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山深处的动物"救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9:51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大山深处的动物"救星"(图)

  人与熊猫:永远说不完的故事。

  

大山深处的动物"救星"(图)

  救护人员为熊猫诊病。 ■文/记者肖海波实习生丁文燕图/通讯员赵侠

  特别提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住在山里、生活在山里、工作在山里,大山深处留下了他们的欢笑与忧虑、烦恼与憧憬。他们大都受过高等教育,称得上是真正的专家。因为拥有特殊的经历与能力,外来的诱惑向他们伸出了手。但是,为了自己心中那一份特殊的爱,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默默坚守在自己那个特殊的岗位上。他们就是大山深处的特殊救护者———为救护珍稀野生动物付出很多却从不言悔的人们。

  一个令人敬佩的群体

  2006年1月初的一天,记者来到西安市长安区楼观台采访。对很多游客来说,这是个人文历史与自然风光结合的休闲之地,但是很少有游客会注意到,这里还“隐藏”着陕西省楼观台试验林场、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等多家林业部门的单位。对外界而言,最具有知名度的还要数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因为这里有人们最感兴趣的朱鹮、大熊猫和金丝猴。这里的野生动物频频通过媒体进入人们的视野,就像荧屏中的“动物明星”一样受到大众的喜爱。但是它们和一般的“动物明星”可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它们都是真正的野生动物。那么,在野外环境中生活的珍稀野生动物又是怎样来到人类的世界呢?

  据介绍,这里的林场和中心实际上是一家单位,只是有着不同的工作范围和方向。里面的工作人员从事的工作大都与救护、保护野生动物有关系。为了挽救那些受伤或患病的野生动物的生命,他们将这些野外的客人带到了新“家”。一个由人类为它们特别设置的救护系统。

  在这里有些人的工作侧重于研究,有些人的工作侧重于实际。但是记者第一次见到他们时,却发现自己很难判断出他们的身份。他们之间三句话不离野生动物,其中有些人主要负责抢救受伤的野生动物,有些人的工作还包括救治这些野生动物,还有些人要为受伤的野生动物如何康复动脑筋。只要出现了野生动物需要抢救的事情,这些人会毫不犹豫冲向抢救的第一线。虽然,在此过程中也会有很多危险要面对。

  危险自抢救之前开始

  从事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30多年的任建设一边抽着烟一边皱着眉头。因为记者给他提出一个问题:您干这一行很多年了,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他的回答令人惊叹:刺激。据他周围的多位同事说,任建设以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敬业精神而闻名,他不光是一位有献身精神的野生动物保护人员,更是一位出色的现场抢救组织者。据说有一次他带人去抢救一头濒临死亡的受伤羚牛,但是抢救车开到一半时却发现面前的山路很窄。虽然对于经常走这类路的司机周江来说,开过去有一定的把握,但是这毕竟很危险,路外边可就是深渊。而任建设下车进行仔细观察后,决定冒这个险开过去。

  这一次有惊无险。车子很顺利到达抢救现场,没有出任何事情。但是任建设说自己回来之后清晰地记住了一个场景:车子从山路最窄处过的时候,听到有石头松动掉落的声音。他说:“我们都是后怕。但是这一行没有办法不冒险,但凡有了事情都很急,去晚了恐怕就只能见到动物的尸体”!

  任建设说,我觉得刺激是因为每次抢救归来心里都很踏实,我们的抢救行动成功率逐年上升,我们的抢救行动越来越富有成效。虽然经常冒险,可是我们这个集体的所有人都能够科学、理智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每个人都是幕后英雄,个人获得的成功都是集体的成功。所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一行充满刺激与挑战,而我们能够应对挑战、享受到刺激之后的愉悦。

  “没有时间感到害怕”

  还有一个叫潘广林的年轻人,他担任的是抢救队队长。有一次,他在山坡上准备用麻醉枪射击一头羚牛,但是羚牛突然冲上前来。小潘措手不及,被羚牛挑翻,顺着很陡峭的山坡滚了下去,如果不是山坡上有一棵树挡住了他,后果不堪设想。小潘受了重伤,幸亏没有生命危险。伤好之后,小潘又踏上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征程,对自己的受伤经历,他说当时还真没想到过害怕。

  不少人证明小潘这句话不是虚言。已担任中心副主任的任建设告诉记者,他想起小潘曾经勇敢救人的那一幕就很是感动,因为那一次小潘真的是好样的。据介绍,那次是抢救一头豹子。麻醉枪响了,豹子趴在地上不动了。这时一家媒体的记者以为没有危险了,就抢上前摄影。但是,趴下的豹子突然猛扑上去,眼瞅着这位记者难逃一劫,在旁边用网绳固定豹子的小潘一把抓紧绳索,先是减缓了豹子的冲劲,随后自己猛扑上去按下了豹子的头。

