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放歌希望的田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7:35 红网-湖南日报

  

放歌希望的田野

  长沙市代表团在审议、讨论报告。本报记者 张目 刘哲 摄

  

放歌希望的田野

  省政协委员在讨论中发言。本报记者 张京明 摄

  

放歌希望的田野

  少数民族界委员在讨论报告。 本报记者 张京明 摄

  

放歌希望的田野

  邵阳市代表团在审议、讨论报告。本报记者 张目 刘哲 摄

  

放歌希望的田野

  岳阳市代表团在审议、讨论报告。 本报记者 张目 刘哲 摄

  

放歌希望的田野

  民进湖南省委李建凤委员在讨论中发言。 本报记者 张京明 摄

  本报记者 蒙志军 胡宇芬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正当亿万农民享受党的惠农政策带来的实惠和丰收的喜悦,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一幅更富希望的田野画卷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放歌希望的田野,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自然成为了出席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的代表、委员们的热门话题。

  连日来,他们在审查、协商《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的感受谈经验、提问题、议对策,款款深情溢于言表。

  切实做好“新”的文章

  许多代表、委员认为,由于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新农村建设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从全局看,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

  “从‘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可以看出,新农村首先‘新’在从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出发,提出了农村工作的新思路。”香港预发控股集团主席陈振东一直默默关注着湖南尤其是湖南农村的发展。他说,世界银行专家尤素福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有10%是从城市化进程中获得的。因此,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要统筹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落实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张贤德等代表认为,新农村有三“新”:一是新观念,既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分配,也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万元户”,而是与时俱进,城乡一体化。二是新措施,打开山门,打破城乡壁垒,农民可以进城,城里人可以下乡。三是新目标,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句话20个字,看起来不高,做起来却不容易。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新农村还“新”在把农村工作提到了新高度。“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真正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足,就没有国家的持久繁荣。从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解决“三农”问题这个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非常深远。

  新农村建设不会一蹴而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两会”前,刘增科、彭素云、向前、谭小强、刘保鲁、赵安民等委员曾深入衡阳农村作过多次调研,对当前农村的现状有着深刻的了解。衡阳市1562座中小型水库有47%带病运行,欧阳海灌区年灌溉能力由72万亩减少到42万亩,大多数地方基本上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这种现实状况让委员们感觉到,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薄弱,农村教育事业投入不足。

  杜远明委员则用一组数据来说明当前农村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2005年,我国的财政收入达到3万亿元左右,而中央财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约为293亿元,不足国家总财力的1%;同期国家国债投入8万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为2万亿元,约占1/4,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仅占0.146%;目前,占全国人口60%的农村居民只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资源,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之比为22∶1;全国还有将近一半的农村没有通自来水。

  来自农村基层的陈建教代表说,他接触过很多农民,有的在外打工受到不公正待遇,说不出又写不出,这让他很揪心,因此这次上会,他一口气带了20多份建议,绝大多数都是为农村和农民说话的。“没有村镇规划,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民革湖南省委副主委肖芝泉等委员谈到,目前,我省一些乡村的建设还是粗放型的,尚未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村落缺乏规划,分布杂乱,建设无序。在这种情况下,乡村住宅占地较多,公共设施建设成本高,村居环境改善难度大。村庄内公共设施缺乏,行路难、吃水难、通讯难等问题普遍。

  不少代表、委员谈到,目前,农村正经历着资源、资本、精英的大流失———土地流向城市,存款流向工业,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就连长得好看一点的姑娘也走了。农村不少地方成了老人和孩子留守的地方;由于中小学校撤并,辍学的孩子增多;由于农村学生考上大学后依然难以就业,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重新弥漫乡间。

  这些都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会一蹴而就。

  建设新农村的路径

  周伯华省长在《关于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全省将着力扶持100个过亿元的优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这让来自郴州临武县的胡建文代表感到振奋,作为掌管“舜华鸭业”的“鸭司令”,他认为,这是抓到了农业发展问题的关键。他表示,回去后要把“舜华鸭业”这个“龙头”舞好,带动一方百姓致富。余炳锐委员认为,发展农村经济,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他说,近年来,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规模小、领域窄、带动能力弱、发育不健全,反哺功能差、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完善等问题,他建议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纳入“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领导,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作用。

  民革常德市委主委邹克忠等委员认为,我国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建设新农村,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他建议,通过做大做强小城镇来推进农村城镇化,有效启动农村市场,沟通城乡商品流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问题,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和共同繁荣。他认为,发展小城镇,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整合、协调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在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

  刘永山等代表认为,我省农村范围广,各地基础条件有很大不同,建设新农村也要实行梯次推进,搞好以点带面。在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坚实的基础上起步。

  作为邵阳市大祥区板桥乡龙头村的一名普通农民,游长春代表对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感受颇深。他建议,要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国债资金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的机遇,加大投入,积极帮助农民搞好农网、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马石城、陈逵等委员关注的焦点是农村的道路问题。马石城委员介绍说,各市州仍存在大量道路没有硬化、交界地区存在大量断头路等情况,建议统一规划,拉通县际通道,消除人为的边远地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扩大通村公路建设的资金筹措渠道;重视农村公路的养护。陈逵委员则建议在我省西部地区兴建一条从北至南的高速公路,为西部农村打开出省通道。

  建设新农村既要见物又要见人

  近年来,我省转移农村劳动力1904万人次,这让省政协委员刘应凯既喜且忧。他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还是农民,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素质,势必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因此,应该围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劳动技能来开展系统性教育、强化性培训。一方面要实现政府办农村义务教育,重点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上不起学的问题,实现农民基本素质的整体提高。另一方面要努力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和观念,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迎接工业反哺农业时代的到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新村庄建设,不是推倒旧房建新房。”谭平安、王再德等代表、委员谈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既要见物,又要见人,要努力培育新一代农民,培育农村一代新人。既要以农村民主政治和法治环境为基础,建立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也要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着力创造一个群众安居乐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良好社会环境。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应中国国情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政府公共财政向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倾斜,使农民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差距不大的公共服务。李国武代表、杨飞涛委员建议,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加快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卫生支农和扶贫力度。刘成君代表建议,加速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广,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新的征程,不是坦途。新农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然而,在采访代表、委员的过程中,记者处处感受到的是一种豪情和信心。省人大代表、邵阳市委书记盛茂林一席话,说出了广大代表、委员的心声和豪情:湖南是个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湖南的发展至关重要。把三湘大地建设得更美好,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行动!省人大代表、株洲市市长颜石生充满信心地说:我们相信,经过5—10年的努力,农村生产力将得到明显解放,农村面貌将得到明显改观,农民生活将得到明显改善。到那时,广大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户户用上清洁水,村村通上水泥路,看的是“有线”,联络有“程控”,出门有公交,就近有医疗,治病有保障,养老有依靠。

  美好的前景激发热情,产生动力。有全省6600万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听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向我们走来的脚步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