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主人翁意识是桃源居安防之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10:29 南方都市报

  之平安篇

  老业主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夷平垃圾山事件成为桃源居最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之一,它自发创立治保队一样,被视为业主们主人翁意识的最初萌芽。几乎与此同时,李爱君通过长期奔走,终于也让后山的采石场停止了咆哮。正是在发展商与社区居民的同心协力互扶互助下,美丽的桃源美梦开始绽放出第一朵蓓蕾,并最终跃升为中国社区开发史中最鲜活生

动的研究范本之一。

  桃源居·人物志NO.3刘银海

  夷平垃圾山的“现代愚公”

  “我们参加义警绝不是图什么名利,而是为了整个小区的安全,也为了我们这些老人能在盛世桃源里开开心心地安度晚年。"

  【人物档案】

  桃源居首批治保队成员

  1937年,出生于湖北省洪湖市

  1997年,随儿子迁入桃源居,成为桃源居首批居民

  1998年,加入义警队前身治保队,成为首批治保队员

  69岁的刘银海可以说是桃源居发展进程的亲历者与见证者。1997年,刘伯随儿子入住深圳,成为桃源居的第一批居民。“当时的桃源居就只有12区的几栋楼房,整个小区连围墙都没有,一些贼明目张胆围着小区转悠,保安撵都撵不走。”刘银海满脸微笑地回忆着:“我那时候总想,这么个鬼地方,我的晚年怎么办呢?哪知道桃源居能变得这么漂亮,真的成了一个让老人们安度晚年的世外桃源。”

  谁也看不出瘦小和善的刘银海竟也有“金刚怒目”的时候。1999年春天,当时已62岁的刘卫军与一群老人一起,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数十辆垃圾车,最终使垃圾山成为日后美丽的清华实验学校和森林公园。

  “愚公移山”桃源美梦成真

  刘卫军11岁的小孙子就在清华实验学校读小学,然而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或许并不知道,爷爷曾在母校的创建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现在的清华实验学校就是原来的垃圾堆,那时候每天都有成百上千辆垃圾车从新安、西乡把垃圾拉到那里。”刘银海望着窗外的美丽社区略有所思:“整个小区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臭气,大家甚至连窗户都不敢开。”

  据介绍,当时桃源居旁的这个垃圾堆日堆填量高达1200吨,散发着臭味的垃圾高高堆起,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小山!那时候桃源居的房子很难卖出去,许多人甚至宁愿亏10万也一定要搬离这里。垃圾场事实上已成为发展商与业主们的心头大患,然而谁也没能想到最终使问题圆满解决的竟是刘银海这些年逾耳顺的老人们。

  “1999年的3、4月间,我们十几个老人商量着要制止乱倒垃圾的现象,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把垃圾车给拦下来。”刘银海至今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仍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与兴奋。“我们一大清早就赶到路上,要用血肉之驱”感动“垃圾车。”

  刘银海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极富戏剧性的场面:当一些垃圾车想闯过老人们的封锁线时,一位领头的娄姓老者随即睡倒在地上,刘卫军们则围着他坐在一旁,垃圾车在这群以无畏精神捍卫家园的老人面前嘎然而止。“一位女治保队员当时数了一下,我们不到一个小时就堵下了40多辆垃圾车。”刘银海自豪地说:“大约一个月后,一队推土机头戴红花,将整个垃圾场夷为平地,将所有垃圾都深深掩埋了起来。桃源居人从此再也不用生活在漫天臭气之中了。”

  守卫桃源净土不图名利

  堵车事件后,刘银海再也没经历过如此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了。然而这个性格平和的老人七年如一日地活跃在义警队伍中,默默地守卫着桃源净土的安宁。“派出所的同志总叮嘱我们,遇到坏人不要硬头,及时向保安和警察反映就可以了。”老人的话朴实无比:“12区每周有一天是我值班巡逻,我总是清早就出来在小区里转来转去,碰见陌生人就上前去问问他们有没有证件。晚上回家时也会一路检查,叮嘱每家住户仔细关好门窗。”

