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多数企业富人为啥不愿做善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14:19 新民晚报

  

大多数企业富人为啥不愿做善事?
本报驻京记者厉苒苒

  本周日,一年一度的“蓝天下的至爱”慈善募捐活动即将举行,慈善暖流在岁末年初的申城开始升温。

  然而,在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曾透

露过这样一个信息:去年一年,在减灾救灾方面,我国企业只有1%参与到捐助活动当中。

  《福布斯》杂志去年公布“中国慈善榜”,富豪榜前100位富人中,只有30%的人上了慈善榜。在质疑一些企业和富人社会责任的同时,有人提出,是不是我们的慈善激励机制还不够透明和完善?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

  捐款减税退50元税居然要过10道手续

  自去年11月以来,王振耀备受媒体和公众的关注。这缘于他经历的一场特殊实验。

  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个人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但是,退税时的情况却让人心烦。

  “我向中华慈善总会捐了500元钱,随后申请减税的手续竟多达10道,整整办了两个月!”2005年11月17日,王振耀向公众倾诉了自己经历的一件事。他表示,尽管事先知道这个程序很拖拉,但拖拉的程度超过了预想。

  这10道程序是:

  ■向中华慈善总会捐款500元;

  ■中华慈善总会出具捐赠收据;

  ■收据送民政部机关事务和财务处;

  ■财务处工作人员计算减免抵扣税额;

  ■修改本月工资扣税额;

  ■修改税务明细申报表;

  ■填报税收缴款书一式四份;

  ■到银行送税收缴款书,回单做账;

  ■下月恢复原工资明细;

  ■下月工资条上减免50元税款。

  谈及捐款后减免税的繁琐和拖拉,王振耀感叹:“目前的制度设计和工作措施,确实存在很大的缺陷。”

  现在,人们为慈善事业捐款后减免税的意识尚显薄弱,而国家制定的减免税手续太过繁琐。民政部应该致力于简化相关手续,提高企业及民众减免税的意识,以促进慈善事业。

  私企业主我更想知道捐款去了哪里

  作为中国慈善捐赠事业当家人之一的王振耀,考虑的是政策层面的改进与完善,而处于慈善舆论“风暴眼”的企业和富人,则有他们的顾虑。

  有钱人有车有房,动不动几万元一顿饭。但让老百姓不满的是,总感觉他们有钱却不肯拿出来。

  这种疑惑与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近期公布的《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战略》报告不谋而合: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过捐赠纪录的不超过10万家,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

  中华慈善总会收到的善款,只有15%来自富人。经济实力最弱的老百姓,竟然是中国慈善事业的主力军。

  几天前,记者在与一位私营企业家谈起上述数据,不料却引出他满肚子的苦水。“我也想做慈善献爱心,可是自己捐的钱去了哪儿搞不清楚,这让我怎么放心啊!”

  其实,与这位私营企业家有着相同忧虑的人不在少数。一位热心公益的企业家为了杜绝“雁过拔毛”的尴尬,索性亲自督阵——每隔一段时间就带着打算捐助的资金物品,跑去贵州一所希望小学,把东西当面交到师生手中。

  目前,捐款与赠物分配环节出现的一些舞弊与犯罪现象令热心慈善的人士感到心寒。由于缺乏足够的信任,担心善款被挪用或截流,不少人更愿意选择直接向一些个人或团体捐款。而更多的公民与企业,其捐赠积极性之所以不高,也与他们对捐赠钱物能否到达需要捐赠者手中感到担忧不无关系。慈善运作过程不透明,已成为企业和富人捐款的拦路石。

  解决方案每个过程和环节要一清二楚

  王振耀很喜欢讲美国“捐赠一件旧衣服都可以抵税”的故事,用来说明美国捐赠政策“双赢”的两个成果:公益事业普遍开展起来;企业和个人也少缴了税。

  对于捐款减税这种人们还不太熟知的促进手段,王振耀表示,民政部正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协商,“税收优惠的范围肯定要扩大,争取能尽快实行‘普惠制’。”同时,民政部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就捐款抵税的额度也在商榷,“额度提高是趋势”。

  在捐赠过程透明化问题上,王振耀强调,这对于任何形式的捐赠都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重点。“我们一定要做到透明再透明——每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一清二楚。”这透明不但包括在政府号召的捐赠活动中,捐赠物资到达的每个县都做到发放环节完全清楚,账目条款细节公开。同时,各类慈善机构的长期接收捐赠工作也应该公开透明。

  “作为政府部门,我们将继续增加政策透明度,做更多的服务工作来规范慈善组织,帮助他们建立更有影响力的慈善项目。”王振耀态度明确。

  王振耀坦率地说:“只有大部分人一起动,有关部门单位才会认识到现行制度存在的不完善,才会尽快改变。”他透露,民政部正着手制定《慈善事业促进法》,并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法制办汇报。虽然还没有正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立项,但已进入“工作层面”。

  焦点链接民间非盈利慈善组织想寻“婆家”不容易

  “启明书社”有了名分

  方志燕最近特别开心,因为2天前,她从浦东新区民政局领到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

  她是书社发起人、现任总干事。“启明书社”创办于去年1月,属于民间非盈利慈善组织。有两大要务:在贫困地区建立免费图书馆;给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和奖学金。目前,“启明书社”已在河南省上蔡县后杨村建立首家图书馆,前杨村里的第2家图书馆也即将落成。

  “启明书社”创办一年来,共收到近10万元现金捐款以及价值数万元的物资捐赠,与大型慈善机构动辄数十万的获赠款额相比,微不足道。“有人叫我们‘草根’,我觉得很贴切。”方志燕轻声细语,“做‘草根’,不容易。”

  “草根”组织难找上级

  2005年9月,书社初具规模,方志燕想去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按照有关规定,民间慈善组织面临“双重管理”——在民政局登记前,必须先找一个业务主管单位。

  方志燕找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回复是:要么不注册,把慈善行为限定在小范围内;要么去找找“希望工程”,因为市慈善基金会主要面向本市,而书社则面向全国。

  奔走2个多月,她总算在浦东找到“婆家”:浦东新区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随后是4个月的“过关斩将”,方志燕如愿以偿。但更多的“草根”慈善组织没这么幸运。

  据介绍,注册成功的“草根”,全上海没有几家。另有一部分以企业形式在工商局注册,还有一部分没有注册、或因害怕监管而故意不注册。即便像“启明书社”这样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依然没有募款资格。只有注册资本超过200万元的基金会才有资格主动募集资金,“启明书社”只能接受捐款。

  “草根”期待有力扶持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场国际研讨会上,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徐永光说:“大型慈善机构应该是最好的筹款机构,但项目不一定做得最好。很多真正的民间组织得不到资金,这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们这些大型慈善机构有一个重要责任,帮助‘草根’组织发展,更准确地说,是合作。”

  “合作有三方面。第一,利用大机构的影响力和‘草根’组织合作做项目。第二,利用大机构的免税政策,帮助‘草根’组织筹集资金。第三,大机构应定位为公共募款机构,主要是筹钱,再把钱分配给最有能力做项目的‘草根’组织。”

  “一部分机构负责筹款,一部分机构负责做事,这种合理结构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非常有利。”见习记者曹刚

  “蓝天下的至爱”在上海深入人心,献爱心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本报记者楼文彪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