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5年,谁领风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02:16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宋健浩摄 在本周召开的浙江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长吕祖善代表省政府作了关于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宣布了未来5年浙江发展的思路和规划。也是在这几天,华东七省市中,已有山东、福建、江苏、上海经“两会”审议通过了各自的“十一五”规划,安徽、江西也有了“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未来5年,华东七省市将如何发展?他们组合成的“东部旗舰”,能担当起引领全国的重任吗? 皖赣明显要加速 虽然中央政府在力推“绿色GDP”,但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GDP仍是各地政府最为关心的指数之一。在华东六省一市目前发布的“十一五”期间GDP增长率数据中,各省市GDP增长率均在9%以上,高于国家统计局预测的“十一五”期间全国GDP增长率保持在8.5%。 不过,相对于“十五”期间的这七省市的高发展速度,这个速度总体放缓了。 在华东,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十一五”期间,GDP增长相对于中部省份的安徽和江西低了1至2个百分点。有关专家称,由于相对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大,“十一五”又是一个经济转型的时期,因此,更注重经济运行的质量。而相对欠发达地区,则利用这段时期加快发展,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十一五”期间,江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1%,这个目标在华东各省市中,最高。 为此,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信息研究处处长陈新华解释道,江西提出这个目标,是一个科学、理性,也让人怦然心动的数字。他认为,从这几年看,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主要经济指标,GDP年均增长达11.6%。 而在江西省政府办公厅调研处助理调研员周凌荣看来,江西和东部的差距有些方面还在继续扩大。按照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的要求,为了赶超全国平均水平,需要江西提速。 当然,江西省委、省政府想得更远。“十一五”期间,江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进。他们认为,这个时期正是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把目标定得高一点,才能打好基础。 同为中部的安徽省也“英雄所见略同”。“十五”时期,安徽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为逐步缩小与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距,安徽省近日提出,“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要继续在10%以上,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半以上。对于这个目标,安徽省有关领导颇有信心。安徽省省长王金山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说,“融入长三角、依靠高科技、开发两流域、唱好‘黄煤戏’”是加速安徽崛起的大戏的前奏。 要加速,怎么加? 以江西为例,他们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陈新华认为,推动江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继续改善江西的软环境,这是所有欠发达地区首先要做的。令人欣慰的是江西前5年做得还不错,有的大项目落户江西,省里主要领导都去过多次;还有个项目,上午一个电话打到经贸委,当天下午就批了,效率很高;工商部门现在一天内就能把执照办好……“我们需要这样的软环境,以改善江西省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吸引外资。对于江西省来说,投资还是最重要的,毕竟江西的经济还不发达”。 “先进们”更重和谐 中部在奋起直追,排头兵又岂甘落后? 虽然整体速度相较于他们各自的“十五”步伐有所调低,但仍然都超过了全国预计的平均水平。这对于连续保持十几年快速增长的这些沿海发达地区来说,相当难得。 江苏“十五”前4年的GDP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2.6%,预计今年增长不会低于14%。一般人认为,江苏经济目前仍处于上升期,“十一五”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完全有可能。 和江苏一样,山东的经济增长目标也定在年均增长10%左右。对这个数字,山东的代表、委员认为还是很“留有一定余地的”。山东省有关领导在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全委会上就表示,“争取完成得更好一些”。 而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的“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目标为GDP增长率在9%以上。在很多人看来,这也许意味着上海连续14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速度的“辉煌”将会结束。然而,上海市政府特聘决策咨询研究专家杨建文却表示,调低GDP增速,为上海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运行方式转变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既要推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运行方式,又要让GDP高速增长,很难两全。”上海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从《规划》中所描述的产业结构来看,上海要保持GDP实现两位数增长,“要重新定位”。 上海之所以要调低GDP增长率,有关专家分析说,上海在推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运行方式,对GDP的高速增长会有影响。上海市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信息表明,2005年1到11月,上海市重点发展的6个工业,喜忧参半:精品钢材制造业是主要的盈利行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生产总量大,但盈利能力相对较低;汽车制造业生产和利润双双下降;成套设备制造业盈利能力大增;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制造业生产规模大,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也大;生物医药制造业生产规模小,发展较稳定。上海市发改委人士分析,上海发展模式转型有个过程,“在转型过程肯定会影响GDP的增长”,“调低到9%,就是为了应对这个影响”。但杨建文称,“完成9%的目标依然没问题”。 “保守”的还有浙江。浙江把未来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定在9%以上,相对于该省“十五”期间年均12.8%的增势,相对于全省蓬勃发展的经济以及经济结构的相对优化,省外很多人都有些不解。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也认为:“浙江实际执行的结果超过9%的可能性很大。”他继而分析了原因,在“十五”期间,浙江省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厚实,体制更具活力,经济结构进入根本性转型时期。目前,浙江的产业结构转型出现好的迹象,比如轻纺的比重在下降,而机械、电子、汽车等产业在上升,长期以来的纺织大县绍兴目前非纺投资超过70%,因此,“十一五”期间的浙江,绝对有实力和能力再续写经济传奇。 降低能耗是新“考点” 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的目标。目前,华东各地在制定本地区“十一五”规划时,也纷纷提出这个目标。 我国单位能耗远高于发达国家,甚至高于不少发展中国家。国家发改委提供的资料表明:我国生产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能耗是日本的11.5倍,是法国和德国的7.7倍,是英国的5.3倍,是美国的4倍。而我国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将处于重化工业阶段,面对城市化进程加速、居民消费升级和国际制造业转移等情况,资源能源消耗将继续增长,如果不采取一切措施降低能耗,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变得无以为继。 制定目标并不难,难在目标的落实。华东7省市如何实现20%的目标呢? 从目前华东各地的经济增长方式看来,这个目标完成起来难度不小。 