  刘伯至今仍记得垃圾场被清理后,管理员给每位参加堵车的人都发了一箱梨子,这是他第一次因为帮助自己的社区而赢得人们的尊重。“李爱君逢年过节还总是惦记着我们,不时给我们送些大米、食用油。”刘银海用一贯的平静语调说:“我们参加义警绝不是图什么名利,而是为了整个小区的安全,也为了我们这些老人能在盛世桃源里开开心心地安度晚年。”

  桃源居·人物志NO.4爽武、汪志友

  “投笔从戎”保平安

  “保安是我们的孩子、义警是桃源居的财富。"

  【人物档案】

  ●张爽武

  1944年,出生在湖北省武汉市

  1999年,搬到桃源居

  2000年,参加义警队前身治保队,是第二批治保队员

  ●汪志友

  1945年,出生在安徽六安

  2003年入住桃源居,随后参加义警队,现为副队长

  他们是一对“投笔从戎”孪宝,将近花甲之年“转行”当起了桃源居的义警,在无限美好的夕阳岁月中谱写了一幅瑰丽的文明社区图。

  曾经在武汉做了39年教师的张爽武,从来都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义警”,更没有想到自己会再也离不开这一组织。“义警队就像一块大磁铁,总是吸引着我”,说到自己和义警队之间的关系时,张爽武这样形容。

  把保安当成自己的孩子

  张爽武是桃源居的第二批居民,在这里已经居住了将近6年。2000年加入义警队之前,他知道桃源居有“义警”这一组织,但并不了解这一组织的作用和意义。在他的潜意识里,这个名为“义警”的组织跟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2000年,张爽武辞去自己在西乡兼职的教师工作,打算回到桃源居安心养老。由于他的朋友都在武汉,突然闲下来的张爽武一个人在深圳,孤独开始袭来。就在这个时候,义警队的元老李伯勇出现了,他多次找到张爽武,邀请他加入这一组织。“参加义警队,既能保卫小区的安全,又能认识新朋友,为什么不参加呢?”想到这里,张爽武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开始了他的“义警”“武者”生涯。

  “参加义警,对我的改变蛮大的。”张爽武说,“以前我不大喜欢保安,总是对他们有一些偏见。通过做义警,我体会到了他们的甘苦,现在我很理解他们,我觉得他们就是我的孩子。”

  把保安看成孩子,对张爽武来说并不只是表现在语言上。一年前的一个夏天,张爽武在巡逻中发现一个保安精神状态不大好,经过了解他知道,这名保安患了重感冒,身上并没有药。但这名保安还是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工作。张爽武看了很心疼,于是他急忙跑回家,带了感冒药和水跑了回来,然后在他的“监督”下,让保安把药吃完了才放心地离开。

  用心记录桃源居的平安

  和张爽武相比,今年61岁,搬来桃源居才2年,现任义警队副队长的汪志友,对义警队历史的了解的并不是太多。“就是因为知道的不多,所以我才去挖掘。我要把我挖掘到的,关于义警的故事记录下来,因为这是桃院居历史的一部分,是桃源居的一大财富。”

  在义警队中,汪志友是最喜欢写作的人。原本就是从事文秘工作的他,写作起来一丝不苟。每天的巡逻后,他总是把夜晚的时间用来写作,写的内容就是对桃源社区义警队典型事迹的整理。

  “我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义。”汪志友说。记录义警队的事迹,记录义警队每天的生活,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每天要占用掉汪志友2个小时的时间,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现在已经写完了几本子的故事的汪志友说,“我觉得我这么做是值得的,因为这些义警太可爱了,他们为这个小区的安宁付出太多了。”

  当然,写作并不是汪志友在义警对的本职工作,身为队长的他,本职工作是检查义警的值班情况。很小就参加工作的他,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每天早饭过后雷打不动地去检查义警的值勤情况,一丝不苟。说到检查义警的值班情况,汪志友多少有些“不满”,现在已经上任半年多的汪志友,出来就没发现过义警脱岗、违规的情况。“我们小组有义警22人,基本上都是老年人,他们都很认真,很积极,桃源居的平安有他们的功劳。”

  在汪志友眼里,义警队已经成为了桃源居的最大财富,正是这种警民参与的机制打造了桃源居的立体安房体系,使桃源居成为可以赖以颐养天年的文明社区。如今,汪志友在桃源居的购买了258平方米的房屋,把一家8口全部接了过来。“我喜欢这里,喜欢这里平安、祥和、宁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