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飞赴冥王星要看老天脸色 "新地平线"改日见机行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8:04 新华网

  

飞赴冥王星要看老天脸色"新地平线"改日见机行事

  这张由美国宇航局发布的效果图显示的是“新地平线”号冥王星探测器在太空中运转的情形。长2.1米,重量接近1吨的“新地平线”号定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17日借助“宇宙神-5”型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由此开始长达9年的太空之旅。按计划,“新地平线”号将在2015年靠近冥王星,对其展开为期5个月的探测。 新

华社/法新

  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遥远的一颗,也是目前为止人类对其几乎一无所知的行星,甚至对它能否被称作一颗行星,科学家们也存在着争论。怀着探索冥王星的雄心壮志,美国宇航局的“新地平线”号冥王星探测器原打算于美国东部时间17日踏上旅途。可惜天公不作美,强风暂时阻挡了“新地平线”的脚步。

  天气预报不准确发射一再被推迟

  按照计划,耗资7亿美元的“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原本将于美国东部时间17日借助“阿特拉斯-5”型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它长达9年的太空之旅。

  然而,“新地平线”号在准备发射时却遇上了阻碍,发射场地的风速超过了美国宇航局每小时60公里的安全界限,为了确保“新地平线”能平安上路,科学家们决定推迟发射。

  一名参与“新地平线”计划的麻省理工大学科学家说:“天气预报原本说风不会这么大,但大风的强度显然超出了预料。”

  美国宇航局网站则报道说,在17日的发射“窗口期”,工作人员数次推迟发射时间,希望风速能有所降低,遗憾的是大风一直没停。最后,宇航局不得不宣布取消当天的发射计划。

  情人节前再不走造访可能晚5年

  据悉,美国宇航局定于18日再度发射“新地平线”,发射的“窗口期”为美国东部时间18日下午1时16分到3时15分(北京时间19日凌晨2时16分到4时15分)。

  但是,根据天气预报的结果,18日的天气比17日更加糟糕,当地有可能出现雷雨、云层太厚以及大风等情况,发射计划很可能再度推迟。而如果发射再度推迟,科学家们很可能需要重新安排发射时间。目前,科学家们并不为等待而担心,据美联社的报道,从现在一直到2月14日,都是发射“新地平线”的好时机。

  不过,如果发射时机因天气状况再被耽误,科学家们将不得不修改“新地平线”的飞行轨迹,这样一来“新地平线”的发射时间可能要推迟3年,再加上旅行中的各种因素,“新地平线”抵达冥王星的时间可能要拖到2020年,这无疑会让人们等得心急,因此大家都希望“新地平线”能够早日上路。作者:□综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报道

  “新地平线”负重任要替冥王星“辟谣”

  迄今为止,各式各样的探测器几乎已“访问”过除冥王星之外的太阳系所有行星。冥王星在太阳系中是离太阳最远、质量最小的一颗行星,质量只有地球的0.24%。

  美国宇航局对于探索冥王星可谓情有独钟。一方面由于人类对冥王星实在知道得太少,另外冥王星还是唯一一颗由美国人发现的行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姆勃通过长期观测,发现了冥王星的存在。尽管汤姆勃已经去世,他的女儿在得知“新地平线”即将发射的消息后仍然说:“如果我爸爸知道这个消息,他将有多高兴啊。”

  冥王星所在的太阳系边缘地带名为柯伊伯带,那里存在大量由冰和岩石构成的天体,也是众多彗星产生的地方。例如前些天“星尘”号携带回地球的“怀尔德2号”彗星的尘土样本,原本就产生于这一区域。

  另外,与地球、水星、金星、火星等“类地行星”和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巨行星”不同,冥王星被科学家归为一个特殊类别,名为“冰矮星”。因此,在发现者汤姆勃1997年去世后,科学界一直有要求把冥王星“降低级别”的呼声。

  “新地平线”号探测项目负责人斯特恩认为,通过对冥王星的探索,人们能够确认冥王星也是一颗行星,而通过对冥王星的研究,科学家有望揭开更多太阳系形成的奥秘,因此这一旅途尽管耗时耗资都如此巨大,仍然“非常值得”。

  

飞赴冥王星要看老天脸色"新地平线"改日见机行事

  相关稿件:

  美宇航局:冥王星探测器再推迟至少1天发射

  美国宇航局推迟发射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

  太阳系的最小行星:冥王星

  身佩"七剑"远征冥王星 "新地平线"号详解(图)

  “新地平线”启程追“冥王” 2015年首探冥王星

  来源:新闻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