  豹子的牙距离那位记者的脸已经很近了,但这时却突然被人按下了头,于是立刻猛烈挣扎。当时在现场的白绪祥等几位同事不约而同也扑了上去,几个人合力把一头凶猛的豹子牢牢按在地上不能动弹。记者问当时在现场的人,你们是否意识到,当时很有可能按不住这头豹子?所有人了解这件事的救护人员都回答道,我们没有权利只考虑到自己,我们不能让这头失控的豹子在抢救现场伤人。在当时的那个瞬间,我们当中不会有人感到害怕,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害怕。

  据了解,每一次行动,救护人员除了抢救野生动物,还要保护附近的群众。因为一些大型的野生动物像羚牛、豹子每次出现,都常有一些群众围观。有时因为这些大型野生动物破坏庄稼或是抢救之前就伤了人,很多群众围住之后还“虎视眈眈”。所以距离这些大型野生动物都很近,给抢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必须既要救护野生动物、又要保护群众的安全。而因为被破坏的庄稼、物品或是有人受伤,一些群众还会围堵抢救车辆,这时候救护人员还要练就说服的本领,不然抢救工作也会受阻而难以进行。任建设说,这些事情都很难。所以大伙看到被救治好的珍稀野生动物“亮相”的时候,我们心里很是感慨,我们不怕难、不怕危险,却真的希望更多人理解我们的工作。

  兽医们时常历险

  马清义是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兽医院的院长。他告诉记者,在中心的这些兽医里面,除了新来的几名大学生,其他人都受过伤。这些伤全部是在护理珍稀野生动物时被咬伤的。马院长也曾让一头大熊猫咬成重伤。据介绍,大熊猫在交配完成之后有时性情会变得凶暴起来,甚至会相互攻击。如果不及时制止,可能会打个两败俱伤。当马清义见到两只大熊猫因此发生打斗时非常紧张,立刻上去制止,但平时温顺的大熊猫此刻已经红了眼,压根儿就不认平时相处甚好的马清义,其中的一只一口咬住了他的手臂关节部位,造成粉碎性骨折。马清义说,虽然抢救回来的珍稀野生动物经过饲养野性有所减退,但是它们毕竟是在野外环境中成长的。一些外来的不确定因素很容易造成情绪失控,进行攻击护理它的人。至于其情绪失控的具体原因,有时还难分析。有一名叫段爱莲的老兽医,她曾经把一只野外救护回来的金丝猴养了好几年,人与猴之间相处得非常好,猴子见了她亲热的不得了。可是一次她在猴舍打扫卫生时,这猴子突然在她的右腿上咬了一口,小腿肚子被咬开10厘米长的一道口子。为了防止猴子受惊后跑出猴舍,造成更大的危害,段爱莲没有叫喊,而是拖着腿出了猴舍,关上门,然后才叫人。后来人们发现段爱莲的右膝盖韧带被猴子咬断了。

  记者问马清义和医院里的兽医,你们经常受伤,但是会不会因为这个对这些野生动物产生排斥的心理呢?这些兽医回答基本一致,不会,因为在我们看来,它们始终都是需要人类帮助的野生动物,在人类的世界里它们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它们有着自己的本性,那种在野外环境中磨炼出来的生存规则。要它们为我们而改变,对它们不公平。再说,我们看待这些野生动物,就好比是父母看待自己的孩子,虽然孩子犯了错误,但是父母怎么会记恨自己的孩子呢?

  对亲人的愧疚

  说起孩子,马清义有些内疚。他们中间很多人一天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岗位上,年年如此。上班与下班没有明确的区别。可是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他们没有办法与家人在一起。尤其是自己的孩子。因为这里相对比较偏僻,所以为了孩子,他们当中不少人把孩子送到市区上学,由家中的老人代为照料。不少人对于自己孩子都怀有内疚之情。很多人都表示,孩子的受教育问题是自己最牵挂的,但是为了工作实在无能为力。马清义的孩子有一次打电话时说:“爸爸,你对我还没有对熊猫好。”他说,我们不怕艰苦、不怕乏味、不怕艰险,但是我们在对家人的问题上,真的觉得自己很为难。

  马清义是远近闻名的兽医。农村的养殖业迅速发展,一个好的兽医是什么价值很多人都明白。有人说他,你要干别的事情那些为难事不是早就解决了,何苦?马清义说,我们干这一行的,绝对不去给普通家畜家禽看病,为啥?就为避免把家畜家禽身上的病菌带到中心来,进而传染给珍稀野生动物。

  愿珍禽异兽“名扬天下”

