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插上腾飞的翅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7:35 红网-湖南日报

  

插上腾飞的翅膀

  株洲市代表团审议、讨论报告。本报记者 刘哲 张目 摄

  

插上腾飞的翅膀

  衡阳市代表团审议、讨论报告。本报记者 刘哲 张目 摄

  

插上腾飞的翅膀

  教育界委员在讨论中发言。本报记者 刘尚文 摄

  

插上腾飞的翅膀

  科学技术界委员在讨论中发言。本报记者 刘尚文 摄

  

插上腾飞的翅膀

  郴州市代表团审议、讨论报告。本报记者 刘哲 张目 摄

  

插上腾飞的翅膀

  经济界委员在讨论中发言。本报记者 刘尚文

  本报记者 夏似飞 张茧

  蔚蓝的苍穹下,面对“神六”划过天际的美丽飞行孤线,我们无不为祖国的技术创新而自豪;

  全新的起点上,描绘湖南“十一五”发展的宏伟蓝图,湘人不约而同地把发展的路径定在了科技进步、自主创新。

  在此次“两会”上,无论是省长所作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报告,还是人大代表的分组讨论、政协委员的登台发言,自主创新兴三湘的旋律不断回响于“两会”上空。

  一千个“湖南制造”,抵不上一个“湖南创造”,自主创新时不我待

  “一千个‘湖南制造’,抵不上一个‘湖南创造’!没有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在别人手里,我们永远只能当‘打工仔’。”在谈到自主创新的必要性时,来自邵阳的省人大代表孙小武的急迫之情溢于言表。他说,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里,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牢牢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产品市场的高度垄断,从中获取大量超额利润。在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下,通过合资合作、技术引进,固然能引来一些先进技术,学到一些好的管理方法,但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到的,也不是用市场可以换取的。湖南要实现新的辉煌,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

  “北有徐州,南有长沙。”由于有国内领先的研究院作支撑;拥有“泵王”等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近年来,我省的工程机械制造业异军突起。相反,我省一家因引进国外技术生产电冰箱而盛极一时的知名企业,由于没有建立自己的研发体系,最后被外国品牌取代。长沙的农用车曾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由于在自主创新、提高产品性能等方面存在不足,响当当的品牌很快成了过眼烟云……省政协委员何清华在对我省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后,大声疾呼: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时不我待!

  自主创新不仅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需要,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我省“十一五”发展宏图的必由之路。省人大代表、衡阳市委书记徐明华联系实际说道,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量相对较少的国家,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水和耕地,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4和1/3,森林资源为1/5。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可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55%、42%、18%、7%。根据我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GDP要在2010年突破1万亿元,如果继续走依靠物质资本驱动的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道路,不依靠科技进步来促进产业创新,不仅资源、环境无法承受,实现既定目标也可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来自我省工业重镇的省人大代表、株洲市委书记肖雅瑜说,在“十一五”期间,株洲将进一步健全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力争在交通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的重点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力争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40%。

  对接市场、联动科研院所,企业应该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加强自主创新,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是当务之急。省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王键在讨论中谈到,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创新,但过去创新的重点,主要落在了科研院所。由于脱离了社会和市场,很多创新的成果并没有转化成生产力,论文发表完,奖牌、证书拿到手,成果也就束之高阁,这是一种无形的浪费。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要把自主创新的主体放在企业,这是面对中国现实做出的正确决策。其实,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大量的创新成果都由中小企业来完成。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发达国家,90%的跨国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主体内容,80%建立了研发中心,大多数企业至少把销售额的5%投入研究开发当中。湖南的科教资源具有比较优势,但在整个科教产业链中,成果转化这一环节很落后。如果把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一头对接市场,一头联动高校及科研院所,将大大促进自主创新的成果转化。

  在株洲高新技术开发区,短短几年,企业发展到210多家,先后实施的国家863计划项目17项,“火炬星火”计划项目83项,“十五”期间,开发区GDP年均增长41%……在谈到企业自主创新时,省人大代表、株洲高新技术开发区主任谢高进说,要针对各类企业的特点和发展要求,给予引导和重点支持。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要支持其开展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对大型骨干企业,要支持其建立研发中心,促进其加大研发投入,增强研究开发能力;对于广大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应着重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壮大;对已实施企业化转制的科研院所,要支持其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在行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骨干作用。

  自主创新既包括原始创新,也包括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尽管不同的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同一企业在不同的时候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但创新的意识时刻不能少。来自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的省人大代表李志轩自豪地介绍说,该企业生产的19种电力机车,全部是自主开发的,由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目前我国铁路上运行的电力机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占了70%;全国当年投入运行的机车中,该公司占50%;在全国地铁运行的机车中,该公司占30%。企业建厂50多年来,一直处于盈利状态。

  就在“两会”召开前夕,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超大规模钢丝平板硫化机组正式出口巴西。2005年,该企业近4亿的销售收入,有一半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新产品的产值占全部产值的67%。省人大代表、益阳市市长助理、益橡集团董事长徐云波深有感触地说,益阳市橡胶塑料机械集团走的就是一条典型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早在1985年,企业就引进德国著名企业克鲁伯的技术,生产密炼机,在引进5个型号密炼机的基础上,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出十几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密炼机。后来,该企业又与日本著名的跨国企业“神户制钢”合作,引进技术生产硫化机,短短几年时间,又消化吸收再创新出4个不同规格、适合于工程车轮胎生产的硫化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说白了就是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上爬’。”———徐云波如是说。

  政策支持、培养人才,政府应为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自主创新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需要政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是代表、委员们在讨论自主创新时发出的共同呼声。

  来自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的省政协委员刘健灵深有感触地说: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他建议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为重点,制定有力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政府采购政策、技术引进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激发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由于创新是一项探索性的开发工作,所需要的基础条件、人力、财力等耗费大,而且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仍需要投入。因此,政府应该增加引导性经费投入。要建立和完善民间投资体系,在政策和机制上有利于民间的投入,对民间资金投入的创新项目要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条件。

  在创新体系的诸多要素中,人才是最根本、最活跃的要素,人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科技项目中,往往一两个、两三个尖子人才的水平,就决定了一个单位(项目)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位置。为此,省人大代表陈代富、省政协委员何彬生在讨论中不约而同地提到,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从层次上讲,我们既需要有从事创新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才,也需要有发明创新技术的人才、转换和应用创新技术的人才、模仿和提高引进技术的人才。从渠道上讲,我们既要重视国内培养,发挥各大专院校、研究所、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等的作用,培养大量的本土化的创新人才;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学有成就的创新型人才回国。与此同时,要努力减少和消除各种不必要的行政壁垒,彻底摒弃“山头主义”的管理模式,加强人才流动和优化组合,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还要在社会上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技的浓厚氛围。

  省政协委员、新田一中校长龙启群呼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改革教育机制,全面提高全民素质。从目前整个教育制度来看,还远没有形成适宜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培育青少年创新意识的环境。创新精神应该从小抓起,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以及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开拓师生视野,让师生们明确什么是创新、怎样去创新,以努力缩短差距。创新最重要的是一种意识,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本地实际,结合自己的生活,搞小发明、小制作,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建立激励学生创新的机制,让培养创新型学生成为学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