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传统文化走入孩子心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15:59 南方日报

  学生对洋节日如数家珍,对中国传统节日认识不多,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举行语言文化节

  让传统文化走入孩子心中

  本周关注

  本报记者/张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曾在“如何推动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表表示,应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深植”于校园之中。自上月初起,深圳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第二届语言文化节就以“中华传统文化荟荟萃”为主题,在全校掀起了寻找传统文化的热潮。

  本月13日,记者在闭幕式上看到该校多种渗透着传统文化的活动形式,并就“活动能否产生真正效果?”和“如何让传统文化化从纸上走入孩子心中?”等问题进行了采访。

  活动扫描

  8种传统文化全面展开

  据介绍,此次深圳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第二届语言文化节涉及多个类别的传统文化,包括对春节、中秋、端午等节日进行渊源探究,或对民俗风情进行探究的民俗节日文化研究;对中国戏曲、国画、书法、武术等进行的传统文化研究;对粤菜、京菜、徽菜、客家菜、潮汕菜等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进行研究;对茶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和不同地方茶道艺术进行的茶文化研究;对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及其对中华文化影响进行的哲学文化研究,以及建筑文化、瓷器文化、服饰文化等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等。

  形式上则分为艺术、语言和教师三大类。分别包括民族舞蹈展演、民族器乐展演、民族服饰模特秀、民族歌曲大合唱、中国戏剧图片展及片段欣赏、中国古代建筑展、美术作品展览比赛、现场书法比赛;中英文演讲比赛、辩论赛、班级墙报赛和主题班会课例赛、英语教师专题活动课例展示(对外公开)、音体美教师中国传统文化专题欣赏课例或讲座等。

  一周公开课爸妈齐参与

  本次语言文化节,学校还面向全校家长开放了为期一周的《祖国文化遗产专题英语活动课》公开课,并邀请以校家长委员会成员为代表的家长参加深港师生家长交流会。

  “开放日”以班为单位,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荟萃”这一主题,分别以中国传统节日、传统食物、传统服饰及传统建筑为内容开展。课堂上,学生们改变原有的桌椅摆放秩序,按照方便合作和讨论的原则将桌椅呈环状摆放,老师则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教学中,展开双语教学,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由于授课采取新颖、活跃和开放的授课方式,不仅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来听课的家长在课室边沿也是“站无虚席”。

  此外,家长教师联合会全体学校家长委员、部分家长、学生约200人还组团赴港与香港潮阳学校交流,将语言文化节的文化成果展示给香港小朋友看。

  教育会客厅

  以开放的态度继承传统文化

  嘉宾: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教导处副主任邓少勇

  记者(下简称“记”):为什么语言文化节选择“中华传统文化荟萃”为主题?

  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对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日”如数家珍,相互送卡或聚会什么的,但对中国传统节日反倒认识不多。学生首先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认同感,才能谈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事实上,活动前奏早在国庆节时就开始了,长假7天全校学生只有一个作业,即探究“中华文化遗产”,低、中、高年级分别以图画、编小报和小论文、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并要求学生自评和家长点评。

  记:这种形式究竟能有多少效果?

  邓:活动只是一个形式,而且现阶段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肯定是肤浅的,我们希望先将它渗入到学生的脑子里,逐渐形成一种意识,培养兴趣,目前这个目的已达到,比如学生争抢着要参加传统文化的比赛、花很多心思搜集资料。接下来则是要保持延续性,我们将邀请在这方面有建树的专家、甚至家长进行讲座。下一个语言文化节将考虑以“世界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比”为主题,因为宣扬传统文化应持开放的态度,不能封闭和孤立地谈,不能一味地对西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

  记:你对宣扬传统文化有什么好建议?

  邓:首先是阅读和体验。“体验”可以体现在身边各个学科和细节,比如我们有数学老师给出的寒假作业就是“通过制作‘中国结’来学习几何图形”,让文化教育变为体验的过程,孩子的印象才会深刻;其次,家长要积极配合,其作用甚至占到70%~80%。事实上此次活动学校重在引导,教育和辅导孩子主要是家长,比如一些民族服饰的制作、历史渊源和书画指导等;再就是社区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将资源整合起来,比如很多老人随子女来深养老,其中不乏能人,完全可以将他们组织起来做这个。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嘉宾:蔡昕彤女士(家长代表)

  记:平时在家注意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吗?

  蔡:受到父辈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这方面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挺多的,比如买一些图画本或少儿版的《论语》、《大学》等书籍让孩子看,学习其中的孝道,不让她沾染当前“逆向孝道”的习气;周末我们还带她到博物馆看“明清服饰饰物展”,到关山月美术馆看国画等。另外,应从一些生活细节入手,例如:她外公编“潮汕词典”时,她很好奇地指着那些濒临消失的词语发问,我们就顺势讲解给她听;吃早饭时,家里会放《帝子歌》的音乐,虽然她可能不懂,但在这种熏陶下,她有一天就突然念出了其中一句;中秋节我们通常会自己做灯笼,让她亲身体验节日的习俗;回家拜祖的时候,则鼓励她多找老人聊天,去了解有特色的风土人情。

  记:你觉得哪种方式最易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

  蔡:文化熏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否则会成为“夹生饭”。现在我们很多的传统节日跟商业活动挂钩,有较大的功利性和商业性,缺乏感染力,也流于形式。因此,家长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关键还是细节上的一种持续,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这样才能走得稳,让孩子有“主人翁”的意识。

  学生有话

  传统文化是“历史老人”

  你怎么理解传统文化?

  六(2)班杜嘉瑜:

  我心中的传统文化就像一位刻满皱纹的历史老人,他告诉我们祖先的生活、文化习俗等,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思想或迷信色彩的内容,应该有选择地继承。

  五(5)班许海璇:

  我觉得古建筑、民族服饰、饮食文化等都属于传统文化,它们很多都是流传很久的,是经典的、优秀的、有着某种意义的,我认为它们不一定在异地异乡才找得到,而是渗透在生活中,隐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比如谦虚待人、尊老爱幼等都是传统文化。

  六(8)班邝妙宜: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魂和根,是神圣的、不容侵犯的,应该流传和保护下去。

  五(5)班卢林:

  我印象中的传统文化就是,在别的民族或国家的文化潮流下,依然能保留自己特色的文化知识,是有独特性的。

  你通过什么途径了解?

  五(7)班章丹慈:

  我平时主要根据《上下五千年》、《华夏五千年》、《中国民俗文化》等书或上网接触这些文化。

  五(5)班卢林:

  我喜欢听爷爷奶奶等老一辈人说或在历史书中接触。

  六(8)班邝妙宜:

  我大多从报纸上、电视节目和游览名胜古迹时了解。

  用哪种方式你最可接受?

  六(8)班邝妙宜:

  可以由相关部门组织一系列宣传中华文化遗产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六(6)班罗楠:

  我觉得通过自己实践的方法最有效,比如走访历史古迹、自己试试沏功夫茶或者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包包粽子、饺子等。

  六(6)班陈绮思:

  网络这么发达,传播速度也快,可以在网上专门建立一个宣传传统文化的网站。

  六(4)班李伊琳:

  可以由电视台开设一个专门的节目,制作中国传统文化的抢答节目,答对问题后,再慢慢介绍答案的由来、文化的意义等。

  五(7)班章丹慈: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来了解中华文化;电视台也可以把传统文化故事糅到大家喜欢的卡通片、动画片中,引起孩子的兴趣。

  图:

  武术、鼓乐、古筝、剪纸……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加深了了解。何俊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