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增量人口要把握年龄和技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1:20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郑佳雯陈辉楠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至201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规模预计为1900万左右。对此,市人大代表、计生委主任谢玲丽表示,1900万的人口容量指标是根据上海未来五年城市最大承载能力,经过科学测算得出,符合上海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环境、资源的要求。“可以说这个数据已经把上海的有限潜力全部挖掘出来了。

”谢玲丽说。

  与此同时,谢玲丽还表示,上海要高度重视用好每年24万左右的有限人口增长空间,以缓解上海老龄化程度,优化人口结构。

  新增常住人口将主要来自外来人口

  据悉,截至2005年底,上海常住人口总量为1780万左右,这意味着到2010年的1900万,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还有120万左右的增长空间,平均每年约24万左右。

  据谢玲丽介绍,上海市户籍人口已经有13年负增长,到2006年上海将进入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但平均每年24万的新增常住人口还是主要来自外来人口。而在“十五”期间,上海平均每年吸纳30多万外来流动人口。

  

增量人口要把握年龄和技能

  上海是不少外来人口首选的迁入城市。张栋早报资料

  数据显示,上海人口年龄结构受生育“急刹车”的影响,各年龄的人口分布很不均衡。目前全市0-14岁的少年儿童比例严重偏低,2004年仅为8.7%,不到1992年的一半;25-44岁“黄金年龄”劳动力人口偏少,2004年全市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所占比例为30.6%,与1992年相比下降了22%,形成明显的“低谷”。

  相反,45-59岁劳动力人口大幅上升,2004年比重达到28.8%,比1992年上升了近一倍,这一人群将很快步入老龄化队伍,而200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9.3%。

  引入增量人口首先要把握年龄要素

  那么上海该如何利用好接下来每年24万的有限人口增长空间呢?谢玲丽认为,上海可以通过合理吸纳年轻的外来流动人口,促进上海人口年龄结构向良性循环发展。

  谢玲丽表示,在每年引入的24万增量人口中,首先要把握好年龄要素,尤其要多引进25-35岁处于劳动黄金年龄段的人口,以此缓解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同时要把握好技能和择业标准要素,以此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据介绍,在提交的书面意见———《关于上海在“十一五”期间要高度重视用好有限的人口增长空间的建议》中,谢玲丽表示,当前上海要优先考虑有序引进三类对象,包括境外优秀人士,经济、贸易、金融、航运等高级专业人才,还应合理吸纳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建筑工人和家庭护理员等外来务工人员。

  就业机会和居住地一起转移到郊区城镇

  与谢玲丽抱有同样观点的还有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他表示,未来5年120万的增长空间,“任务比较艰巨,我们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丁金宏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就业弹性系数会随之下降,“所谓就业弹性系数就是每增长一个单位的GDP,就对应增长一定比例的就业量,只有让这个系数不断下降,才能合理地控制人口规模。”

  为此,丁金宏建议,在未来的5年,应该切实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大科技含量,减少低层次的劳动产业,同时为了控制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应该将就业机会和居住地同时转移到郊区的城镇。

  丁金宏解释说,如果郊区的城镇既能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包括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同时又能切实发展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就可以吸引大量人口迁往郊区居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