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帮青年“啃老族”积极就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14:25 新民晚报

  每年的两会,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问题总是热门话题之一。在前几年的会场上,“4050人员”“非正规就业”“万人就业岗位”是比较热门的词语,可今年不同,“新失业群体”成了代表们关注的焦点。

  现象:毕业当起“啃老族”

  “去年我们居委调解的65起家庭纠纷中,有三分之一是‘啃老族’引起的!”来自江浦街道陈二居委的张园园代表的话让人震惊。这些“啃老”的年轻人在18岁至30岁之间,他们大多高中或中专技校毕业,有的曾短期工作过,有的没上过一天班。不少人的作息时间是:每天睡到下午才起床,吃第一顿饭,然后不是在家玩电脑就是去网吧打游戏,直到半夜凌晨才回来,吃第二顿饭,还有的在家看电视直到所有节目结束,再上床睡觉。由于没有收入,他们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还向父母讨零用钱、手机话费。有的父母担心孩子这样将来生活没有保障,尽管自己收入不高,还从有限的养老金中拿出钱来为他们缴“三金”。

  “啃老族”是青年失业人员中的极端现象。更多的青年有就业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找到合适的岗位。这一情况并非上海独有,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在一项课题报告中,把他们称作“新失业群体”。他认为,由国有、集体企业失业下岗人员构成的“老失业群体”在逐渐减少,而由年轻失业者组成的“新失业群体”日益增加。

  症结:青年就业难在哪

  敬业精神、动手能力和工作经历的缺乏,是“新失业群体”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不少青年挑精拣肥、拈轻怕重,放弃了许多就业机会。最近,黄浦区几家星级宾馆招聘服务员,工资1000多元,一些旅游学校的毕业生却不愿干,只因为当服务员要翻班,太辛苦。

  市人大代表、闸北区劳动保障局局长甘维刚分析,这些青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作为“小皇帝”被养大,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较弱;他们在应试教育中成长,缺乏职业技能培训;由于缺少工作经历,用人单位不愿录用。

  青年人就业难,还有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家长。这些青年的父母有不少是4050人员,从国有企业下岗后,他们不愿孩子再当蓝领,而一味希望他们当白领,以致子女“白领情结”越来越重。

  在发达国家,就业矛盾也集中在青年人身上,这已是一个世界性的就业难题。国外的就业问题专家认为,青年人不宜长期呆在家里,不然性格会变得孤僻,脾气会变得暴躁,久而久之不愿接受新的事物,与社会产生隔膜和敌对。

  药方:引导改变择业观

  甘维刚代表说,年轻人就业,不能光靠政府补贴,或出资购买一些岗位救急,还是要加强职业指导,提倡爱岗敬业精神,引导他们学一门以上的技能,来适应社会。

  季兰芳、丁美真代表提出,全社会都应当关心“新失业群体”,加强对青年人择业观的教育,让青年人结合市场需求正确定位,并引导他们从最基层工作做起。近年来,上海的共青团组织推出了“青年职业展翅计划”等,帮助年轻人就业和创业。

  记者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促进青年就业,是今年就业工作的重点。上海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需要大量的灰领,去年开发了180个新职业,今年将继续加快灰领新职业的开发和培训。本市还将加快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职业见习制度。本报记者邵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