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3 9位“爹娘”共有一个“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05:57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39位“爹娘”共有一个“妞”

  

39位“爹娘”共有一个“妞”
阅读提示

  年轻时,她经常为工厂、为社会义务劳动;退休后,家境并不富裕的她长年照顾着39位无儿无女的贫困孤寡老人;现如今,这位68岁的老人身患重病的消息牵动着无数开封人
的心——

  “小郭”病重牵动开封全城关注

  几个月来,郭爱梅病重住院的消息引起了众多开封人的关注,从市委书记到街头菜贩,从

人大代表到个体商户,从机关到学校,捐款者络绎不绝,捐助热线应接不暇。网络论坛上,赞誉和祝福饱含热情;敬老院里,老人们天天祈祷着“小郭”能够扛过难关,早日康复。

  郭爱梅,一个普通退休工人,何以能牵动那么多人的心?年轻时,她利用业余时间经常在煤场义务装卸煤球,在农贸市场无偿打扫卫生,有人说她“神经病”;工作中,她不计报酬每年多为工厂做4万多件活,相当于多干4个多月,担了个名声——“出风头”;退休后,她一如既往地长年照顾着39位无儿无女贫苦孤寡老人,有人笑她“傻媳妇”。她曾多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市劳动模范称号,多次当选省市人大代表。

  1月10日,记者到开封市第二人民

医院看望郭爱梅老人。病床上的郭爱梅目光浑浊,面色苍白。在北京读大学的外孙女和外孙回来看望她,她从一个鼓囊囊的塑料袋里掏出一枚枚硬币、一张张零钱——那是一所乡村小学的孩子们为她捐的320元钱。郭爱梅要外孙女和外孙用这些钱买成作业本,送回那所小学。

  不论是人们的褒扬或不解,还是各种耀眼的头衔和荣誉,对于这位68岁的老人来说,都已不再是最值得追忆的东西。在两个小时的采访中,她没有谈到自己的事迹,甚至对自己非常严重的病情一字也没提,她说的最多的是她和那些“爹娘”之间没有血缘却浓于血的亲情。

  39位孤寡老人先后被认做”爹娘”

  1982年的一个偶然的机会,郭爱梅发现在她家附近住的一位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已经几天没有出门了,就登门看望。

  进屋后,一股扑鼻的臭味几乎将郭爱梅熏倒。原来,老人已经病重多日,撒尿拉屎全在床上。郭爱梅赶紧给老人换衣服、洗被褥、喂饭吃,认下了这个“娘”。

  也就是从那时起,郭爱梅跑遍了开封市的4个行政区、18条街的9个居委会,陆续联系到了30多位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全部认成了“爹”和“娘”。1986年,郭爱梅退休。从此,照顾这些穷苦的孤寡老人,便成了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20多年来,郭爱梅家的墙头上贴着一张她画的路线图,开封老城被城墙围着,这条路线图从城墙的南门延伸到西门,又到东面的曹门。图上标记着每位孤寡老人的姓名、所在街道和门牌。

  只要一有空,郭爱梅就骑着三轮车到“爹娘”那里照顾,帮助老人们洗头洗脚、提水扫地、洗衣服拆被子,给他们买煤球、买面。夏天到了,买个单衫,买条毛巾;冬天来了,织双棉袜,添条棉被。哪个老人的药吃完了,哪个老人喜欢吃西瓜,哪个老人该剪头发了,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逢年过节,都是郭爱梅最忙的时候,只要有一个老人没有拿到节日礼物,她心里就不踏实。

  每年的春节,郭爱梅都会给“爹娘”买张年画,挂在屋里。只要隔一段时间她不出现,老人们就会用手摸着年画嘴里念叨着:“妮,你咋还不来?”

