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下里巴人也是好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9:23 南方日报

  建设文化大省

  韩强

  广东在中国算是很典型的平民社会,粤人是以平民化风范而自豪的一族。

  文化学者杨东平在《城市季风》中描绘了20世纪80年代令北方人吃惊的事儿:高干子弟竟然不再那么令人羡慕,钱反而成为畅通无阻的通行证;首长前来视察,装配线上的小女工怎么就只投以匆忙一瞥和浅浅一笑;城市公共服务为市民想得那么多,五星级宾馆竟对市民开放,布衣阶层来去自如,门口牌子只标示“衣冠不整请勿入内”。这类文化现象其实都是平民性的表现,只是散乱的现象使人们看不出岭南文化超越传统文化框架的先进性。但杨东平已感觉到它是“进取的、雄劲的”,“造成了一场名副其实的‘观念革命'。”

  平民性首先是相对于传统社会的贵族文化来说的。古代岭南文化就已显露出平民性特征。岭南历史上鲜有世袭贵族,出身低贱之人大可在商业社会中快速积累财富。这种白手起家的富商在岭南社会中比世袭财主和贵族更能赢得大众认可。粤人喜欢津津乐道于富翁过去的贫困史,称道其奋斗和精明。相反世袭的人多被称为“二世祖”。岭南商业发达,淡化了封建社会正统意识形态的色彩,造就了早期的“平民阶层”,促使“市民社会”在国内较早形成。

  平民阶层、市民社会和平民性这些概念,反映了岭南人较少受封建体制下土地、家庭和礼教的束缚,比较追求人际的平等关系,人性的自然性和俗世生活的享乐和情趣。这些日常生活的追求并非无关紧要,近代以来得以强化的这一岭南文化的价值取向不仅具有历史的宏大意义,如今也还有着现实的合理性。因为从世界范围内看,现代化本质上是一场世俗运动,是奴隶和贵族统统都归于市民、公民的过程。平民化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不断促进着文化的转型。它是平等、民主和公平等现代意识的基石。这就不难理解: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广东人当了领袖,撼动古老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广东为基地向北进伐,现代产生势如狂飙的工人运动,广东成为近现代民主革命的摇篮之一。

  在广东改革开放进程中,平民性与重商性等岭南文化的价值支柱是共生的。平民化、商业社会的传统淡化了封建等级和特权,改革越深化,等级特权就越是受到抵制。市民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必然要求金钱、机会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日益要求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现实社会的改革和各项公共事务,使社会逐步达到公平、平等、民主化和法制化。平民之风并非低俗、媚俗或地摊化,它反映粤人的生活、百姓关心的身旁琐事,关注市民的喜怒哀乐,勾勒市民的精神状态。广东几大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因此创下不少全国第一,《家庭》杂志的发行量还长期稳居全国期刊前列。

  平民风格在观念文化及其形态上也表现得很充分。岭南文化历史上基本没产生贵族化的学术、文学和艺术。广东主要的艺术品种如音乐、戏曲、绘画、工艺和建筑,呈现的都是大众化风格,俗的甚多,雅又不至于贵族化。广东音乐信奉下里巴人也是好曲,多由艺人根据平民阶层的口味创作,但也诞生了阿炳、冼星海等大音乐家。岭南学术与中原学术最大的区别,是前者讨论实际问题较多,一般与工农商业的发展联系得比较密切,着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北方文人认为广东文化肤浅、轻巧,而无厚重深沉;沉迷于俗世而缺乏崇高追求和忧患意识。广东学者对此评价多不予反驳,反而认为这恰恰证明了岭南文化的平民性特征。惠能佛法简易、方便、平民化,俗到了极致,将禅定与衣食住行坐卧等世俗活动融为一体,成就了如毛泽东所说的“劳动人民的佛经”。康梁的救国学问和孙中山的治国方略都从“民”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散发着浓厚的平民气息。当然广东并非拒绝阳春白雪,岭南也曾在中华经典中占据重要地位,《四库全书》就收入大量广东典籍,葛洪神仙论、六祖顿教、陈白沙心学等都曾在华夏文化中木秀于林。现代广东已有很强的呼声,不只追求“俗”之一极,大雅在文化价值系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这是我们在文化大省建设中要充分重视的。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