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诸葛亮与好官(文博杂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06:1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诸葛亮与好官(文博杂谭)
诸葛亮像

  成都武侯祠供奉有诸葛亮最大的塑像,并汇集了历代名人为他题写的诗词文章,溢美之词,几乎囊括。多少年来,人们接受这样的文化熏陶,从而认为:万民福祸,国家兴衰,系之于既智慧超群又鞠躬尽瘁的贤臣身上。中国古代,民间称好官为清官,在典章史籍中则称他们为循吏、良吏、廉吏。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官僚机构的国家,从司马迁的《史记
》开始,就出现了对官僚的类型化评价。好官的标准是什么?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司马迁的标准是:行教、清廉、守法。在崇尚法家政治的战国、秦及汉初,守法是最主要的标准。到了“独尊儒术”时期,推行教化又成为好官的标准。但因教化的成效很难考核,从三国末年开始,根据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清、慎、勤”成为正式的为官标准,清官也就逐渐成为好官的代名词。

  古往今来,有几个官员能像诸葛亮这样传诵千古?乱世英雄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不过他们都很难成为伦理道德上的典范。他们多有个人私欲,因此很难赢得人心。诸葛亮在给后主刘禅的上书中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死后,果如其所言。中国人只愿推崇没有私欲的人,中国皇帝只愿选用没有个人野心、忠心耿耿的人,而诸葛亮的“志”恰恰是无私欲的“淡泊明志”,诸葛亮的“远”恰恰是无私欲的“宁静致远”,他“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他既无意篡阿斗的位,又内无余帛,外无赢财。他图什么呢?《前出师表》中似有表白,说让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这些在今人来看,似乎有点知恩感恩,其实,在古代中国找不到比这更高的道德境界了。另外,诸葛亮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直至病死军中。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后世为官的最高准则。总之,诸葛亮的人格符合国人的理想模式和心理意愿,他首先是伦理上的典范,然后才被承认是政治上的典范,智慧上的典范。

  封建社会的清官也好,好官也罢,其实都是统治阶级的代表,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只是,比之于贪官、昏官而言,他们毕竟对人民有益,为人民做过一些好事,对推动历史起过积极的作用,也更为人民所称道。后人特别推崇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将其视为智慧化身。小说《三国演义》更是将其神化,其情节更是广布人口。其实诸葛亮的“清、慎、勤”和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财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才对我们现今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教育,以及先进典型的宣传更具学习和借鉴的意义。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01月20日第十五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