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民时评:杜绝公车腐败不能只盯着车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21:09 人民网

  “将现在‘蓝底白字’的公车牌照统一换成‘红底白字”的公车牌照,以区别于其他各种社会车辆,此举花钱不多,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绝公车私用等腐败现象的产生”——这是日前在浙江省“两会”上,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提出的“车改”建议。

  给公车上专门牌照,将公车从其他车辆中区别出来,“以便群众识别和监督,构建起监督公务用车的强大体系”。在别的地方也有一些类似的做法,去年成都等地推行的公车

贴标制,就与上述浙江政协委员建议的监督思路如出一辙,从成都实施的情况看,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至少没有设计者预想的那么乐观,相反,一些当地市民反而产生这样的担心——“公车标志”是否会成为一种新的特权标志、滥权“护身符”?

  这种担心显然不是多余的,因为依目前的公车使用环境,许多时候,许多公车腐败,不仅不会因为公众知道它的公车身份就有所收敛,相反,倒是腐败得更加便利了——比如依仗特权车牌,拒交公路通行费、开“霸王车”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等。——事实上,正是鉴于这种情况,不少地方出现了另一种车改思路——取消公车的特殊号牌,使用普通民用牌照。比如,此前不少省份纷纷取消政府专用的“0”号车牌,而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北京公安将大部分警车改挂民用牌照。

  一面是希望通过公车的暴露来监督公车,而一面又是希望取消公车的特殊标志以杜绝特权,两种形式上看起来几乎思路相反的车改思路,又确乎都有各自的道理,为什么会这样?这也许正揭示了公车使用中的特殊两面性——当公车作为一种责任符号的时候,我们需要它越暴露越好,以利于监督;而但当社会环境使公车成为一种权力“仪仗”时,我们又期待公车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

  面对这种公车监管的矛盾现实,我们也许应该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公车的形式差别——马路上“隐”还是“显”是否就是公车监管的关键?换言之,公车腐败的牛鼻子是否在其上牌使用后的终端环节?

  在笔者看来,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无数公车腐败事实告诉我们,虽然从现象上看公车腐败是显现在马路上的,表现为公共资金的私用滥用,但根子其实还是,公车背后的权力本身,比如从预算买车到车辆配置管理的公共权力。如果这些权力源头——公共资金的编制、审批、使用,从一开始自由度就太大,缺乏必要的制衡、监控,那么等问题都积累到了马路上后再发动群众监督,即使有效果,也难免舍本逐末、治标不治本之嫌。

  因此,应当抓住权力规范这个关键,从公共资金使用、监督的制度源头就“套牢”权力者自利寻租的空间。否则,单靠在牌照管理上做文章,要想彻底“杜绝公车腐败”,恐怕很难实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