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台湾艺术大学教授王庆台:闽台古迹艺术同根同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10:0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台北一月十九日电 题:闽台古迹艺术同根同源——访台湾艺术大学教授王庆台

  中新社记者 陈国明曾嘉

  三十年来孜孜不倦致力于中华古迹艺术研究的台湾艺术大学古迹艺术修护学系主任王庆台教授,几天前到了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与福州、厦门、惠安等地同行对中华古迹艺
术修护进行了有益的交流切磋,心得多多。今天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闽台古迹艺术同根同源,切磋的目的是为了共同把中华古迹艺术发扬光大。

  王庆台祖籍山东省,父母一九四九年随军来台,他于一九五0年在台湾出生。年轻时王教授就对中华古迹艺术情有独钟。他喜欢历史,并从历史中了解到,中华古迹艺术博大精深,台湾古迹艺术源自于大陆,尤其是与台湾一水之隔的闽南地区。从而,他就产生了研究中华古迹艺术和追根溯源的愿望。

  大学毕业后,王教授就一身投入这项研究,并卓有成效。他告诉记者,中华古迹艺术包括各种艺术雕刻,为追根溯源,他的足迹不仅遍及全台,而且还涉及北京、西安等古都,深入了解中华古迹艺术的深刻内涵。他说,台湾建筑工艺的石雕艺术发展体系,是随着闽南移民而引入的工艺技术,台湾匠师的延聘早期几乎都由闽南引进,因语言相通及地缘相近,且海峡对岸的闽南峰前、崇武两地,自古就以石雕为本业而人才辈出外,加之地理位置侧于泉州港北,有泊停之便利,故台闽两地商贸经返,舟楫之便,加之民国初年内地烽火,大批闽南石艺维生之匠渡台谋生。同时,台湾地方信众广泛集资兴庙,石艺承传自此鼎盛。

  王教授说,论台湾近百年来装饰雕刻体系,其大类可分为花鸟、人物、走兽、装饰等;装饰又因材料而分为剪粘、灰塑,其中雕刻人物历史故事多源自大陆戏曲,花鸟则集于书画,其所表达之形式成为闽南建筑装饰的主流大宗。

  “十余年前,台湾许多古迹艺术随着岁月的久远而毁损。文物部门就把这项修复工作交给建筑部门,但是不仅没有修好,而且越修越坏,到最后传统的古迹艺术也就消失了”。王教授遗憾地说,究其原因,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台湾

建筑艺术逐渐西化,对中华古迹艺术全然不懂,他们只是按现代建筑技术进行修复,于是便出现越修越坏的情景,致使古迹艺术受到全面毁坏,这项修复工作也使台湾“教育部”大伤脑筋。于是,二000年受“教育部”委托,由王庆台教授主持筹办创立了台湾艺术大学古迹艺术修复学系,至今已经招收了两届学生,同时还办起了两个研究所,共培养六十余名古迹艺术修复人才。

  在研究古迹艺术的过程中,王教授搜集了大量的古迹艺术的图案资料。他说,台湾民间工艺记实史料最缺乏的部分,是有关传统建筑石雕匠师体系的作品,石雕一直是被忽略的一个重要项目。为寻找中国最原始的古迹艺术,他曾多次到了大陆,与北京、西安等地和同行进行研究和探讨。因台湾古迹艺术尤其是石雕艺术主要源自闽南,于是,他几日前首次赴福建福州、惠安及厦门等地寻找逝去的古迹艺术。他这次在台湾古迹艺术的传播地——闽南惠安崇武考察和访问时发现,虽然当地石雕的能工巧匠多多,但却因许多资料在“文革”中丧失,致使现在的石雕难觅古迹艺术痕履。而台湾尽管百年来较完好地保留了许多古迹艺术资料,但却缺乏实用技术。为此他认为,海峡两岸古迹艺术专家学者合作研究,以取长补短,是当务之急。

  王庆台教授指出,闽台两地民居、生活、形态、待人接物以及居住空间的艺术基本相同,古迹艺术同根同源,在目前情况下,为找回失落的中华古迹艺术,首先闽台两地同行要建立一个共同的古迹文化艺术研究机制,促进资料出版,然后定期召开研讨会进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才能把中华古迹艺术发扬光大。(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