  1984年10月份,省工会组织全国劳模、省劳模到南方疗养,放心不下老人们的郭爱梅把针线活带到了旅途上,坐在观光的船上给老人们纳鞋底,一时间被传为佳话。

  半个月的疗养时间里,她做好了一双鞋子,织成一双棉袜,回到开封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老人送去。

  大南门附近住着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夫妇,老大娘患偏瘫,家里又乱又脏。多年没拆洗过的被子硬得像木板,老大娘的头发结成了疙瘩。老两口成了郭爱梅照料的重点对象,每次进门后,郭爱梅二话不说,先帮老太太洗头、梳理、一遍遍地把虱子篦干净,然后把该拆洗的东西拾掇起来,拿回家清洗。为了让老大娘舒服点,郭爱梅做了10多条小棉褥子和5条棉裤,几乎天天换、天天洗。

  老大娘病重时,郭爱梅正参加开封市人大会。那天,她实在放心不下,就请了假,买了大娘最爱吃的山楂糕和橘子赶到大娘家中。

  弥留之际的老大娘倚在郭爱梅怀里,吃了一块指甲大的山楂糕、一瓣橘子,嘴角含着笑,去了。大娘去世后,郭爱梅把老大爷送进了敬老院。

  家住草市街的曹老太太是郭爱梅照顾时间最长的一位老人。20多年前,老太太就患上偏瘫,郭爱梅一直坚持用三轮车拉她去附近的诊所作针灸,每次车到诊所前,她都把老太太背到病床上。年复一年,郭爱梅年龄也大了起来,越背越吃力,连诊所的大夫都夸这“闺女”真孝顺。得知实情后,大夫再也不肯收郭爱梅的钱了。

  一次,曹老太太端着郭爱梅煮好的饺子,却被心里的话憋得吃不下去,眼泪一颗颗掉下来:“人家做好事,三回两回就不来了,爱梅啊,我一拖累你就是20年哪!”

  一次,中山路一位老人得了急性肠胃炎,屎尿拉得到处都是。因怕邻居们嫌脏,郭爱梅拿着衣裤、被单跑到很远的河边洗涮好,再回到居民院里在公共水龙头上清洗。邻居们问她:“你就不嫌脏、不恶心吗?”郭爱梅笑笑说:“我这人‘胃深’,没事。”

  2002年,一位姓游的大娘因为房屋拆迁和郭爱梅失去了联系。郭爱梅说当时自己“就像失去了亲娘的小孩一样难受”,于是一条街挨着一条街、一个居委会接着一个居委会整整找了3个月,才将游大娘找到,郭爱梅为此还哭了一场。

  24年来,郭爱梅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和节假日,为39位孤寡老人送去了多少条棉被、多少斤水果蔬菜、多少块煤球、多少种药品,她数都数不清,她也从来没有数过。其中30位老人都是拉着郭爱梅的手,嘴里唤着她的名字走完了人生的路程。

  病床上的郭爱梅一包方便面竟成了心中的

奢侈品

  去年中秋节的第二天,忙碌着给“爹娘”送礼物的郭爱梅病倒了。

  被儿女拉到医院检查,郭爱梅被诊断出患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这是一种很难治疗的血液疾病,而且病情还有向白血病转化的可能。

  目前,郭爱梅靠输血来维持生命,专家会诊分析,她也许仅有4至6个月的生命期。

  躺在病床上,郭爱梅整天担心的还是那些“爹娘”,多次向丈夫交代“后事”:“咱认的爹娘全是无儿无女的穷苦老人,我要是走了,你要替我经常去看他们……”

  丈夫说:“你放心,我不会不管他们的,你为别人做了一辈子好事,该想想自己了,你说你想吃些啥?”

  郭爱梅说:“你看电视上说的那种花花绿绿的方便面,水一泡就很软,等咱有了钱,就买上一箱,我想尝包方便面……”

  在病床边上守着的大女儿李晔再也忍不住“呜呜”哭了起来。

  一包方便面,竟成了郭爱梅对物质生活的奢望。

  可是24年来,郭爱梅在照顾39位孤寡老人身上花了多少钱,谁能计算清楚:逢年过节,她都要买油、肉、礼物一一去看望;对于大小便失禁者,她要给他们多做几条棉被、褥子、棉垫;身体不好的还要看病买药……自己每月400元的退休金、儿女们给的生活补助,她都一股脑花在了“爹娘”的身上。