总体上看,目前江西省每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3。江西给人的印象是山清水秀,但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环境与资源压力逐步显现。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新华认为,按照江西省委建议中的这个目标,工业的使命可谓重大,任务也艰巨。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工业系统逐年分解,落实到各行业与企业。据了解,明年的目标要求是工业综合能耗降低5%,以后每年按5%的要求推进,最终确保未来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0%。 江西省经贸委综合处处长王小永则从“差距之中看到潜力”。他说,江西的资源利用率不高,一些行业的利用率甚至只有50%到60%;能源消耗偏高;循环经济发展不够。而这些,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说明江西省降低能源与资源消耗大有文章可做,“关键是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浙江在“十五”的快速发展引发的“成长的烦恼”在去年相当突出,“成长的烦恼”其实就是资源紧缺、能耗过高、污染较大。浙江工业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鲍健强教授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改变工业结构,成为浙江“十一五”降低单位能耗的必由之路。他认为,政府的当务之急在于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技术环境。 细心的人发现,在今年的上海市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上海在绘制蓝图时大量的提到的是降低能耗、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上海预测,到2010年,全市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环保投入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以上。 江苏对能耗降低的目标提得更高,要求把“20%”当作底线。省委、省政府提出:主要是抓住生产和建设环节节约这个重点,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低耗型产业和产品,以尽可能少的物质消耗,产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要借助资源能源约束的倒逼机制,促进集约型增长模式的加快形成。有关领导表示,达到这个目标会有一定难度,但这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山东的对策是,建设节约型农业,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该省提出,争取到“十一五”全省基本实现蔬菜、瓜果等优势产业和品种的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 区域战略各有难点 注重区域的整体推进与融合,是华东地区“十一五”中的又一个亮点。 《中国芜湖》网站上有一个市民心声,有市民这样写道:“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势不可挡的今天,快速融入长三角,提升安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当务之急。”同样的呼声也来自政府领导。2005年10月22日在江苏南通举行的长三角城市峰会上,江苏省淮安市常务副市长王向明改编了一首流行歌曲:“如果你们愿意,请让我们靠近,让你们明明白白我们的心。”来表达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群长三角周边城市的共同心声:尽快融入长三角。而这大概可以作为中部的安徽、江西和东部如何统筹发展的一个答案。 安徽省委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加速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省长王金山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特别指出,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格局看,安徽经济发展的走向是由西向东,向东即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他认为,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是拉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安徽融入长三角,推行向东发展战略,是中部崛起发挥区位优势的最佳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博士也认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寄希望于东部的产业转移。安徽的选择,是抓住机遇,也是顺势而动。不过,他进一步建议,融入长三角,不仅仅是口号,安徽要具体研究,通过什么样的路径、什么样的机制能够融入长三角。 其实安徽更明白此中要害。他们已经启动了“十一五”经济融入长三角的研究项目。省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研究内容包括安徽经济融入长三角的重大机遇分析,存在的制约因素,融入思路、目标和途径;提出如何促使省内基础较好的地区面向长三角联动发展,尽快形成核心经济带;如何以消除投资软硬环境瓶颈为着眼点,全面打通融入长三角的快速通道;如何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为依托,加快实现与长三角的产业对接;如何以人力资本开发和土地储备为着力点,夯实融入长三角的发展基础等。目前,安徽省已确定以全面对接长三角为重点,加快构筑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如果说安徽的“区域发展”侧重于接轨比邻而居的长三角,在江苏、山东这样的大省、强省中,如何在未来5年中解决好“省内地区差异”,则是对当地政府执政水平的又一个考验。 江苏南北差异明显,在过去的几年中,省委、省政府为此推出许多重大举措,不过,南北差异在“十五”末仍然成为全省的一个“痛”。江苏提出的未来5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难也就难在苏中和苏北。省长梁保华认为,提升苏南竞争力与推动苏中快速崛起、加快苏北振兴问题,是“十一五”期间江苏要解决的5个问题之一。在日前召开的江苏省政协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有委员提出,江苏要着重解决产业转移的问题,苏北的发展关键在开放,开放要从连云港突破,连云港上去了对整个苏北的开发开放有带动作用。 山东也是殊途同归。“一群一圈一带”是该省“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所谓的“一群一圈一带”,是指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鲁南城市带。 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威海、烟台、潍坊、日照、淄博、东营8个地级市,被山东规划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发展区域。从山东“十一五”规划纲要来看,其对半岛城市群的发展显然倾注了更多精力,力争以加快打造国际性都市群和现代化制造业基地两大品牌为目标,使之“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地区之一。2010年生产总值要达到2万亿元,人均6000美元。” 而在福建,未来5年,将有可能出现一个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海峡西岸”4个字被写入了中央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福建省社科院党组书记杨华基说,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上明确了“海峡西岸”的界定,给福建今后发展留下了空间。而从福建“十一五”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看,显然也强调了这个区域的重要性:突出强调发挥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发展壮大闽东北、闽西南两翼,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紧密对接、联动发展;加强两岸三地联系,逐步形成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区域。 不过,“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是个大课题。作为拥有全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华东来说,需要“统筹”的,不仅是如何在全局战略中发展自身、服务全国,更有区域内部如何优势互动、良性互补的问题。 《华东新闻》(2006年01月20日第二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