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意义比想象的深 中国新闻周刊:迷狂之外的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11:12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数码时代,也许“变化的速度比想象的慢,可是它的意义却总比想象的深”

  历史上,技术的产生与一个被广为传颂的神话联系在一起:

  在造物主创造生命的最后阶段,上帝命令普罗米修斯和他的兄弟爱比米修斯替生物进行装备,分别赋予种种适于生存的特有的性质,爱比米修斯负责分配,普罗米修斯负责检查。由于爱比米修斯的过失,竟把能分配的特质全都分给了野兽,走到人面前时,一点装备都没有了。普罗米修斯前来检查分配情况时,正值人出世的时刻即将来到,情急之下,普罗米修斯只好偷了赫菲斯特的用火技术和雅典娜的制造技术,同时还偷了天国的火种送给人。

  有了火,人类从野蛮走向了文明,有了技术,人类的文明开始更替。普罗米修斯盗来的天火改写了古代人的生活模式;中世纪晚期大量机械工具的使用,使欧洲人生活在一个机械的世界里,中世纪寺庙中的清规戒律也离不开精确的机械钟的制造;18世纪,以牛顿力学为中心的自然科学体系的开始建立,而且开始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的历程,相应地我们有了机械论的自然观,有了对待世界的机械态度,有了备受称赞的工业文明。

  当今,漫延、浸透于现代社会之中,正在深刻影响我们生存方式的是形成于20世纪中叶的信息技术,而且它正在建构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人类由此进入了“数码时代”。

  20世纪80时年代,在风靡一时的《第三次浪潮》中,托夫勒已经指出,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结合,将会使大工业时代的技术体系、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成为过时的“文物”,取而代之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时至今日,我们虽然不敢断言“工业时代”已成明日黄花,但是信息网络技术对社会的塑造有目共睹,人类社会正在体认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数码时代,也许“变化的速度比想象的慢,可是它的意义却总比想象的深”。

  不管哪个时代,受传统影响最少的青少年总是新生活方式的尝试者和践诺者,数码时代也不例外。影片《骇客帝国》即使不是网络生活投射在现实空间的第一个产物,也是把人们对技术的反思应用到网络的第一个大众读本。影片告诉我们,在网络发展的未来,人将成为机器的电池。每个人将于不知不觉中成为被技术放牧的羊。

  现实中,由于现代技术的强大自律性,人被完全排挤出了自己的位置,离弃了原初环境,处于异化状态。现实一旦被虚拟,人在谋求到慰藉的同时,也完全丧失掉了自我。

  在将来,整个人类将依赖于遍布世界的各种数码产品中生产和生活,既是数码产品的创造和享受者,又在创造和享受中被数码改造。我们所应采取的态度只能就是举起双手欢迎数码时代的到来,因为数字化是历史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

  爱因斯坦曾在其20世纪初的讲演中描述其对科学技术的忧虑,担心科学技术“没有使我们从必须完成的单调劳动中的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黑格尔曾言,密涅瓦的猫头鹰只有在黄昏之际才会飞翔,反思的力量只有在事后才会涌现出来。而事实上,技术时代的每次变革,思想总是被先行召唤出来。我们需要倾听反思的声音,以便做好准备,不至于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手足无措。(作者为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博士)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张成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