劳动力增加收入。我省农村还要推广新经济合作组织,鼓励地方能人、有技术、有市场意识的农民来牵头主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