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好一曲激越的战歌(新作鉴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5:1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李瑛

  在各种文学艺术门类中,距人的心灵和生命最近的是诗歌,如果这种说法不错的话,那么对人类情感、命运体察最深、感受最切,也最为敏感的,首先应该是诗人。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多年罕见的大海啸,转瞬间,便使那里的多少个国家、多少个民族的人们沦为哀鸿遍野、创痍满目,平静的家园顷刻便变成了一座惨不忍睹的人间地狱。此情此

景,至今仍如在目前。对于人间突然发生的这场大灾难、大悲剧,以及其后掀起的全世界范围的国际大救援,猛烈地激荡着诗人们的心!

  这期间,我曾陆续地读到一些敏锐地感受到这一事件的我国诗人们的诗作,它们或迅速地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同情,或抒发了对遇难生命的哀悼,流露了中国诗人发自心底的真挚美好的深情;但这些作品多为短章,与之相应的鸿篇巨制的长诗还未见到。最近读了刘忠华同志的纪实长诗《甲申印度洋祭》,弥补了我们的遗憾和渴望。

  对于印度洋这次海啸,刘忠华说自己是“心底地震!文思海啸/饱蘸血泪,愤然走笔———”,读罢全诗,感到作者确是怀了满腔激情,以其超拔的精神气度,特有的艺术敏感和高度的道德良知,向我们及时作了形象的纪实性的恢宏展示,并从中引发人们就人与自然、与社会、与政治以及从历史到未来诸多方面的冷静思考。作者的这种追求和眼力,不能不使我们感佩。这是我读后首先感到的一点。

  其次,作者是以宏阔的政治襟怀,大气磅礴地驾驭了事件的全部过程。诗中既有宏观的抒写,又有微观的刻画,比如在写了“精神分裂症”的大洋极度疯狂和暴戾后,在写了“长出翅膀”“发生裂变”的飞涛排空之后,接着就具体描述了几个大难不死、奇迹般存活下来的人的故事。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具体生动的故事,既使全诗不致流于空泛和概念,又显示了在生活中,在与大自然搏斗中,人的生命的坚韧与顽强,这种轻重浓淡的处置,使全诗达到丰盈、真切而生动,让人读后留下难忘的印象。

  再次,在表现了海啸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破坏之后,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用大量篇幅抒写了全世界人民,从中国到国际社会的大援救。因为毕竟“地球真是一个村落,/生命根须连结于同一岩层;/灾难属共同的敌人,/命运音符交织在同一线谱”。在最后的“亡人补海不晚”一章中,作者则又从反思中提出了为了人类生存发展,必须唤起人类的道义和良知,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这一点的提出,无疑加大了全诗的气魄和思想的分量。这极具政论色彩的内容,以形象思维的诗歌作艺术的表达有不小的难度,在这里,诗人以自己的认识和可能,进行了大胆的艺术探索和尝试,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思考和启示,这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此外,全诗各章节间绵密紧凑的组织接递,到诗句的营构,从诗的联想的运用,到词语、意象、象征、比喻等方法的使用,这些手段都有助于加强诗的气势和素质,提高诗的审美度和艺术效果。

  当然,诗也有不足,比如过多追求诗句中词语、意象的使用,它们的密度过大;有些用语、词章和意象,读来既感突兀不谐,显得琐屑不确,有碍诗美,又影响了主题深刻的表达和所拟创造的情境和氛围。

  我是怀着极大兴趣读完这首表现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场人间大悲剧的诗篇的,它高亢激越的声音有力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并促使我们思考。在当前我国肤浅的商业文化和媚俗的东西颇为盛行的情境下,这首长诗对促进我们的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的发展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人民日报》(2006年01月19日第九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