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贫困县劳务经济的现状及对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9:15 贵州日报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这种转移只是就业空间实现了从农村向城镇的简单转移,从报酬较低的第一产业向报酬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向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地方转移,是劳动力的初级转移或可称之为“一次转移”。这种转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无序流动,多是“亲连亲、戚带戚、邻带邻”输出;缺乏稳定性,多数没有固定职业,能做就做、做完就走,职业稳定性差;缺乏技能技术,对沿边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资本、技

术密集型产业适应性差,这也是造成珠三角地区民工荒与中、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这一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贫困县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二次转移”,即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依托市场调节和政策引导,实现农村劳动力由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变为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新兴产业、第三产业转移,职业流动、身份转换和居所迁移同步进行,生活方式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自谋职业的城镇居民。这就需要针对贫困县积蓄农村劳动力的实际状况和新增劳动力的素质状况,结合省内外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开展技术技能培训,逐步做到培训输出、有序输出,输出一个,留住一个,发展一个。要像过去抓农民识字、扫盲一样抓农民“学技术、增技能”;像过去办“农民夜校”一样办“农民技校”,通过宣传、引导、协作,逐步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改变农民被动接受政府组织技术技能培训的现状。二是运用《劳动法》和相关政策法规,逐步规范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及转移就业工作,有的放矢地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把无序外出与有组织输出结合起来。三是鼓励“凤回巢”,实现农民返乡创业。

  作者:何剑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