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期《红外线》视角 储蓄与消费:临界点上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13:49 红网

  红网1月20日讯(红网记者)北方的世界银装素裹,南方的土地郁郁葱葱。2006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整个中国的地下潜行一种触手可感的生机。在车站码头,在机场港口,正背起鼓鼓的行囊翘望故园的人们,归家的期盼与殷实同行——来自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05年12月,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4万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

  这意味着,13亿中国人平均每人的银行存款超过1万元。一个普通平凡的三口之家,
随手即可掏出3万多块崭新的人民币。回想1980年代,那种被万人垂涎的“万元户”之家到了今天又变成“普通人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逼迫人的观念必须及时刷新调整,如果稍一落后时代的步伐,结局不是喜剧,便是悲剧。

  我们现在看到的恰好是一幕戏剧性的喜剧。据新华社消息,05年里,在居民存款攀高的同时,另一组经济数据却在连年下降:近5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十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了接近20个百分点。

  不吃不喝,将钱一把塞进银行,这话题说新鲜也不新鲜了。早在1990年代末,在如何花钱方面,有媒体借两个老太买房做了比喻:一个60岁的老太长嘘一声说:我终于积攒够了买一套房子的钱了!另一个60岁的老太也高兴地说:我终于还清了银行的房贷了!

  都是60年的含辛茹苦。一个是60岁时开始享受,一个是60岁前已经享受。这比喻有点像“田忌赛马”。将前后的次序一旦打乱,事情便产生了质的变化。再将思维发散一点,我们不难想起钱钟书在《围城》里讲的一个譬喻故事:吃葡萄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拣最好的吃,一种是先拣最坏的吃;前者面临的是失望,因为每一个“下一个”都是差的,后者一直有憧憬,因为每次都是“下一个”才是最好的。

  无论是60岁时买房还贷,还是田忌赛马,或者“吃葡萄”,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在又是一个春来到时已提前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我们脑海里总会不时地冒出这样的念头来:为什么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正在变得越来越不敢花钱了呢?

  有关葛朗台小气和喜欢存钱的典故产地在法国,中国人不沾边;难道正应了鲁迅先生《故乡》里豆腐西施的埋怨么?“愈是小气,愈是有钱;愈是有钱,愈是小气。”不管如何,这个看似矛盾的经济现象耐人寻味。

  网上曾流传过一个风靡一时的短信:将你的1个快乐分给10个人,这世界便拥有了10种快乐。将你的1块钱投进社会,转了10个人的手,社会是否就多了10块钱呢?经济学家说,是的。钱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殖。由短信而悟出经济学的道理,此时《红外线》比谁都性急:怎样才能让咱们国家存款增多的人越来越敢放开手去大胆花钱呢?

  更多内容请点击本期《红外线》首页最新深度报道:储蓄与消费:临界点上的博弈

  (稿源:红网)

  (作者:红网记者)

  (编辑:徐志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