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小泉阁下,“李登辉参拜”牌玩不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1日09:08 南方都市报

  天下论坛之薛力专栏

  有消息说,李登辉继去年1月的日本之行后,又谋划今年5月再去日本,而且准备参拜靖国神社。而日本右翼势力多年来都在推动日本政府同意此事,其主要理由是:李的兄长李登钦(日本名字为岩里武则)当年是在马尼拉为“大日本帝国”“捐躯”的。

  表面上看,一个退休的“领导人”祭奠兄长的亡灵,似乎合情合理,也“符合”日本领导人现在常挂嘴边的“文化特殊论”、“死人无过论”!即将离任的小泉首相可能会批准李登辉的参拜,从而为可能的强硬派继任者安倍晋三提供更大的“转圜空间”。但笔者要说:小泉阁下,“李登辉参拜”牌玩不得!主要原因如下:

  1)李登辉是大陆不可原谅的人物。他在当权的12年期间,耍两面派作风,一方面与大陆虚与委蛇,做出一些促进两岸和解的举动。另一方面却有系统、有步骤地推进台独:开展“新台湾人运动”、推行宪政改革、取消按叛国罪审判台独行为的法律条文、在文化教育上推行“去中国化”、直至推出“两国论”。这一系列措施令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急剧下降,中国人意识明显弱化,台湾人意识明显张扬。他这种从根上分裂国家的行为,使得大陆对他不敢抱任何希望,并高度警惕他的一举一动。

  2)他主张分裂中国大陆,在《台湾的主张》中对此有明确的宣示。这是绝大部分中国人情感上无法接受的。100多年的近代历史使得中国人将“分裂”看作挨打受辱的代名词。他的一系列言行显示他不是为大多数台湾人着想,而是服务于少数具有皇民情结的人,这意味着他想出卖台湾以取悦于其22岁前的“祖国”。

  3)他是台独的第一象征符号。下台之前,他通过分裂、打压国民党,把民进党候选人送上了台。下台之后,他仍将晚年的“事业”定位为:以各种方式全力推进台独、打压蓝绿两阵营内一切不利于台独的人和事。所以,他又是策划成立台联党,又是穿和服为台联党助选,又是力倡“手护台湾”。陈水扁推进台独稍有“犹豫”,他就要跳出来嚷嚷一番。

  对这位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台独气息的标志性人物,中国政府当然不希望看到他以任何借口出现在日本,更不必说出现在靖国神社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所。经验表明,李登辉的言行多是“政治挂帅”。而且,他的行动,不是晚生“主席”苏进强能比得了的(后者曾在2005年4月4日带领若干名台联党员到靖国神社参拜)。

  日本如果安排李登辉参拜靖国神社,明显不利于中日两国的友好,有损两国的利益,因为这将给中国传递如下信息:

  1)日本支持李登辉的台独“事业”,愿意为他提供种种便利。

  2)日本对这个前殖民地仍有很深的“感情”,依然把台湾岛上的一部分人视作自己的子民。所以,通过一些特定仪式来唤醒这种记忆。

  3)日本打算强化“利用台湾牵制中国大陆的发展”,不打算再像以前那样“照顾”中国的情感和面子了。

  4)日本政府不怎么在乎中国政府的呼吁和努力,要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与中国较量到底,即使因此进一步损害两国政治关系、恶化民众情感也在所不惜。

  我们知道,泛东亚(包括东南亚和东北亚)合作是大势,只有这样,亚洲才能在未来与北美、欧洲成鼎足之势。而中日全面合作又是泛东亚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中日之间的“政冷经热”让双方的有识之士担忧——比较2005年中日、中美、中欧贸易额增长幅度,中日“政冷经凉”已现端倪。中国政府为改变这种状况做出了多方努力(包括防止民众中对日过激行为的发生),也多次呼吁日本政府为改善双边政治关系做出切实的努力。日本方面,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势力越来越大,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民主党党首前原诚司、主流媒体(如《每日新闻》、《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都认为日本首相慎重处理参拜事宜,主张首相应当停止参拜靖国神社。最近更连一贯支持首相参拜的《读卖新闻》都改持反对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首相是否应该再做一些刺激中国民众情感、恶化两国政治关系的决策,值得三思。

  政治人物的行动都是基于对国家利益总体得失的计算。小泉首相也说过,“二三十年后,日中友好是最重要的”,“发展日中友好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两国,而且对亚洲及国际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希望日本首相不玩“李登辉参拜靖国神社”这张牌。基于前面的分析,我们有明显的理由认为:这张牌玩不得。

  (作者系北京学者)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