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古今图书集成》影印新版说开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3:1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完整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最近由齐鲁书社按原貌影印出版了。这是中国古籍出版与印刷界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贺!作为图书馆学界的退伍老兵,不免也来饶舌几句。

  《古今图书集成》是现存完整的类书中最大的一部。类书这种体裁的书籍,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西风东渐以来,有人说,类书就是中国类型的百科全书。窃以为,这种说法

的弊端有二:其一,有点崇洋媚外的嫌疑。中国类书的出现,一般认为始于魏文帝曹丕年间(220~226)编撰的《皇览》(现已佚失);现存最早的完整的类书,是梁武帝天监十五年(516)宝唱等奉勅编撰的《经律异相》。西方的真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公认始于法国1751~1772年编撰出版的《百科全书》。其实,就连“百科全书”这个词语翻译引进中国,也还是19世纪末年的事情呢!中国人并没有参考一千四五百年后外国编撰百科全书的模式来编制类书,说类书是中国式的百科全书,有点强迫穿龙袍的戴西方大礼帽的嫌疑了。

  其二,从编纂方法上说,百科全书立足于“编”,即利用各种材料,自行撰文。而类书,则是抄撮材料编在一起。一个国家或民族,只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文化水平和专家队伍,就具备编纂百科全书的条件。本国或本民族倒不一定得有多少自己的文化典籍积累。即以美国而言,立国甚晚,本国古代文化典籍有限,可是,能够而且已经编纂出多种百科全书来。其他各国亦莫不如是。编纂类书则不然,非有自己的大量文化典籍积累不可。不然的话,抄都抄不出来,没处抄去。所以,中国人能编纂出上万卷的类书来,暗中就显示出咱们的文化积累和图书典藏以及组织编纂和使用能力来了。当中国人接受西方影响,停止编纂类书而向新型的百科类型辞典过渡之时,好胜的日本人一面向西方辞书家学习,一面却编纂起本国的大型类书《古事类苑》来。此书自1879年开始编纂,1914年标志全书告成的索引部分出版,历时36年,成书1000卷,为《古今图书集成》的十分之一。可以看出,他们的典籍基础限制了成书的规模。

  从中国印刷史的角度看,《古今图书集成》原书文字部分由铜活字摆印。中国是活字印刷的发明国,但铜活字印本至今仅存二十余部。《古今图书集成》是其中最大的、最好的一部。此书配有木刻版画等6244幅,是一部最大的也可称为最好的中国类型木刻版画集。此书的表格也是中国传世古籍中最多最好的。因此,此书堪称中国印刷史和版画史上的里程碑式典范作品。

  《古今图书集成》初版行世至今,已近300年。据调查,原印本64+1(样书)=65部中,完整与完好的只有四部左右。它的后续的印本可分为三个系统:光绪十四年(1888)在上海用扁体铅字排印的本子,未经仔细校对,不为学人所重。光绪二十年(1894)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出资,在上海以石印法影印的一种版本,有大量描润,典型例证如,其中乾隆以后皇帝名讳均按避讳改过。再一种就是1934年中华书局胶版缩印本。因其成本低,成书占地少,便于实用,因此,后来多次被海峡两岸各出版社照方抓药。当然,比照原书,它有点太寒酸了。

  这次,齐鲁书社在颇具文化眼光的出资者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化馆藏为千百身的极力配合下,得以按原汁原味,采取恢复原书原貌的影印方式,使海内外能较多地接触到盛世修书的原貌,显示大国文风,实在是一项新的盛世中的文化壮举。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01月19日第五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