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境外上市 热从何来企业融资 难题怎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02:16 人民网-华东新闻

  中小企业再成焦点话题

  去年岁末,“2005年全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传出的强烈信息是:“十一五”期间,将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初步形成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布局结构相对合理、管理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持续增强、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扩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其中,“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内外上市,扩大直

接融资渠道”,成为话题焦点。

  实际上,这几年,中小企业上市,一直引人关注。至今,50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已全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成为证券市场的首个全流通板块。2005年12月1日,反映中小企业板股票价格总体走势的中小企业板指数正式推出,为投资者参与中小企业板提供了一个估值参照系。

  另一方面,一些境外证券交易所频繁投来“橄榄枝”,以各种优越的条件吸引中国优质企业赴境外上市,想通过资本市场持有中国企业股票的方式,来分享中国经济高成长带来的高额利润,因此吸引了很多中小企业选择到境外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境外上市”大有升温之势。

  境外上市为何成了“香饽饽”?

  中小企业境外上市热潮,始于2002年下半年。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首先,是国内上市资源稀缺;其次,是开放资本市场后的必然结果。

  中小企业境外上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筹集了大量资金,优化了资本结构,获得了加快发展的动力,还初步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树立了国际形象和品牌。更重要的是,公司透明度和规范运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然而,正如一个硬币有两面一样,境外上市也存在诸多风险。有的公司管理层对境外上市缺乏足够认识,以致对上市融资额度、所需费用、公司架构和资金用途没有充分考虑;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上市经验的专业人才,以致在与境外中介机构沟通过程中,不能及时准备和提供符合相关要求的应披露资料,进而影响上市时间和进度。有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不能满足境外交易所有关上市公司的治理要求;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并不重视在上市前引进策略性投资者,以致影响上市的发行数量和价格。

  此外,不少境外投资者对内地中小企业有担心、有质疑:一是其上市文件、披露业绩是否真实;一是认为其公私难分,风险评估困难。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境外上市企业频频遭遇信任危机,从欧亚农业、腾达科技,到中国特纤、创维高科,涉及上市造假,会计舞弊等问题不断发生,使整个海外上市军团形象受损。

  京华山一企业融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灯场则提醒那些中小企业,在境外上市前应该考虑一系列问题:企业是否急需资金及取得上市地位?是否需要外汇资金?是否有意拓展外汇市场?是否有意吸引国外专业人才加盟?公司是否增长快速需要不断从二级市场配股集资?是否希望尽快实施股权计划以吸引人才等等。

  除此之外,上市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对中小企业来说也非常关键。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规模、所处行业、拓展领域、证券交易所特点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交易所。

  境内外“板”存在不小差距

  不过,很多人认为,国内中小企业愿意“走出去”上市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境内外中小企业板的差异。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板的开设,已成为探索创业板制度创新的一种有益尝试,但严格说来,与香港、美国等境外创业板市场截然不同,因为它有3年盈利的要求,对企业财务状况有硬性指标,所以,只能是主板市场的小规模板块,而无法成为扶持创新的板块。在融资的灵活性、公司国际化等方面,与国际成熟的创业板市场尚有较大差距,所以国内中小企业更青睐海外上市。

  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板是按照“两个不变、四个独立”的原则来定位的。所谓“两个不变”,是指“遵循现有法律环境不变、发行上市标准不变”。所谓“四个独立”,是指与目前的深圳主板市场保持距离,即“独立挂盘、独立交易、独立披露信息、独立设立指数”。由于中小企业板并非创业板,且一开始规模不大、门槛较高,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和中小企业的上市需求相比,实在是杯水车薪。就国内目前的情况看,只有主板和中小企业板,所以选择的余地很小,融资条件和环境都有限。相反,国外就有很多选择空间。

  破解“融资难”从建中小企业板做起

  其实,无论境内还是境外上市,实质都是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难题。因此,比关注“到哪儿上市”更本质的问题在于:究竟如何从资本市场上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做大做强?

  实际上,从2002年6月全国人大颁布《中小企业促进法》,到十六大《报告》和三中全会《决定》,均要求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注重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从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最近出台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都提出要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目前的中小企业板究竟能不能顺利过渡到创业板、逐步建立起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主板、创业板及其不同的上市标准,能不能对各类企业形成层次化的辐射,从而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求?如果能,相信必将更有效地服务和配合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

  业内人士认为,把中小企业板视为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的第一步,然后再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低门槛、全流通的创业板市场,是符合国情的必经之路。对于拟通过上市融资寻求发展的中小企业,需要充分权衡发展战略、融资规模、资金安排、财务状况等各方面情况,理性地作出在境内或到境外上市的选择。

  《华东新闻》(2006年01月20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