  1997年春节前,开封市有关领导慰问特困户,给郭爱梅家送去1000元钱。当天晚上,郭爱梅一夜没睡稳当,第二天就和丈夫一起买了肉、面、粉条、韭黄、白菜等,蹬着三轮车跑了大半个城区,挨家挨户给老人送去。

  手里有钱时第一个想到老人们,没钱时郭爱梅也没丢下“爹娘”。8年前的一件事令女儿李晔至今记忆犹新,母亲急着给老人们买药但缺钱,她竟把价值100多元的手表卖了10元钱。

  为了挣钱供养“爹娘”,退休后的郭爱梅和丈夫在10多年前卖起了菜。卖菜需要起早摸黑,郭爱梅的右眼因工伤早已失明,多年的腿病更是让她疼得掉泪,但她和已经70岁的丈夫硬是坚持了下来。他们菜摊上有什么新鲜菜,老人们就能吃上什么菜。而每每提及年迈的爹娘卖菜时,儿女们就心疼得想大哭一场:“他们从来不吃新鲜蔬菜,只吃卖剩下的菜,有时把白菜帮掰下自己吃,把里边的菜心送给孤寡老人们。”

  身患重病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

  每年春秋两季,郭爱梅都要将老人们不同季节的衣裳、被褥来个大清洗。这可不是个小工程,几十位老人的衣被堆在她家的院子里像座小山。虽然女儿逐渐长大,能为母亲分担,但因没钱买洗衣机,一件件都要用手搓,郭爱梅累得直不起腰。

  1997年,郭爱梅家终于有了一台洗衣机,那是开封市皮鞋商场总经理贺若愚送去的,同时送去的还有一台彩电。那时,普通市民家对这些家电也许已更新了几代了,可出现在郭爱梅家还是第一次。

  当时,看到这位经常在报纸上出现的“大好人”住着一间简陋的棚屋,贺若愚的眼泪怎么也控制不住。从此,每到逢年过节,他都会带上礼物去看望郭爱梅。

  郭爱梅身患严重的血液疾病,其实她的病根早在20多年前就已埋下。1986年,省委宣传部编写的《做有理想有纪律的人》收录了关于她的事迹的报告文学,其中就提到“长期的有害作业致使她血小板锐减,经常头晕”,“1982年,她的血小板猛降到五万六,不及正常人的一半”。

  去年10月,郭爱梅生病的消息传开后,曾经报道过她事迹的开封日报记者在报纸上呼吁“好人郭爱梅需要我们的帮助”!

  开封市委书记孙泉砀专门作出批示,安排人员前往看望郭爱梅并要求协助解决医疗费问题。紧接着由开封市总工会、民政局、劳动局、财政局等部门联合开会商量解决其医疗费用问题。社会各界更是踊跃捐款送物,短短10天时间里捐款便达到6万余元。

  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免去了郭爱梅的住院费、检查费和护理费……

  社会各界人士吐露着一个共同的心声:好人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和尊重!更重要的是,这颗源于天性的爱心值得全社会去珍惜!

  记者手记

  享受真情因而快乐

  记忆中的郭爱梅,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充满张力的热情。

  这种热情朴实而真挚,毫不矫揉造作,也许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热情令她能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不为一己私欲所羁绊,矢志不渝地将爱播撒在人间。

  有人始终不能理解她的行为,总以某种私欲为出发点去揣摩她,或以“傻”来论断她,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价值观中找到答案。人的天性中原本都拥有善,有人在物欲中迷失甚至泯灭了这一真我,而过着简朴生活的郭爱梅则固守着这个宝藏。她不是在施舍,而是在享受真情,因而她快乐。

  病床上的郭爱梅非常清楚自己的病情。可能,我们无法过久地挽留住她的生命,然而我们可以留下一份感动,化作一股清泉潜在心灵,来沟通彼此的真情。

  □记者周斌实习生尚杰文图

  外孙女心疼地抚摸着郭爱梅苍白的手背

  郭爱梅已经身患重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