  1993年10月2日一个风雪交加的下午,一只伤病缠身奄奄一息的雌性大熊猫闯入陕西省太白县二郎坝乡牛尾河村。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闻讯后派出抢救组赶到现场,将奄奄一息的大熊猫从死亡线上拉回来。通过工作人员的精心救治和调养,大熊猫满身的寄生虫被清理了,由于发烧脱水的身体变得壮实了,本来光秃的背毛重新长出来了。它那圆溜溜的脑袋,短而圆阔的嘴巴,黑毛略带棕色的外形显得特别漂亮,安静的时候像淑女,顽皮的时候像个淘气鬼,简直是人见人爱。后被命名为“白雪”。

  当它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是陕西省境内没有适合它的“如意郎君”。1995年,经原国家林业部“牵线搭桥”,它远嫁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1997年顺利怀上头胎,生下一只雄性大熊猫幼子,因为是川陕共育国宝,原国家林业部部长王志宝为其取名“琳琳”。2003年,“琳琳”作为卧龙头号“种子选手”参与了大熊猫繁殖,和大熊猫“雷雷”生下一只雌性后代。而这只雌性熊猫宝宝就是2005年名闻天下的赠台熊猫———16号“美女猫妹”。

  被救护人员救回治愈的“白雪”后来成了大熊猫中间的“英雄母亲”,并创造了世界吉尼斯记录———“最顽皮的大熊猫”。它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恢复体能之后,救护人员发现它特别活泼、善于爬高。当时抢救中心大熊猫活动室外的栏杆高2.5米左右,“白雪”还是出入自如,经常从栏杆爬到房顶上玩耍。

  因为救护人员对它格外精心地照料,相处甚好。所以“白雪”不可思议地学会自己开门。据介绍,如果把它单独放在内舍,它就来到门前拉门,如果门没有锁好,它就会拉开铁门出去遛弯去了。1994年,“白雪”到苏州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参加园庆,趁工作人员不注意溜出公园,在外面游荡了83天,苏州市发动市民、公安、武警等3000多人寻找了83天。就在人们筋疲力尽的时候,“白雪”又突然出现在森林公园附近,回到人们的视线当中。1995年远嫁四川以后,“白雪”在那里产下3胎5仔成活4仔,除“琳琳”之外,1999年产下双胞胎,名为“青青”、“秀秀”;2000年,又产下双胞胎,被媒体誉为“英雄母亲”。

  2001年5月30日凌晨,“白雪”再次拉开2道门闩,隐入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之中。到了2005年11月20日早晨,“白雪”居然又回到它当时出走的圈舍,救护人员根据它鼻梁上的黑色月牙一眼就认出了它。

  据了解,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救护人员对野外动物的抢救成活率从以前的不足40%提高到70%,特别是羚牛的抢救成活率从20%左右提高到50%左右。2005年,救护人员先后外出抢救野生动物50余次。共抢救各类动物51只(头),其中一级保护动物20次,包括抢救大熊猫3次。很多救护人员都表示,只要想到自己救护的珍禽异兽“名扬天下”,心里就觉得很满足了。

  让野生动物回归大自然

  与被救护的野生动物相处久了,救护人员也产生一个疑问:这些被救护的珍稀野生动物能不能顺利返回野外环境之中呢?据说,中心的救护人员曾经把两头救护回来并康复的熊送回大自然。两头熊当时是离开了人类的居住环境。但是过了几个月后,两头熊又回到了人类的生活范围之内,并且饿得皮包骨头不成“熊”样。经过观察发现,两头被救护过的熊出现了对人类的依赖,对于找到人类而获取食品已经产生了某种条件反射。

  据介绍,野生动物为了能够在野外的严酷环境中生存繁衍,必须具备一种人类称之为“野性”的素质,必须拥有自己捕捉食物或寻找食物的能力,必须具备抵御天敌和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必须具备足以保证它在野外生存下去的体力与技巧。但是,因为被人类救护而被驯养的野生动物却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失这类野外生存的素质。

  在被救护的野生动物中,有些伤势较轻的会很快被送归大自然,它们不存在什么野化问题。但是伤重而不得不长期驯养的野生动物会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中心的救护人员认为,让野生动物生活在一个我们看来比较优越的环境里可能有悖保护野生动物的本意。因为野生动物应该有选择生存方式的自由。所以,救护工作的理想状态是:应该让被救护的野生动物从哪里来,又能顺利回到哪里去。

  在被救护的野生动物中,有一部分因伤致残,永远丧失了在野外生存的能力。对于它们,救护人员能够做的就是让它们在中心“养老”。但是对于那些有条件返回大自然生活的野生动物则不能这样处理。兽医院院长马清义说,我们想竭尽全力给大自然送回一个在各方面都完整的野生动物,这是我们责任,我们有这样的想法:争取能尽早开展被救护动物的野化训练。虽然工作的重担会进一步加重,但是我们不担心这个,因为我们是在为理想和事业而付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