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湖北仙桃市委常委:加强五种锻炼提高五种能力永葆先进性(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9:40 人民网

  2、加强实践。马克思认为,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古人云,勤于思而敏于行。学习、思考、实践,这是一个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过程,落脚点是实践。我们常常讲,“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其实就是强调要加强社会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不断地提高本领,锻炼能力。要加强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实现人生追求,体现存在价值。十打计划比不上一个行动。说大话,说空话,只说不做,是建设不了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大家去共同去实践。我们共产

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要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地工作,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工作不能只求过得去,要求过得硬,追求完美与尽善。要在工作中求创新,求发展,做出成绩,做出特色。作为一名党员,要说得起话,首先是工作上说得起话。作风上疲疲沓沓,工作上平平庸庸,就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体现不了党的先进性。

  3、加强积累。学习有个积累的过程,实践也有个积累的过程。不积小胜难成大胜,不汇小流难成江海。积累是阅历和经验形成无法逾越的过程,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所谓积累,就是要多总结经验,多思考问题,不断提高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本领。陈云同志曾经讲:“你们看我整天忙于找人谈话、开会、了解情况,处理一般文件与日常工作时,我并不累,因为那只是在实践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还来不及对重大问题作全面、系统分析;当你们看到我静下来,关起门来,总是走来走去的时候,才是最累的时候,因为那是在集中精力对调查所得作全面、系统的思考,是要花力气、下功夫、全神贯注的。”陈云同志的这段话,其实讲的是积累的问题,道出了积累的重要性。在学习和工作面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盲目学,被动学,要我学我就学,要我做我就做,结果是学无所获,做无所果;一种是带着问题学,带着思考做,以学促思,以思促干,结果是大有作为,进步很快。学习和工作要有所收获,就是要不断地总结、提高、完善,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有所知到有所为,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做出成绩。4、加强运用。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是我们共产党人改造客观世界的唯一手段与方法。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在具体运用活动中,我认为,要体现“四性”。一是要体现时代性,使工作节奏紧跟时代步伐。我们的党员干部都应时刻提醒自己:观念滞后、思想滞后,就会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实践。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二是要把握规律性,运用客观规律指导具体工作实践。要善于在日常工作中寻找规律,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三是要突出主动性,力求事半功倍效果。要善于在繁琐的事务中梳理主线,突出重点,攻克难点,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一举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四是要富于创造性,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在大量的工作实践中,要认真领会工作要求,吃透事物本质特征,在结合上做文章,出彩头。要充满热情与激情去做事,不断地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努力打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四、加强作风锻炼,进一步提高塑造形象的能力,永葆共产党员作风上的先进性

  作风是人们思想、工作和生活态度的集中反映,是一个人内在思想品质的真实体现。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和传统,体现着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现在,老百姓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基层党员与人民群众距离最近,其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和形象。我们一定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牢记“两个务必”,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永葆共产党人作风上的先进性。修养问题,就是要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张扬,不浮夸,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1949年3月,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夜,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同志就带领中央书记处全体同志前往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了“两个务必”。毛主席提出“两个务必”,是在革命取得胜利的时候;胡总书记重提“两个务必”,是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时候。这就告诫我们,越是在顺利的时候,越是在大发展的时期,越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在“喝彩声中讲忧患,成绩面前谈问题,繁荣背后看危机”,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埋头苦干的作风,不断地战胜困难,永续发展主题。

  五、加强人格锻炼,进一步提高示范影响的能力,永葆共产党员形象上的先进性

  形象来源人格,人格需要锻炼。人格锻炼贯穿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人生的必修课。“德必修而后成”。对于个人来说,人格锻炼是长期的、终身的。孟子也说过,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了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即“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个共产党员,道德操守的好坏,人格品质的高低,是区别于普通群众的立杆标尺,也是检验和衡量其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孔繁森、郑培民、周国知等先进模范人物正是以他们崇高的人格品质示范影响着他人,也为我们每一名党员树立了学习的楷模。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就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个方面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四自”要求既为我们指明了锻炼方向,又规范了我们修养内容,我们一定要苦练内功,加强磨练,修行正果,成长魅力。

  1、自重。就是要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誉,使自己的言行与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身份相吻合,不做违背党和人民利益、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违背党纪国法的事,不做有损于党员形象的事。就要求我们要认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明白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义务,并且在内心深处确立不负自己的身份和责任的决心,在行动上体现相应的效果。共产党员要看重自己的名声,看重自己的政治生命。石家庄市纪委书记姜瑞锋说过这么一段话:人一生属于自己的东西非常有限,重要的是身体、荣辱和情感。身体是自己的,没有好的身体就没有好的工作。荣辱是自己的,不讲荣辱,就没有责任感,就缺乏进取心。情感是自己的,人不是孤立地活着,要重情重义,对社会、对群众都要有所回报。这番话非常朴实,对我的教育很大,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2、自省。就是要经常把自己的言行与党和人民对党员的要求加以对照,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剖析,检查自己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还有差距,从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不断地完善自我。古代先哲树立了许多自省的典范。孔子的学生曾子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过失。汉武帝刘彻,文治武功显赫,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他晚年下了一道向全国人民谢罪的《轮台罪己诏》,反省自己由于长年用兵给人民带来的忧劳,表示悔过。唐代文学家韩愈“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每天早晚都要反省自己,找出与圣人的差距,并努力去消除这些差距。自省,就要做到“慎独”,在独自一人、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时时提醒自己、反省自己。每一名党员只有经常进行反省,才能防止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偏差,才能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过失。坚持反省,还要做到乐于闻过,勇于改过,“不以恶小而为之”。要把反省与闻过结合起来,虚心听取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意见,并根据这些意见,对自己的过失不放过,不留情,彻底地改正自己的过失,做到不使小错变大错,一错而再错,饮恨终身。

  3、自警。就是要自己警示自己,自己告诫自己,防止自己的思想、行为偏离与越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面临着金钱、物质、名利、地位的考验,只有经常自鸣警钟,保持思想上的警醒,才能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袭;才能面对市场经济繁花似锦的花花世界,做到心不动,眼不红,手不脏;才能确保自己的行为严格规范在党纪国法的范围之内,不至于发生违法乱纪的越轨行动。现在,我们有的党员自警意识不强,认为自己是一名普通党员,不具有谋私腐败的条件,甚至有少数人还与党内的个别腐败分子攀比,认为自己吃了亏。这是错误的。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向来是“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每一名党员,都应增强自警意识,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责任,视道德为底线,视纪律为防线,视法律为红线,牢牢构筑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永葆共产党员的光荣本色。

  4、自励。就是要自己鼓励、激励自己前进,做到自强不息,奋发有为。自励是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宝贵精神,是立身立业的内在动力。有了自励精神,就可以战胜任何困难、逆境和挫折,就会矢志不渝,勇往直前。当工作顺利的时候,要激励自己不满足现状,不甘居中游,要更上一层楼,为人民做一流的工作,创一流的业绩;在取得成绩和成功的时候,要激励自己戒骄戒躁,不断进取,为实现新的目标而积极奋斗,再立新功;在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要有坚强的自励精神,激发起自己的信心、勇气和毅力,不退缩,不泄气,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在出现过失和错误的时候,要激励自己放下包袱,振作精神,勇敢地改正过失和错误,轻装前进,将功补过。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需要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激励自己探索不息,奋斗不止。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以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不负党员称号,不辱历史使命,不愧时代先锋。

  (作者为湖北仙桃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1】【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