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社会发展滞后的四个表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13:56 人民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获得了举世公认的发展。相比之下,中国的社会发展却没有能够获得同步的发展,社会发展处在相对滞后的状态之中,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瓶颈。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生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节。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位的发展,即:发展的基本宗旨是要满足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是要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受益。正是从

这个意义上讲,重视民生问题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位的发展。因此,有效地解决民生问题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目的。民生问题包括民众的基本生活状态、发展的机会、社会权利的实现状况等等。经济发展同民生问题形成有效结合的关键在于实现充分就业和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结构。但是,中国这些年来恰恰是在这两个方面没有做好,致使经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与民生问题出现了分离的情形。目前中国的失业问题十分严重,城市当中的实际失业率已达10%左右,农村当中还有1.5亿人的“富余劳动力”。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结构呈金字塔型,64%左右的人为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而且新的贫困人口不断增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已经突破0.45。显然,大量的社会成员并没有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

  第二,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节。发展是社会机体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以及各种成分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一个层面的滞后,都会毫无疑问地导致整个社会机体的滞后。不能否认的是,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事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其发展处在一种明显滞后的状态之中。由于片面地重视经济,因而社会在转移支付力度方面十分薄弱。社会保障事业严重欠账,致使大量的失业人员、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几乎没有启动。文化教育事业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教育经费只占GDP的2.7%,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公共卫生体系则更为薄弱,农村的公共卫生体系甚至还比不上改革开放之前的那种低水平、广覆盖、有实效的状况。

  第三,社会结构同经济结构之间的不协调。我国已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产业结构也在向现代社会过渡。但是,社会结构却没有相应地实现转换。首先,职业化的社会群体远没有形成,许多社会群体往往缺乏严格的职业范围。例如,中国不乏经济经营者、不乏富豪,却缺少一个真正的企业家职业群体,缺少一个规范的中介人群体。再如,工人群体的职业能力在下降。现代社会当中的工人技能等级比例结构应是中级和高级工人占据多数,而在中国现阶段工人技能等级比例结构却正好颠倒过来。中国工人中的高级工的比例只有4%不到,初级工的比例则高达80%左右,许多工作精力和劳动技能处在最佳状态的40-50岁的工人提前退休或失业。其次,社会阶层之间缺乏公正的互动规则。例如,户籍制度的延续,使得“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生活,社会流动难以平等、畅通地进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第四,社会整合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中国社会出现了大量新的因素。然而,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社会整合方式却没有系统形成,换言之,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社会目前出现了一种“分化有余而整合不足”的情形。社会成员的表意渠道十分有限,参与意识及参与渠道仍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公众社会权利的实现及保护机制没有形成,第三部门的影响力微乎其微,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的规则体系和信用体系远远没有形成。中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沿用以往的社会控制方式,比如仍然习惯于使用行政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作法无法有效地应对复杂多样的新情况,尤其是难以应对大量不确定性的因素,难以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社会发展滞后的情形,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造成了严重的负面效应。首先,它给发展的成果打了不小的折扣。由于民生问题与经济发展的脱节以及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节,使得大量的社会成员无法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这就造成了一种“有增长无发展”或“增长多发展少”的不健康的情形。其次,直接削弱了发展的持续推动力。就中国而言,在诸项经济拉动力如出口拉动力、投资拉动力和内需拉动力当中,内需拉动力的作用要远远高于前两者。一个经济学的常识道理是,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群体。而中国社会中大量贫困人口以及严重的贫富差距现象的存在,使得消费市场日益萎缩,严重地削弱了内需拉动力,进而严重地降低了中国发展的持续推动力。中国目前的内需拉动力之所以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其关键性的原因就在于此。再次,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留下许多隐患,积累种种问题。一方面是社会总财富的迅速积累,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社会成员分享不到发展的成果,这就势必会形成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使社会的各个阶层之间出现种种抵触甚至是冲突的情形。又由于社会整合力度的减弱,因而社会难以有效处理种种社会问题。这一切,必然会对社会的安全运行造成大面积的负面影响。

  原载《中国经济时报》2004/03/0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