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治安改善昔日是非之地迎来微笑“天使” 义工首次进驻火车站广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9:19 南方都市报

  2006春运

  火车站治乱

  1月14日,越秀区团委联合广州火车站和省汽车站,组织超过1300名来自不同学校的在校大学生,组成青年志愿者开始进驻火车站地区,为来往旅客提供服务。

  当日上午8时,刘志友就站在火车站广场旅客咨询中心门口,几乎同时,1300多名志愿者各就各位开始一天的工作。当第一名旅客向刘问路的时候,省汽车站门前广州市交通学校二年级学生江春华已经挥舞着手中的小旗,微笑着为来往的旅客指路了。

  14日以来,每天上午8时,青年志愿者都会准时出现在自己的岗位。站前广场、检票口、候车区……到处留下他们斜挎绶带,满脸含笑的身影。渴了,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水;饿了,在车站旁买一份盒饭,刘志友说,“没有想过值不值的,只觉得挺有成就感。”

  昨天上午,重庆旅客老肖看着帮他拿行李的青年志愿者笑着说,“这些娃儿真好。”

  耐心地安抚旅客

  林秋敏没想到,第一次来火车站就是“管事”的,1月11日“广州青年志愿者春运温馨服务行动”还未正式启动,她就和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9名同学开始了义工服务。她们是铁路部门组织的义工,每天早上午8时到下午5时负责给8个候车区的乘客提供饮水。每隔一个小时左右,小林她们就要在闷热拥挤的候车区里挤进挤出。不到1.60米的个子,拎着一个装满凉开水的大水壶,林秋敏显得有些吃力。昨日上午她一直在候车2区为旅客加水。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谢谢”,林秋敏说很满足。

  “有什么能帮你的,”一有旅客向李敏流走来,他就迎上去询问。今年20岁的李敏流是广州医学院大一学生,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社会实践。15日晚上9时许,一位40多岁的男子带着两个大包醉倒在火车站广场上,该旅客含混地说,买的是当晚8时开往郑州方向的车票,下午4时就来到车站等候,火车晚点一直没有出发。“越等越急,怕坐不上车啊。”该男子边哭边说。李敏流找来两名同学,帮他把行李搬进候车室,陪着该旅客一直等到晚上9时30分,将其安全送上车才离开。临行前,该旅客塞钱给李敏流表示感谢,他拒绝了。

  微笑着接受批评

  “其实忙和累都不算什么,就怕大家不理解,那是最委屈的。”广州医学院大三学生王灼钊回忆,14日他开始工作第一天,一名旅客来咨询列车晚点的情况,小王查了半天也没有查到,旅客就指着他的鼻子说:“什么都不会要你干什么。”小王说当时委屈得直想哭,但还是忍了下来,“义工就是要微笑着,现在我不是能做些事了吗?”小王一边熟练地回答前来咨询的旅客的问题,一边笑着说。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林伟聪被分派到检票组任组长,负责协调车站4个进站口的24名值班同学。昨日上午11时许,进站口开始放旅客进站,有些旅客着急想插队。小林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嘶哑着喊话,请大家排好队。值班第一天,小林的嗓子就喊哑了。

  勇敢地迈进广场

  “我们就是要把温暖带给每一个旅客。”越秀区团委书记王卫国说,以往春运,志愿者服务只局限在车站里面的一些岗位,而站前广场等更需要提供帮助的地区,因为治安等原因并没有进驻志愿者,“今年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王卫国介绍,15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在站前广场上设了4个服务点,每天帮助的旅客达上百人次。

  除此之外,车站自己组织的,来自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近1000名同学,则在各个进站口、检票口、候车室协助车站工作人员工作。“警察很多,可以保护安全,而我们是给大家带来快乐。”志愿者陈雨燕说。

  ■名词解释

  【关键词:春运义工】

  2003年出现的新名词,泛指在各区、各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下参加春运服务的义工,多为节假日留校学生。

  ■前世今生

  2003年义工开始参加春运服务活动,最先引入义工服务的是汽车客运站。后来义工队伍不断壮大。

  2006年,估计全市有一万多名志愿者在广州火车站、省市汽车站等全市13个主要交通战场,为旅客提供志愿服务。义工服务范围首次扩大到火车站广场,这是历年来最大规模一次志愿者春运行动。

  ■一线人语

  越秀区团委书记王卫国:变严管地带为“文明窗口”

  越秀区团委书记王卫国告诉记者,过去火车站治安比较乱,如果派驻义工进广场,连义工本身的安全都很难保障。如今整治后火车站广场及周边治安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方便义工开展工作。越秀区委、区政府考虑,火车站广场长期以来给人的印象是严管严治、高压打击地带,引入义工不但可以服务乘客,也能让大家体验到火车站广场富有人情味、充满活力的一面,逐渐把火车站广场变成一个城市文明窗口。

  首批进驻火车站广场义工毕肖红:这里工作环境很好

  广州医学院义工组组长、三年级学生毕肖红属进驻火车站广场的首批义工。“没来之前担心这里治安不好,怕遇上坏人。”春运首日一早到站,发现火车站和印象里的不一样了:“到处能见到警察,再没有随地乱坐的人,广场整洁、有秩序,‘工作环境’很好。”毕肖红说,“谢谢”是她一天里听到最多的话,看到她的绶带,匆匆而过的乘客会对她微笑。“只要大家努力,火车站广场可以变成很文明的地方。”

  本版采写:本报春运报道组实习生张俊龙丁文奇位宇祥通讯员亚明海靖

  图:

  大学生志愿者带领旅客从火车站临时候车区进站。本报记者谭伟山实习生罗林梅克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