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慈善的源头:责任感 财富观 价值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09:59 河北日报 | |
从2005年11月第一次中华全国慈善大会,到岁末年初开始的如火如荼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记者调查发现: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捐赠纪录的不过10万家,占1%。 中国企业为什么缺少慈善意识? 做慈善绝对对企业自身发展有利 2005年中华慈善奖获得者储吉旺的遭遇,可以为企业慈善行为的价值作出最好的注解。 中国企业尤其是浙江企业在欧洲遭遇反倾销已屡见不鲜。储吉旺任董事长的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手动液压搬运车遭遇欧盟反倾销。欧洲客户面临抉择:关税提高28%,加上如意产品原本比同类产品价高10%。是去,还是留? 如意的欧洲客户都看过《辉煌如意》一书,知道储吉旺向社会捐赠甚多,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除了个别新客户,50多家欧洲原有客户没有离去,而是承担了产品价格提高的损失。储吉旺化险为夷。 欧洲企业家头脑发热了?不。是这个中国企业的信誉力量。 做慈善是被快乐包裹着的事业,企业家做慈善绝对对企业自身发展有利。储吉旺的信念得到印证。这位共产党员退伍后白手起家创下两亿元资产,同时二十年来将3000多万元捐献给困难群众和公益事业,在宁海,有些人干脆称他“慈善家”。 慈善观与企业家的财富观密不可分 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主任吕朝说,企业法人被称为社会中的企业公民,应当像普通公民一样担负社会责任:最基础部分是商业道德、依法纳税、企业优秀价值观建设等,其上是企业对员工、股东、客户、政府、合作伙伴等的关系处理,最上面的社会捐赠,是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 美国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及夫人梅琳达·盖茨近日由于对全球健康和扶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5年度风云人物。拥有290亿美元资金的该基金会资助贫穷国家的免疫注射项目,至少能拯救70万人生命。 朱传一、杨团、王名等学者认为,中国企业大多没有捐赠,最重要的是观念:他们并不认为,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参加捐赠,是无可推卸的责任。 慈善观与企业家的财富观密不可分。“在巨大财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美国上世纪初工业巨子卡耐基这句话代表很多慈善企业家的信念。拼命挣钱,拼命省钱,拼命捐钱,这既可造福社会,得到尊重,又可防止子孙在得之太易的财富面前不思进取,甚至玩物丧志。大慈善家洛克菲勒等企业家族百年代代相传,与此不无关系。相反,多数中国企业家觉得,财富是自己的,当留给子孙。 2005中华慈善奖获得者中,有近10年捐资1.7亿元的香港企业家曾宪梓、有年度捐资6460万元的女企业家翟美卿、有带领海尔集团先后捐赠2.5亿元的企业家张瑞敏。他们和所在企业把参加慈善和公益事业作为重要追求,达到了获得财富又超越财富的境界。 还有很多企业家在尽力为社会作奉献。北京残疾人服务中心总经理陈进军本身是残疾人,多半时间趴在床上看书和办公,多年来先后解决两千多名残疾人就业,还带领中心向社会捐赠200多万元,被誉为“代表中国残疾人的脊梁”。 让法律和环境成为企业慈善的加速器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2005年12月21日表示,在政府救助向社会团体救助的转型过程中,企业对于慈善事业的支持和帮助至关重要。 “企业不是不想做好事,而是有时候做了好事没有好结果。”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说法很有代表性。根据中国目前的税法,企业捐款中只有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才免税,捐多了,要为所捐的钱纳税。另外,捐赠免税手段之繁琐也令人却步。 研究表明,企业捐赠的起始动因一般与减税无关,但合理效率的减免税制度却能极大刺激捐赠数额的提高。“我建议政府订立税务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及个人捐献。”国际慈善组织世界宣明会简祺伟表示。 为慈善企业家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目前还很少。吕朝说,大多数企业并不知道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慈善活动,比如建立自己的个性化领域,制订捐赠策略,与企业经营有机结合,更多开展互利型慈善。 据新华社电 □鹿永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